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飛一箭
 
下聊城
   
聊城矢
 
射聊城
  
破聊城
 
聊城功
 
一箭書
 
聊城笴
 
魯連射書
  
一矢解世紛
 
一矢聊城飛去
  
箭鏃無書
 
魯連乘舟
 
魯連箭書
 
田單慚取聊
 
下燕城
 
一發(fā)下城

相關(guān)人物
田單
 
魯仲連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其后二十馀年,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shí)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敗名滅,后世無稱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說士不載,故智者不再計(jì),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shí)不再至,愿公詳計(jì)而無與俗同。且楚攻齊之南陽,魏攻平陸,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jì)北之利大,故定計(jì)審處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衡秦之勢(shì)成,楚國(guó)之形危;齊棄南陽,斷右壤,定濟(jì)北,計(jì)猶且為之也。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jì)。今楚魏交退于齊,而燕救不至。以全齊之兵,無天下之規(guī),與聊城共據(jù)期年之敝,則臣見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國(guó)大亂,君臣失計(jì),上下迷惑,栗腹以十萬之眾五折于外,以萬乘之國(guó)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僇笑。國(guó)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外之心,是孫臏之兵也。能見于天下。雖然,為公計(jì)者,不如全車甲以報(bào)于燕。車甲全而歸燕,燕王必喜;身全而歸于國(guó),士民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guó)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衛(wèi),世世稱孤,與齊久存,又一計(jì)也。此兩計(jì)者,顯名厚實(shí)也,愿公詳計(jì)而審處一焉。且吾聞之,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xiāng)里不通。鄉(xiāng)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齊,則亦名不免為辱人賤行矣。臧獲且羞與之同名矣,況世俗乎!故管子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信于諸侯,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guó)。曹子為魯將,三戰(zhàn)三北,而亡地五百里。鄉(xiāng)使曹子計(jì)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將矣。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與魯君計(jì)?;腹煜?,會(huì)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亡一朝而復(fù)之,天下震動(dòng),諸侯驚駭,威加吳、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節(jié)也,以為殺身亡軀,絕世滅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jié),定累世之功。是以業(yè)與三王爭(zhēng)流,而名與天壤相斃也。愿公擇一而行之。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
《戰(zhàn)國(guó)策》卷十三〈齊六·逍遙論〉
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shí)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鄬⒃唬骸妇绰劽?!」因罷兵到讀[一]而去。故解齊國(guó)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簡(jiǎn)釋

魯連箭:喻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p>


例句

秋深為爾持圓扇,莫忘魯連飛一箭。 劉商 賦得賦雉歌送楊協(xié)律表弟赴婚期

莫學(xué)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劉長(zhǎng)卿 送盧侍御赴河北

投閣嗤揚(yáng)子,飛書代魯連。 張繼 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zèng)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書請(qǐng)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杜甫 漁陽

