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0詞典 2分類詞匯 198
《國語辭典》:編制(編制)  拼音:biān zhì
1.編排制定。如:「行政官員編制的年度預(yù)算,因過于浮泛,未獲通過。」
2.機關(guān)團體內(nèi)部各單位人員數(shù)目及職務(wù)的配置等方面的規(guī)定。如:「正式編制」、「臨時編制」。清。徐珂《清稗類鈔。兵刑類。八旗》:「編制之次第,初僅有滿洲八旗,入關(guān)后,更編漢軍八旗。」
《國語辭典》:編制(編製)  拼音:biān zhì
1.將條狀物縱橫編織,制成器物。如:「這床涼席是用藺草編制而成的?!?br />2.編排制作。如:「他匯整當(dāng)?shù)孛袂轱L(fēng)俗的資料,編制導(dǎo)覽手冊,以方便游客認識在地文化?!?/div>
《漢語大詞典》:單式編制(單式編制)
學(xué)級編制的一種。區(qū)別于“復(fù)式編制”。把程度相同的學(xué)生編做一個班進行教學(xué)。
《漢語大詞典》:撰造
(1).創(chuàng)作;編制。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引:“昭代綦隆,鉅儒輩出;諸所撰造,比跡 黃虞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五節(jié):“ 西晉 時佛教譯書不過千卷,佛徒還沒有撰造專門目錄?!?br />(2).臆造;捏造。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臭’者,氣之總名,從‘自’從‘犬’……從‘犬’者,謂犬能尋臭而知其路,后人依違撰造,遂從‘自’下作‘死’,實非稽古之制也?!?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至是既訟寃於朝,又撰造 君謨 《乞不立厚陵為皇子疏》?!?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六:“‘沮溺’或自是姓名未可知; 楚狂 姓 陸 名 通 ,或出后人撰造?!?span id="ebtlt16"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此多是其家門生故吏一黨之人,撰造出來,以掩其生平過惡的?!?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 訥 死二日,豁然竟甦,悉述所遇,謂 誠 不死。母以為撰造之誣,反詬駡之?!?何垠 注:“撰造,謂疑其捏造也。”
《國語辭典》:指揮(指揮)  拼音:zhǐ huī
1.發(fā)號施令,指示別人行動。《薛仁貴征遼事略》:「薛仁貴指揮士卒,欲立云梯?!埂度龂萘x》第一○二回:「吾水陸并進,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揮而擊之。」也作「指麾」。
2.發(fā)令調(diào)度的人。如:「樂團指揮」、「交通指揮」。
3.職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揮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馬司指揮?!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杆枪芗叶际清\衣衛(wèi)指揮五品的前程,到我下處來了幾次,我只得到他家盤桓了幾天?!?/div>
《國語辭典》:一道  拼音:yī dào
1.唯一的方法。《呂氏春秋。開春論。愛類》:「利民豈一道哉?當(dāng)其時而已矣!」《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br />2.一條通路?!侗笔?。卷九七。西域傳。序》:「自玉門度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車師,為一道?!固?。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詩之二:「深林開一道,青嶂成四鄰?!?br />3.一起、一并。唐。李白 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三:「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埂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四出》:「且打交你塵簌簌,一道與男女揣個骨看?!挂沧鳌敢坏纼骸埂?br />4.量詞。如:「一道菜」、「一道公文」、「一道彩虹」。
《國語辭典》:比鄰(比鄰)  拼音:bì lín
1.近鄰?!段倪x。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r />2.相鄰近。如:「比鄰星」、「這兩棟比鄰的房屋格局和價碼都差不多?!?/div>
《漢語大詞典》:保甲
(1). 宋 代的一種鄉(xiāng)兵制度。 熙寧 初, 王安石 變募兵而為保甲。其法是:十家為一保,有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有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有正副都保正。家有兩丁以上者,選一人做保丁,組成保甲,授以弓弩,教之戰(zhàn)陣。參閱宋史·兵志六文獻通考·兵考五·兵制。
(2).舊時統(tǒng)治人民的戶籍編制。 清 代保甲之法,十戶為牌,設(shè)一牌頭,十牌為甲,設(shè)一甲頭;十甲為保,設(shè)一保長。戶給印牌,書其姓名丁口,出則注其所往,入則稽其所來。解放前,保甲之編組以戶為單位,戶設(shè)戶長;十戶為甲,甲設(shè)甲長;十甲為保,保設(shè)保長;實行各戶互相監(jiān)視和互相告發(fā)的連坐法,以及各項強迫勞役辦法。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七日,國民黨政府宣布在它統(tǒng)治的各省市一律推行這種戶籍制度。參閱《清朝文獻通考·戶口考一》《職役考一》、《毛澤東選集·論聯(lián)合政府》注釋。
《國語辭典》:部曲  拼音:bù qū
