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79 【介紹】: 宋趙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綬子。仁宗寶元二年賜進士及第。為館閣校勘,出簽書集慶軍判官。任編修官,預修《新唐書》。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編修《仁宗實錄》,判太常寺。神宗時,歷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龍圖閣直學士,修《兩朝正史》。藏書三萬卷,熟于朝廷典故,著書甚多。有《春明退朝錄》、《長安志》,輯《唐大詔令集》等。
全宋詩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綬子。仁宗時以父蔭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為館閣???,后充編修官,預修《唐書》。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誥、判太常寺。后出知絳州,尋召還,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兩朝正史。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錄》三卷、《長安志》二十卷。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鎮(zhèn)《宋諫議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綬子。天圣三年,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寶元二年,召試學士院,賜進士第。仁宗朝歷官館閣???、集賢校理、知太平、亳州,累遷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熙寧中,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贈禮部侍郎。敏求學識博洽,著述甚豐。嘗奉詔修《兩朝正史》,預修《新唐書》,補唐武宗以下六世《實錄》百四十八卷,輯《唐大詔令》百三十卷,另著有《書闈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東觀絕筆集》二十卷、《東京記》三卷、《閤門儀制》十三卷、《長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錄》二卷(存)等。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蘇魏公集》卷五一《龍圖閣直學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綬傳》附子敏求傳等。
劉唐老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四○八
劉唐老,字壽臣,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熙寧七年為襄州司戶參軍,隨其父使遼,任書寫機宜文字。元祐二年召試館職合格,授秘閣校理。除太常博士,遷右正言、兵部員外郎。出知絳州,移提點秦鳳路刑獄。紹圣中入元祐黨籍,黜監(jiān)桂陽監(jiān)鹽酒稅。徽宗即位,復朝奉郎直秘閣,知曹州,改相州。崇寧二年除名勒停,再入黨籍,五年復官。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五、職官六七之一九、選舉三一之三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五一、三九五、四○八、四四二、四五六、四六八、四七四、四九○、四九三,《東都事略》卷三○,《元祐黨人傳》卷四,《宋史翼》卷四。
李絳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大觀元年(1107)任建州知州。
鄭絳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政和二年(1112)任吏部郎中。
劉絳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政和二年(1112)任屯田郎中。政和八年重和元年(1118)任江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何絳,順慶(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兆谛烷g進士(清康熙《順慶府志》卷四)。
許絳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一年(1141)任大理寺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楊絳,字伯深,眉山(今屬四川)人。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以布衣上書,補廣州文學參軍(《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一○)。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知興州(同上書瑞異二之三七)。今錄詩二首。
曾絳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曾絳,開封(今河南開封)人。淳熙間在世。
完顏絳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宗室。哀宗時,力奉御。蔡州城破,哀宗自縊死。乃焚其尸。埋葬畢,號哭將投水死,被蒙古軍人救免,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絳夫,彥縉子。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理宗嘉熙間知龍溪縣。事見明弘治《八閩通志》卷四七、七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上虞人,字用言。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卿。仿《論衡》著《山堂隨鈔》,以所屬有金罍山,陶望齡為刪汰其書,改名為《金罍子》。
維基
