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組曲(組曲)  拼音:zǔ qǔ
由幾首短曲組合成套的樂曲。為英語suite的意譯。可分為古代組曲和現代組曲兩種。前者流行于十七、十八世紀間,由同一調性的各種舞曲串連而成。后者則無嚴格的組成規(guī)范,可從歌劇、舞劇、戲劇配樂等的音樂中選出若干段樂曲集合而成,例如《卡門組曲》、《胡桃鉗組曲》;亦有根據特定的主題專門創(chuàng)作,如《天方夜譚》。
《國語辭典》:胡桃鉗組曲(胡桃鉗組曲)  拼音:hú táo qián zǔ qǔ
The Nutcracker Suite
樂曲名。原為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Pyotr Il'yich)寫作的芭蕾舞劇音樂,從中抽取八個樂章作為管弦樂組曲。該作品系以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童話《胡桃鉗與老鼠國王》為基礎而改編,敘述小女孩瑪莉夢見胡桃鉗變成一位王子,帶領她到果醬山游玩的故事。也譯作「胡桃鉗」、「核桃鉗」。
《國語辭典》:胡桃鉗(胡桃鉗)  拼音:hú táo qián
1.用來剝開胡桃等堅果外殼的器具。
2.胡桃鉗組曲的簡稱。參見「胡桃鉗組曲」條。
《國語辭典》:坐標軸(坐標軸)  拼音:zuò biāo zhóu
決定點坐標的基準線。如直角坐標系中之橫軸與縱軸。
《國語辭典》:聯彈(聯彈)  拼音:lián tán
兩人共同使用一架鋼琴的二重奏。較有名的聯彈曲有巴哈的〈奏鳴曲〉、莫札特的〈D大調奏鳴曲〉、德布西的〈小組曲〉等。
《國語辭典》:散套  拼音:sǎn tào
散曲的套數,合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子為一套,首尾協(xié)一韻者。也稱為「套曲」、「套數」。
《國語辭典》:散曲  拼音:sǎn qǔ
對劇曲而言,凡無科白而只供清唱的,稱為「散曲」。盛于元代,又分小令與散套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