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30,分62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筆花生
筆會
筆句
筆快
筆圣
筆文
筆和
逞筆
趁筆
冰筆
描筆
媚筆
言筆
讞筆
吞筆
《漢語大詞典》:筆花生(筆花生)
見“ 筆生花 ”。
《漢語大詞典》:筆生花(筆生花)
相傳 李白 少時,夢見所用筆頭上生花,后來文才橫逸,名聞天下。事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后因以“筆生花”謂才思俊逸,文筆優(yōu)美。 雷昭性 《參禪白云古剎苦不能靜詩以遣之》:“燦爛筆生花,槎枒肘生柳?!币嘧鳌?筆花生 ”。 宋 惠洪 《胥啟道次韻見寄復(fù)和之》:“寄我三詩爭妙麗,疑公曾夢筆花生?!币嗍∽鳌?筆花 ”。 清 曹寅 《題〈三友圖〉》詩:“ 真州 酒船希,鹽官筆花禿?!?/div>
《國語辭典》:筆會(筆會)  拼音:bǐ huì
國際性作家組織。起源于西元一九二一年倫敦的作家聚會,后逐漸擴大,至二○一六年時,已于一百多個國家成立分會。其宗旨在捍衛(wèi)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自由,并促進作家間的相互了解及合作。蔡元培、胡適等人于一九三○年于上海發(fā)起組織分會,對日抗戰(zhàn)時暫停運作,后又于臺灣復(fù)會。會章規(guī)定不過問政治、不發(fā)表主張,純粹是友誼團體。
《漢語大詞典》:筆句(筆句)
文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若夫筆句無常,而字有條數(shù),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div>
分類:文句
《漢語大詞典》:筆快(筆快)
謂文筆快速。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作文不憚屢改:“又知雖大手筆,不以一時筆快為定而憚於屢改也。”
《漢語大詞典》:筆圣(筆聖)
對善書法者的美稱。 南朝 齊 王僧虔 《與某書》:“然觀前世稱目,竊有疑焉。 崔 杜 之后,共推 張芝 仲將 ,謂之筆圣。”
分類:善書書法
《漢語大詞典》:筆文(筆文)
書面文辭。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昔 魏 史稱 朱異 有口才, 摯虞 有筆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辭本異。而近世作者,撰彼口語,同諸筆文?!?/div>
分類:書面文辭
《駢字類編》:筆和(筆和)
畫鑒:宣和畫譜載唐李漸畫馬,筆和氣調(diào),今古無儔。及見三馬圖,與所聞甚不逮。然自有一種氣運,不可以形似求之也。
分類:筆和
《漢語大詞典》:逞筆(逞筆)
放任筆墨;毫無拘束地寫作。 清 周亮工 讀畫錄·姜周臣:“醉后逞筆,尤英英自異也?!?span id="xfm0zrt" class="book">《孽?;ā?/span>第二一回:“但在下這部《孽?;ā?/span>,卻不同別的小説,空中樓閣,可以隨意起滅,逞筆翻騰。”
《漢語大詞典》:趁筆(趁筆)
謂不假思索地隨意書寫。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七·西施:“世傳 西施 隨 范蠡 去,不見所出,只因 杜牧 ‘ 西子 下 姑蘇 ,一舸逐 鴟夷 ’之句而附會也…… 杜牧 未精審,一時趁筆之過也。”《黑籍冤魂》第十五回:“好在格式寫熟,趁筆寫下去,諒也不會寫錯。”
分類:隨意書寫
《漢語大詞典》:冰筆(冰筆)
猶凍筆。 前蜀 貫休 《寄杜使君》詩:“殘磬隔風(fēng)林,微陽解冰筆?!?/div>
《漢語大詞典》:描筆(描筆)
描花之筆;畫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將描筆兒過來,我寫將去回他,著他下次休是這般?!?明 陶宗儀 輟耕錄·寫山水訣:“皮袋中置描筆在內(nèi),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div>
分類:畫筆
《漢語大詞典》:媚筆(媚筆)
謂娟柔的字體。 清 鈕琇 觚賸·延平女子:“郵亭旅舍,好事者往往贋為巾幗之語,書以媚筆,以資過客傳誦?!?/div>
分類:字體
《漢語大詞典》:言筆(言筆)
口頭之辭與書面之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雖言筆未分,而陳謝可見?!?楊明照 校注:“‘言’謂口頭陳辭,‘筆’謂書翰?!?/div>
《漢語大詞典》:讞筆(讞筆)
判案文字。宋史·選舉志三:“逮其試中,又當倣省試、中書覆試之法,質(zhì)以疑獄,觀其讞筆明允,始與差除?!?/div>
分類:判案文字
《漢語大詞典》:吞筆(吞筆)
猶含毫。比喻構(gòu)思為文。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賦》:“補天者,雖欲抑之而不出,吞筆者,安可寢之而無賦?” 唐 元稹 《送東川馬逢侍御使回十韻》:“思涌曾吞筆,投虛慣用刀。詞鋒倚天劍,學(xué)海駕云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