陳絳(1513年—1587年),字用陽,號罍山,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民籍。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一名舉人,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三甲進士。曾任彰德府知府、青州府知府,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兵備寧前。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遼東廣寧城,共官軍六千八百一十四名。復除廣東按察司副使,隆慶四年(1570年)三月升江西右參政,轉福建右參政,五年(1571年)正月升福建按察使,再升山東右布政使,十二月升江西左布政使。以考察不及,萬歷二年(1574年)六月調任四川左布政使,三年(1575年)四月升光祿寺卿,九月轉直隸應天府府尹,被禮科左給事中陳耀彈劾庸老,遂乞休歸里。
查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查絳(1519年—?),字汝素,直隸寧國府涇縣人,民籍。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一百四十八名,三甲第四十二名進士。歷官大理寺右評事,三十四年十二月恤刑河南。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
朱統(tǒng)鐼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朱統(tǒng)鐼(1580年—1648年),字太樸,號絳巖,江西新建宗籍,南直隸鳳陽府泗州盱眙人,明朝宗室進士,瑞昌榮安王朱覲钖來孫。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閏四月二十九日生,封輔國中尉,治詩經,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四十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會試一百七十一名,殿試三甲六十名進士,禮部觀政,本年六月授湖廣江夏縣知縣。清順治五年(1648年)戊子十月初十日申時卒,享年六十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2—1664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受之,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歷編修、詹事,崇禎初為禮部侍郎,因事罷歸。以文學冠東南,為東林巨子。娶名妓柳如是,筑絳云樓,藏書極富。南明弘光帝時,起為禮部尚書。清兵渡江,出城迎降。順治三年,授禮部侍郎,任職五月而歸。后兩次以大案牽連入獄,均得幸免。七年,絳云樓毀于火,藏書悉成灰燼,晚境頗頹唐。詩文極有造詣,入清后所作多抑塞憤張之語。有《初學集》、《有學集》、《國初群雄事略》,又編《列朝詩集》。清高宗列謙益入《貳臣傳》,焚其書,雖屢禁不絕。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九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人。明萬歷庚戌一甲三名進士,歷官禮部侍郎。福王時,為禮部尚書。入國朝,以禮部侍郎署秘書院學士。有《初學集》、《有學集》。
詞學圖錄
【錢謙益】(1582-1664) 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虞山蒙叟。常熟人。崇禎初官禮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官禮部尚書。降清官禮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總裁,旋告歸。與鄭成功等秘密抗清。明清之際文壇宗主,學殖宏博。其詩博大閎肆,以杜為宗而出入韓、蘇,與吳偉業(yè)、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詞作僅數首。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杜詩箋注》。編有《列朝詩集》。詞在《有學集》中。
清詩別裁集
字受之,江南常熟人。成歷庚戌,賜進士第三人。國朝官至禮部尚書。著《初學》、《有學》二集?!鹕袝熨Y過人,學殖鴻博。論詩稱揚樂天、東坡、放翁諸公。而明代如李、何、王、李,概揮斥之;馀如二袁、鐘、譚,在不足比數之列。一時帖耳推服,百年以后,流風馀韻,猶足詟人也。生平著述,大約輕經籍而重內典,棄正史而取稗官,金銀銅鐵,不妨合為一爐。至六十以后,頹然自放矣。向尊之者,幾謂上掩古人;而近日薄之者,又謂澌滅唐風,貶之太甚,均非公論。茲錄其推激氣節(jié),感慨興亡,多有關風教者,馀靡曼噍殺之音略焉。見《初學》、《有學》二集中,有焯然可傳者也。至前為黨魁,后逃禪悅,讀其詩者應共悲之?!鹉笼S詩,如“吾道非歟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屋如韓愈詩中句,身似王維畫里人”,“工致有馀,易開淺薄,非正聲也。五言平直少蘊,故不錄。
維基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絳云樓主人、蒙叟、東澗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稱虞山、因其職位而稱宗伯,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萬歷三十八年探花。作為明末清初時期文學領域的集大成者,錢謙益引領文壇長達五十年之久。在政治上錢被視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錢謙益與東林黨或復社皆有密切來往,但卻遭周延儒排擠,入南明又依附馬士英、阮大鋮。。明朝時四次出仕,官至禮部尚書。后在南京降清,任禮部侍郎五個月,有“貳臣”之目。辭官后投入反清復明運動,為遺民義士接納,更成為聯(lián)絡東南與西南抗清復明勢力的總樞紐。后錢謙益的詩文被乾隆帝下詔禁毀。陳寅恪認為其是“復國之英雄”,“應恕其前此失節(jié)之愆,而嘉其后來贖罪之意,始可稱為平心之論”,并稱錢與其妻柳如是的詩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