不然學(xué)仲連,一發(fā)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鏃

星飛龐統(tǒng)驥,箭發(fā)魯連書。 錢起 送屈突司馬充安西書記

《國(guó)語辭典》:箭鏃(箭鏃)  拼音:jiàn cù
箭頭上裝的尖銳或有倒鉤的金屬物。唐。王建〈射虎行〉:「遠(yuǎn)立不敢污箭鏃,聞死還來分虎肉。」
《漢語大詞典》:遺鏃(遺鏃)
(1).謂損折箭矢。借以指細(xì)微的損失。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秦 無亡矢遺鏃之費(fèi),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兵不血刃,士無遺鏃,而 樊鄧 威懷, 巴 黔 底定?!?span id="zuaqous" class="book">《隋書·高祖紀(jì)上》:“ 申 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播以玄澤,迷更知反,服而捨之,無費(fèi)遺鏃?!?br />(2).指遺棄或殘剩的箭鏃。 漢 桓寬 鹽鐵論·誅秦:“往者兵革亟動(dòng),師旅數(shù)起, 長(zhǎng)城 之北,旋車遺鏃相望?!?span id="gxknbwm" class="book">《宋書·袁淑傳》:“今涂有遺鏃,蠆未息蜂,敢思涼識(shí),少酬閎施?!?元 王逢 《觀錢塘江潮時(shí)教化平章大宴江上》詩:“ 錢王 射強(qiáng)弩,至今有遺鏃。”
《漢語大詞典》:括鏃(括鏃)
箭鏃。括,通“ 栝 ”。 章炳麟 《訄書·儒兵》:“若夫臨敵之道則有矣,方機(jī)動(dòng)時(shí),其疾若括鏇?!?/div>
分類:箭鏃
《漢語大詞典》:箭金
謂箭鏃。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一:“箭金:箭鏃也。 關(guān) 西名箭金; 山 東名箭足,或言鏑。辨異名也?!?/div>
分類:箭鏃
《國(guó)語辭典》:鋒鏑(鋒鏑)  拼音:fēng dí
刀刃和箭鏃,用為兵器的通稱?!度龂?guó)演義》第五三回:「且今日宋謙死于鋒鏑之下,皆主公輕敵之故。今后切宜保重。」也稱為「鋒鍉」、「鋒鏃」。
《漢語大詞典》:羊頭(羊頭)
(1).見“ 羊胃羊頭 ”。
(2).三棱形的箭鏃。《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 苗山 之鋋,羊頭之銷?!眳㈤?span id="cym2hn8" class="book">《方言》第九。
分類:三棱箭鏃
《國(guó)語辭典》:羊胃羊頭(羊胃羊頭)  拼音:yáng wèi yáng tóu
后漢時(shí),李軼、王匡等驕縱擅命,其所授官爵者皆社會(huì)地位卑下之人,被看作小人,時(shí)人作謠諷曰:「灶下養(yǎng),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guān)內(nèi)侯?!沟涑觥逗鬂h書。卷一一。劉玄傳》。后比喻官場(chǎng)中多是一些污濫、充數(shù)的人物。
《國(guó)語辭典》:毒箭  拼音:dú jiàn
1.箭鏃上涂有毒藥的箭。如:「他身中毒箭而倒地昏迷?!埂度龂?guó)演義》第七八回:「大王曾聞關(guān)公中毒箭,傷其右臂。」
2.比喻害人的計(jì)謀。如:「他常以毒箭害人,終不得好下場(chǎng)!」
《漢語大詞典》:齧鏃(齧鏃)
古代武術(shù)名。咬住對(duì)方射來的箭鏃。語本酉陽雜俎續(xù)集·貶誤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隋 末有 昝君謨 善射……有 王靈智 學(xué)射於 謨 ,以為曲盡其妙,欲射殺 謨 ,獨(dú)擅其美。 謨 執(zhí)一短刀,箭來輒截之。唯有一矢, 謨 張口承之,遂囓其鏑。笑曰:‘學(xué)射三年,未教汝囓鏃法。’” 前蜀 貫休 《了仙謠》:“亦留仙訣在人間,嚙鏃終言藥非道?!?/div>
《漢語大詞典》:鐮鍔(鐮鍔)
箭鏃的棱角和劍刃。喻書法藝術(shù)中的筆鋒。 清 趙翼 《題〈肅本淳化帖〉》詩:“追摹鐮鍔透?jìng)?cè)理,展拓筆力書擘窠?!?/div>
《漢語大詞典》:丹鏃(丹鏃)
生在礦床上如箭鏃的丹砂。 宋 蘇軾 《追餞正輔表兄至博羅賦詩為別》:“玉牀丹鏃記分我,助我金鼎光斕斑?!?王十朋 注引《本草圖經(jīng)》:“丹砂, 辰州 者最勝。生深山石崖間,土人採之,穴地?cái)?shù)十丈始見苗,乃白石耳,謂之朱砂牀,砂生石上若箭鏃?!?/div>
《漢語大詞典》:楛砮
楛木箭鏃。新唐書·北狄傳·黑水靺鞨:“其矢石鏃,長(zhǎng)二寸,蓋楛砮遺法。”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昂威赫:“楛矢自 肅慎氏 至今凡五貢中國(guó)……或曰‘石鏃’,或曰‘枯砮’?!?/div>
分類:箭鏃
《漢語大詞典》:砮石
可做箭鏃的石頭。 晉 常璩 華陽國(guó)志·蜀志:“ 臺(tái)登縣 有 孫水 ,一曰 白沙江 ,入 馬湖水 。山有砮石,火燒成鐵,剛利,《禹貢》厥賦砮是也?!?/div>
分類:箭鏃石頭
《漢語大詞典》:狼牙箭
