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35—約689,一說約636—695后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高宗乾封初,出為益州新都尉。秩滿,漫游蜀中。后患風(fēng)痹,居長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藥中毒,手足致殘。疾轉(zhuǎn)篤,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預(yù)筑墳?zāi)梗扰P其中,作《釋疾文》、《五悲文》等自傷。后終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潁水而死。工詩文,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王楊盧駱,后人又稱初唐四杰。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4—686,一說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嘗從曹憲、王義方學(xué)《蒼》、《雅》及經(jīng)史。年弱冠,調(diào)鄧王府典簽(據(jù)張鷟《朝野僉載》卷六)。高宗龍朔末(663),拜益州新都縣尉??傉露?669)底,二考秩滿去官?!?a target='_blank'>舊唐書》、《新唐書》本傳皆謂因染風(fēng)疾去官,不確。其染風(fēng)疾當(dāng)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陽時。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餌,中毒,風(fēng)疾轉(zhuǎn)篤。后轉(zhuǎn)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再徙陽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潁水而卒。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有《盧照鄰簡譜》,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其詩以抒發(fā)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quán)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盧照鄰為“初唐四杰”之一,擅長七言歌行。與駱賓王同創(chuàng)初唐近體歌行破奇為偶,四句一轉(zhuǎn),上下蟬聯(lián),以賦為詩之基本體式。代表作為《長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詩風(fēng)格典重清峻。詩集以明張燮輯《幽憂子集》為最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本,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本題《盧照鄰集》。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祝尚書有《盧照鄰集箋注》,李云逸有《盧照鄰集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盧照鄰(約630—約680后),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貞觀二十三年前后,為鄧王(元祐)府典簽,王愛重,比之相如。高宗總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風(fēng)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藥餌為事。調(diào)露年間遷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下,疾益篤,不堪其苦,遂自投潁水而死。照鄰長于七言歌行,詞采富艷,境界開闊,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四杰”有《盧照鄰集》二十卷,又《幽憂子集》三卷,已佚。今《幽憂子集》七卷乃明張燮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初授鄧王府典簽。調(diào)新都尉。因風(fēng)疾去官。沈痼攣廢。不堪其苦。投潁水死。年四十。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簽之日,即擅相如之譽(yù),可謂彬彬?qū)W士矣。然神情流蕩,早痾傷困,廢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華,曜靈駐節(jié),竟以不堪,自沉潁水,悲夫!壯士激志,而橫骨朔野;忿妻感淚,而魂逐飄蓬。若生之死,謂之何哉?生感時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憂子》三卷,皆出詞賦之上。
《藝苑卮言》
七言歌行長篇須讓盧、駱。怪俗極于《月蝕》,卑冗極于《津陽》,俱不足法也。
詩藪
盧、駱五言,骨干有馀,風(fēng)致殊乏。至于排律,時自錚錚。
唐音癸簽
范陽較楊微豐,喜其領(lǐng)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
《竹林答問》
六朝之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間唯盧升之出入風(fēng)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盧前”,非虛語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江記室,間以奇氣,振其豐采,唯貪排對,致氣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寫,雖繁弦損調(diào),固無泛音?!堕L安古意》宛轉(zhuǎn)芊綿,則七言佳體不讓子山,開闔往來,猶以氣勝。
《詩學(xué)淵源》
(照鄰)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天下稱為“四杰”,而盧居首。詩有奇氣,實(shí)出陳隋之上。詠史諸作高古,幾窺魏晉之藩。七言長篇,頗似子山。七絕則為李、杜所宗者也。當(dāng)時近體為唐律之漸,未變陳隋之遺,敁其《送梓州高參軍還京》、《大劍送別劉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創(chuàng)也。又有連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數(shù)聯(lián)者,與虞世南應(yīng)制詩同一機(jī)杼,為齊梁與唐律逗變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2—1060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梅詢從子。初以蔭補(bǔ)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jìn)士出身。以學(xué)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yù)修《唐書》。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為詩主張寫實(shí),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
詞學(xué)圖錄
梅堯臣(1002-1060) 字圣俞。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皇祐三年賜同進(jìn)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為詩提倡"平淡",在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稱為宋詩"開山祖師"。曾注《孫子兵法》。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詞見《能改齋漫錄》。
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堯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詩,以深遠(yuǎn)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詢蔭為桐城主簿,調(diào)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繇是知名于時。景祐元年,自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寶元二年,知襄城縣。慶歷元年,監(jiān)湖州稅;五年,為許昌簽書判官;八年,為簽書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实v四年監(jiān)永濟(jì)倉。大臣屢諫宜在館閣,嘉祐元年召試,賜進(jìn)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五年,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yù)修《唐書》,成,未奏而卒。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注《孫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漢語大詞典》:簽子手(簽子手)
舊時關(guān)卡上的檢查員。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guān)》:“那個探子躍馬當(dāng)先,其次是關(guān)官,就是 關(guān)尹喜 ,還帶著四個巡警和兩個簽子手?!?/div>
分類:關(guān)卡
《漢語大詞典》:灑簽(灑籤)
古代公堂上主審官對犯人動刑時,從公案上抽出竹簽拋擲于地,以示令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廩生,一來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幾年貢了,朝廷試過,就是去做知縣、推官,穿螺螄結(jié)底的靴,坐堂,灑籤,打人?!睘?,一本作“ 灑 ”。
《漢語大詞典》:蠟簽兒(蠟簽兒)
亦作“ 蠟千兒 ”。 有鐵簽可插燭的燭臺。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又是一分匙箸筒兒合銅鍋、銚子、蠟簽兒、蠟剪兒、風(fēng)爐兒、板凳兒、釘子、錘子之類,都經(jīng)太太預(yù)先打點(diǎn)了個妥當(dāng)?!?span id="goqi1fi" class="book">《相聲傳統(tǒng)作品選·化蠟千兒》:“還有一套錫器。錫器是什么呀?茶葉罐啦,油燈啦,蠟千兒啦!”