1.古代軍隊編制的單位。《文選。張衡。西京賦》:「結(jié)部曲,整行伍?!估钌谱⒁抉R彪《續(xù)漢書》曰:「大將軍營五部,部有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br />2.泛指軍隊。南朝宋。鮑照東武吟〉:「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埂度龂萘x》第二回:「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āng
1.有名的大家。如:「他如此的謬解文意,真是貽笑大方?!埂痘ㄔ潞邸返谝弧鸹兀骸缚顣汉缮}贈采秋女史』八字,寫畢,說道:『貽笑大方!』」
2.大地。《淮南子。俶真》:「是故能戴大員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div>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ang
1.為人不吝嗇?!度辶滞馐贰返谌换兀骸副闶情T下從不曾見過像杜少爺這大方舉動的人?!?br />2.態(tài)度自然不拘束?!都t樓夢》第六七回:「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埂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钢凰麄冏叱鰜恚碜佣际峭χ?,沒有羞羞縮縮的樣子,我就覺著他比守舊的女子大方得多?!?br />3.不俗氣?!都t樓夢》第三七回:「賦景詠物兩關(guān)住,又新鮮,又大方。」
《國語辭典》:師旅(師旅)  拼音:shī lǚ
古時軍隊的編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后因以泛稱軍隊。《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埂稌x。陸機五等論〉:「師旅無先定之班,君臣無相保之志?!?/div>
《國語辭典》:小隊(小隊)  拼音:xiǎo duì
隊伍的編制單位。其人數(shù)不多,便于管理。
《國語辭典》:裁成  拼音:cái chéng
成就?!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div>
《國語辭典》:分?jǐn)?shù)(分?jǐn)?shù))  拼音:fēn shù
1.成績。
2.不足單位的數(shù)。如2/3引申為:分子除以分母,商數(shù)未算清者。
3.部分,一定的比例數(shù)。
《國語辭典》:一團(一團)  拼音:yī tuán
1.一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忽見女人與那瘦長條子一言不合,早已扭作一團。」
2.一股。《紅樓夢》第三回:「賈母見雪雁甚小,一團孩氣。」
《漢語大詞典》:五家
(1).五戶。古代以為戶籍編制的基層單位。 周 代以五家為一比, 春秋 時 齊國 管仲 以五家為一軌。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br />(2).指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堯 、 虞舜 五帝。史記·天官書論:“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紹而明之?!?張守節(jié) 正義:“五家,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 虞 、 堯 舜 也?!?br />(3).指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歷法。史記·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維 太初 之元論?!?張守節(jié) 正義:“五家謂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歷?!?br />(4).指傳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鄒氏 、 夾氏 五人。 何休 《〈公羊傳〉序》“傳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彥 疏:“舊云,傳春秋者非一者,謂本出 孔子 ,而《傳》五家。”參閱 唐 陸德明 經(jīng)典釋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傳的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五人。后漢書·賈逵傳:“雖為古學(xué),兼通五家《穀梁》之説?!?李賢 注:“五家,謂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等,皆為《穀梁》。”
(6).謂五行家。后漢書·桓郁傳:“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賢 注:“此言‘五家’,即謂五行之家也?!?br />(7).指 北周 、 北齊 、 南朝 梁 、 南朝 陳 、 隋 五朝。新唐書·令狐德棻傳:“議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dāng)立。 德棻 更與秘書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師 次 周 史,中書舍人 李百藥 次 齊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陳 二史,秘書監(jiān)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齡 總監(jiān)。脩撰之原,自 德棻 發(fā)之?!?br />(8).今文經(jīng)學(xué)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劉書年 《周時書分四代》:“三科之條,五家之教。三科,謂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謂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書·正名雜義》:“夫三科五家,文質(zhì)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