古兵器名。其箭鏃形似狼牙而銳利,故名。宋史·兵志十一:“是歲,始造箭曰狼牙,曰鴨觜,曰出尖四楞,曰一插刃鑿子,凡四種推行之?!?span id="jf88mci"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八回:“ 采秋 將如意付給 紅豆 ,把弓接過,不慌不忙扣上狼牙箭,一連三箭,云里早就落下三個(gè)妖尼來?!?/div>
《漢語大詞典》:遺砮(遺砮)
指年代久遠(yuǎn)的石制箭鏃。 唐 田義晊 《先圣廟堂碑》:“辯 防風(fēng) 之巨節(jié), 吳 使嗟稱;稽 肅慎 之遺砮, 陳 人悅服?!?/div>
《漢語大詞典》:一笴
(1).一支箭。笴,箭桿。儀禮·鄉(xiāng)射禮:“君射則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發(fā)則答君而俟?!?span id="8iyokvt" class="book">《遼史·耶律曷魯傳》:“攻莫能下,命 曷魯 持一笴往諭之?!?br />(2).表數(shù)量。猶言一桿。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則被他一騎馬,一笴鎗,衝突將來,殺的人人退縮,個(gè)個(gè)奔逃?!?/div>
分類:數(shù)量
《漢語大詞典》:燕將書(燕將書)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燕 將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讒之 燕 , 燕 將懼誅,因保守 聊城 ,不敢歸。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 將見 魯連 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 燕 ,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 ,所殺虜於 齊 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后以“燕將書”指勸歸或勸降的書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屬國(guó)征戍久離居, 陽關(guān) 音信絶能疏。愿得 魯連 飛一箭,持寄思?xì)w 燕 將書。” 唐 杜甫 《收京》詩之一:“暫屈 汾陽 駕,聊飛 燕 將書?!?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自 香積寺 北之捷,王師振威,賊徒膽落, 嚴(yán)莊 來降, 思明 納款, 河 北事勢(shì),折簡(jiǎn)可定,故用 仲連 射書事?!?/div>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系書(繫書)
見“ 繫帛書 ”。
《漢語大詞典》:系帛書(繫帛書)
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漢書·蘇武傳:“﹝ 常惠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崩M,一本作“ 係 ”。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但當(dāng)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書;夕望牽牛,余候乘槎之客?!币嗍∽鳌?繫書 ”。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div>
《國(guó)語辭典》:飛書(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書信?!逗鬂h書。卷一○。皇后紀(jì)上。章德竇皇后紀(jì)》:「八年,乃作飛書以陷竦,竦坐誅,貴人姊妹以憂卒?!挂沧鳌蛤銞l」。
2.急速遞送書函?!稌x書。卷二三。樂志下》:「飛書告喻,響應(yīng)來同。」
《漢語大詞典》:魯連書(魯連書)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 將見 魯連 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 燕 ,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 ,所殺虜於 齊 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聊城 亂, 田單 遂屠 聊城 。”后以“魯連書”謂以文克敵,不戰(zhàn)而勝。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詩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魯連 書?!?宋 蘇軾 《送蔣穎叔帥熙河》詩:“愿為 魯連 書,一射 聊城 笴?!?/div>
分類:克敵
《漢語大詞典》:魯連箭(魯連箭)
同“ 魯連書 ”。 唐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君草 陳琳 檄,我書 魯連 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