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1詞典 7分類詞匯 84
《國語辭典》:編纂(編纂)  拼音:biān zuǎn
編輯。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銘〉:「觀其述作編纂之旨,豈止于文章刀筆哉?」
《漢語大詞典》:編述(編述)
著述;編輯。亦指著述或編輯之文。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自古帝王,編述文籍,外篇言之備矣?!?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下:“第奇秘闕逸,較前少損,所增多近代編述耳?!?span id="j5gcz6q"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回:“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之人?!?謝覺哉 《學語集錦》:“一種是讀書,一種是用書。讀是為著用,搜集、考證、編述,供他人使用?!?/div>
分類:著述編輯
《漢語大詞典》:集次
編次;編輯。 宋 歐陽修 《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序》:“予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節(jié)。”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 劉向 所集次新序二十篇,録一篇?!?/div>
分類:編次編輯
《漢語大詞典》:篹輯(篹輯)
編輯。新唐書·儒學傳上·路敬淳:“數(shù)受詔篹輯慶卹儀典, 武后 稱之?!?/div>
分類:編輯
《國語辭典》:編次(編次)  拼音:biān cì
1.依次第編列。《史記。卷四七??鬃邮兰摇罚骸干霞o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br />2.編輯整理?!都t樓夢》第二三回:「命探春鈔錄妥協(xié),自己編次,敘其優(yōu)劣,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br />3.指編輯體例。宋。蘇軾 評《文選》四首之一:「舟中讀《文選》,恨其編次無法,去取失當。」
《國語辭典》:編書(編書)  拼音:biān shū
編輯書本?!段拿餍∈贰返诙换兀骸府斎找娏藯罹幮?,談些編書的法子,楊編修著實佩服?!?/div>
分類:編輯書本
《國語辭典》:纂修  拼音:zuǎn xiū
1.編輯修訂。漢。陸賈《新語。道基》:「纂修篇章,垂諸來世。」元。郭翼 送盧公武應召北上詩:「前朝圖史已全收,詔起丘園重纂修?!?br />2.承襲修治?!秶Z。晉語九》:「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yè),無謗于國。」《漢書。卷五八。公孫弘等傳。贊曰》:「孝宣承統(tǒng),纂修洪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編集(編集)
編輯纂集。 宋 司馬光 《進〈資治通鑒〉表》:“臣 光 言:先奉勅編集歷代君臣事跡,又奉圣旨賜名資治通鑑,今已了畢者?!?魯迅 《〈三閑集〉序言》:“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編集此后的雜感?!?/div>
《國語辭典》:緣起(緣起)  拼音:yuán qǐ
1.事物的由來。
2.著書的人記其編著的原由,與序文略同?!督鹌呤?。卷上》:「說此偈緣起?!?br />3.聲明發(fā)起一事的文字,與啟事略同。
4.一種流行于唐代的說唱藝術(shù)。敘述故事的始末緣由,作品均為宣揚佛教教義和講述佛教故事?,F(xiàn)存作品有《丑女緣起》、《目連緣起》等。
《國語辭典》:詆毀(詆毀)  拼音:dǐ huǐ
說人短處,毀謗他人?!端螘?。卷七三。顏延之傳》:「交游阘茸,沉迷曲蘗,橫興譏謗,詆毀朝士?!埂段宕菲皆?。唐史。卷下》:「您平常間詆毀我做『李亞子斗雞小兒,初何足言?!唤袢諡樾耗脕恚跎骰钣嬅??」
《國語辭典》:編者(編者)  拼音:biān zhě
編輯工作的執(zhí)行人。如:「編者的話」。
《漢語大詞典》:補緝(補緝)
修補。宋書·劉義欣傳:“ 義欣 綱維補緝,隨宜經(jīng)理,劫盜所經(jīng),立討誅之制。” 宋 葉適 《呂君墓志銘》:“ 呂君 用一扇十年尚補緝之,道遇墜炭數(shù)寸,亦袖攜以歸?!?br />整理編輯。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上:“ 玄宗 曰:‘內(nèi)庫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遑補緝,篇卷錯亂,難於檢閲?!?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學豈有內(nèi)外乎?《大學》古本乃 孔 門相傳舊本耳, 朱子 疑其有所脫誤而改正補緝之?!?/div>
《漢語大詞典》:編校(編校)
編輯校訂。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予編校 昭文 書時,預詳定渾天儀?!?曹靖華 《飛花集·到赤松林去》:“這是 魯迅 先生親手編校,自己拿錢印的?!?/div>
《漢語大詞典》:緝綴(緝綴)
編輯綴合。梁書·胡僧祐傳:“﹝ 胡僧祐 ﹞性好讀書,不解緝綴?!?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書策落次,難以緝綴,后人假合,多差遠意?!?唐 元稹 《苦樂相倚曲》:“轉(zhuǎn)將深意諭旁人,緝綴疵瑕遣潛説?!?span id="zcjldaw"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七八:“疑當時自有一般書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緝綴其言,取其與己意合者則入之耳?!?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晉 傅咸 集‘七經(jīng)’語為詩; 北齊 劉晝 緝綴一賦,名為《六合》。”
分類:編輯綴合
《國語辭典》:版本  拼音:bǎn běn
1.版與本分別指古代的簡牘和縑帛,都是用來記載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稱即是書本的通稱。也作「板本」。
2.書籍因編輯、傳抄、刻版、排版或裝訂方式等不同,而有各類版本問世。如活字本、寫本、抄本、影本等。也作「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