分類:燭臺
《漢語大詞典》:金箓云簽(金籙雲(yún)籤)
神話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冊。鏡花緣第一回:“又命催花使者,往來保護(hù),以期含苞吐蕚之時,如式呈妍。果無舛錯,註明金籙云籤?!?張友鶴 校注:“神話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冊?!?
《漢語大詞典》:雷火簽兒(雷火籤兒)
命令急速將犯人捉拿歸案的憑證。 清 遯廬 《童子軍·毆隸》:“向爺們費(fèi)盡心機(jī),揑盡誣辭,博得個雷火籤兒取。地皮捲也無,人膏吸也枯,只錢財,更有甚親生父!”
《漢語大詞典》:綠頭簽(緑頭籤)
見“ 緑頭牌 ”。
《漢語大詞典》:綠頭牌(緑頭牌)
亦稱“ 緑頭籤 ”。 1. 清 制,凡進(jìn)見皇帝者,皆用粉牌書寫姓名、履歷。牌頭飾綠色者稱綠頭牌。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綠頭牌:“定制:凡召見、引見等名次,皆用粉牌書名,雁行以進(jìn)。王、貝勒用紅頭牌,公以下皆用緑頭牌,繕寫姓名、籍貫及入仕年歲、出師勛績諸事,以便上之觀覽焉。”
(2). 清 代沿 明 制,凡遇緊急事務(wù)或事涉瑣細(xì),由六曹章奏者,即用綠頭木牌,以滿文書節(jié)略于其上,稱為綠頭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綠頭牌:“國朝六曹章奏,悉沿 明 制。惟緊急事或涉瑣細(xì)者,則削木牌而緑其首,以 滿洲 字書節(jié)略于其上,不時入奏取旨,不下內(nèi)閣票擬,謂之緑頭牌子,蓋古方策遺意也?!?br />(3). 清 代用以捕人或赦免罪人的木牌。用綠色漆牌頭,稱綠頭牌或綠頭籤。《〈賴古堂集〉附錄·年譜》:“ 世祖皇帝 升遐憑幾之際,詔赦在獄諸人,呼名至公,大臣云,單有緑頭牌赦爾,爾係大臣,宜向闕謝恩?!?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韻》:“抽出緑頭籤,取開紅圈票,把幾個白衣山人嚇走了。”
大士簽
【佛學(xué)大辭典】
(物名)別名觀音簽。于觀音像前抽竹簽以決吉兇也。佛祖統(tǒng)紀(jì)三十三曰:「天竺百簽,越圓通百三十簽,以決吉兇,其應(yīng)如響,相傳是大士化身所述?!?參見:觀音)
玄簽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法華玄義釋簽之略稱。荊溪著。
法華玄義釋簽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二十卷,唐湛然著,法華玄義之釋義也。釋簽者,箋注疑義而釋之之意。
菩薩簽
【佛學(xué)大辭典】
(物名)(參見:觀音簽)
釋簽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法華玄義釋簽之略名。荊溪撰,注釋天臺法華玄義者也。釋簽者,門人以疑義書簽而問荊溪,荊溪釋其簽中所書疑義之意,故名釋簽。荊溪自序曰:「昔在臺嶺,隨諸問者簽下所錄?!购炇菃?。釋是答也。故題釋簽者猶云問答。智度論三十三曰:「論義經(jīng)者答諸問者,釋其所以?!狗ㄈA六瑞中有四答問序。
簽之呼畢勒罕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西藏新志中曰:「宗喀巴經(jīng)言:達(dá)賴六世班禪七世后,不復(fù)再來。故登座者,亦無復(fù)真觀密諦。清高宗深知其弊,創(chuàng)頒金奔巴瓶一,送往西藏。設(shè)遇達(dá)賴或班禪示寂,則由駐藏大臣行文各路。民間有生子靈異,呈報確有徵驗(yàn)者若干人,擇日以金瓶使掣簽。先七日,各寺喇嘛虔誠誦經(jīng)。傳知各呼圖克圖喇嘛等,齊集佛前。駐藏大臣監(jiān)視。凡一呼畢勒罕出世,則寫名簽一枝,又寫空簽一枝,入于瓶內(nèi)。如法誦經(jīng)。若對眾掣出空簽,則名簽之呼畢勒罕,認(rèn)為不確。達(dá)賴班禪以下及各大呼圖克圖之承繼法亦然。喇嘛承襲,自乾隆定制,至今不改。惟嘉慶十五年第八世達(dá)賴?yán)镏舢吚蘸?,靈徵眾著。由駐藏大臣奏聞?wù)堉?,不?fù)瓶掣。此其特例也?!?/div>
觀音簽
【佛學(xué)大辭典】
(物名)于觀音之前,引竹簽以卜吉兇者。釋門正統(tǒng)三曰:「又有菩薩一百簽,及越之圓通一百三十簽,以決群迷吉兇禍福。禱之誠者,纖毫不差。敘其事者,謂是菩薩化身所撰,理或然也?!挂来苏f則有一百簽與一百三十簽之兩種:一百簽者從天竺寺之觀音院起,一百三十簽者從越之圓通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