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4
典故
1
詞典
9
分類詞匯
44
共44,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面壁
中立
對峙
鵠立
對立
背立
赤立
保社
側(cè)立
杰立
霜骨
對仗
衙衙
德政碑
還立
《國語辭典》:
面壁
拼音:
miàn bì
1.臉對著墻壁。如:「面壁罰站」、「面壁思過」。
2.不理、不睬、不介意?!稌x書。卷七五。王湛傳》:「述無所應,面壁而已?!?br />3.無所事事的樣子。
4.本指達摩大師在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對墻壁默坐靜修。見《五燈會元。卷一。初祖菩提達摩大師》。后用以比喻造詣純熟高深。
分類:
佛教語
面對
常人
墻壁
刻苦
苦學
獨處
學習
體罰
靜坐
不與
養(yǎng)神
與聞
潛心
鉆研
外事
而立
坐禪
面向
端坐
坐靜
靜修
《國語辭典》:
中立
拼音:
zhōng lì
1.居中站立?!洞蟠鞫Y記。保傅》:「故成王中立而聽朝,則四圣維之?!埂端问?。卷一三八。樂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環(huán)?!?br />2.處于對立的各方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秶Z。晉語二》:「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xiàn)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
3.獨立自主?!妒酚?。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徙,中立,不肯朝會匈奴?!?br />4.意志堅屹不搖。明。徐霖《繡襦記》第四一折:「爾李氏狎邪而白堅貞之志,波靡而勵中立之行。」
分類:
中正
獨立
中立
而立
不傾
傾向
《國語辭典》:
對峙(對峙)
拼音:
duì zhì
1.相對而立。唐。楊烱〈浮漚賦〉:「排雨足而分規(guī),擘波心而對峙?!?br />2.相抗衡。如:「兩軍在此對峙已有數(shù)天了,還無法分出勝負?!?/div>
分類:
對峙
對抗
而立
抗衡
《國語辭典》:
鵠立(鵠立)
拼音:
hú lì
1.像鵠一樣伸長脖子站立著。形容人引領(lǐng)而望。《后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今整勒士馬,瞻望鵠立。」《晉書。卷七一。孫惠傳》:「控馬鵠立,計日俟命。」
2.依序并立。宋。
蘇軾
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
詩:「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div>
分類:
引頸
而立
直立
《國語辭典》:
對立(對立)
拼音:
duì lì
1.相對而立。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故事》:「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br />2.兩種事物互相敵對、排斥、牴觸。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
:「至于對立鼎峙,雌雄所爭,則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畫?!?/div>
分類:
對立
相向
哲學
敵對
對立面
而立
相抵
抵觸
并立
矛盾
雙方
排斥
相斗
斗爭
《漢語大詞典》:
背立
背人而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狐》
:“ 鄭子 速呼前追,方背立,以扇障其面?!?清
趙執(zhí)信
《海鷗小譜·少年游序》
:“客言其姿態(tài)綽約,背立風前,殆奪畫圖?!本﹦?span id="hdbzvig" class="book">《杜鵑山》第五場:“ 雷剛 猛力推開 溫其久 ,憤然背立。”
分類:
背人
而立
五場
《國語辭典》:
赤立
拼音:
chì lì
1.光著身軀,絲毫未穿。宋。
楊萬里
〈
嘲道旁楓松相倚
〉詩:「少年赤立無衣著,老翁深衣卻不惡。」
2.比喻空無所有?!端问?。卷四一七。喬行簡傳》:「今百姓多垂罄之室,州縣多赤立之帑。大軍一動,厥費多端,其將何以給之?」
分類:
空無
赤裸
空無所有
而立
窮困
遮飾
《漢語大詞典》:
保社
舊時鄉(xiāng)村的一種民間組織,因依保而立,故稱。 宋
劉克莊
《賀新郎·癸亥九日》
詞:“留得 香山 病居士,卻入漁翁保社。悵誰伴、先生情話。” 金 元好問
《劉光甫內(nèi)卿新居》
詩:“父老漸來同保社,兒童久已愛文章。”
分類:
鄉(xiāng)村
種民
民間
組織
而立
《漢語大詞典》:
側(cè)立(側(cè)立)
(1).因敬重或戒懼而立在旁邊。 晉
葛洪
《
抱樸子·名實
》
:“持之以夙興側(cè)立,加之以先意承指。”
《
北齊書·楊愔傳
》
:“太皇太后臨 昭陽殿 ,太后及帝側(cè)立?!?span id="qljndiw" class="book">《
宋史·孝宗紀一
》:“頃之,內(nèi)侍掖帝至御榻前,側(cè)立不坐。內(nèi)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br />(2).位于旁邊。 清 戴鏡曾
《香山》
詩:“ 香山 小而高,側(cè)立 太湖 上。”
分類:
敬重
旁邊
戒懼
而立
《漢語大詞典》:
杰立(傑立)
(1).卓立;杰出。 唐
薛收
《驃騎將軍王懷文碑銘》
:“故俶儻不羈之才,英奇杰立之士,遑遑重志業(yè),落落建功名。” 唐
杜甫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xiāng)》
詩:“ 程侯 晚相遇,與語才杰立?!?br />(2).聳身而立。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
:“當今內(nèi)自京師,外至巖野,宿師碩士,杰立相望?!?br />(3).高聳。
《宋史·夏侯嘉正傳》
:“若今所謂 洞庭 者,杰立而孤,廓然如無區(qū),其大無徒。” 清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
之一:“杰立數(shù)千仞,登頓二十里。”
分類:
高聳
聳身
卓立
而立
杰出
《漢語大詞典》:
霜骨
指能傲霜而立的植物的莖干。 唐
杜甫
《寄題江外草堂》
詩:“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纏。霜骨不堪長,永為隣里憐?!?仇兆鰲 注:“
《杜臆》
:松曰霜骨,松苗曰霜根,立言清峭。” 金 麻革
《送杜仲梁東游》
詩:“靈芝秋杞老霜骨,黃精茯苓飽新斸。”
分類:
傲霜
而立
植物
莖干
《國語辭典》:
對仗(對仗)
拼音:
duì zhàng
1.對著儀仗。唐時正殿設(shè)有儀仗,中書、門下及三品官奏事,及御史彈劾百官都是對著儀仗上奏?!杜f唐書。卷九二。列傳。蕭至忠》:「舊制:大臣有被御史對仗劾彈者,即俯僂趨出,立于朝堂待罪?!埂顿Y治通鑒。卷二一一。唐紀二七。玄宗開元五年》:「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彈百官,服豸冠,對仗讀彈文?!?br />2.詩文中句子的對偶。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對仗固須工整,而亦有一聯(lián)中句自為對偶者?!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五回:「你看這四首詩,鍊字鍊句及那對仗,看著雖像是小品,然而非真正作手作不出來?!?/div>
分類:
對仗
交戰(zhàn)
舊體
分設(shè)
詩文
奏事
詞句
而立
帝坐
對偶
坐朝
朝聽
聽政
設(shè)儀
儀仗
帝王
《漢語大詞典》:
衙衙
(1).相向而立貌。 唐
皇甫湜
《題浯溪石》
詩:“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胡文英
《
吳下方言考
》
卷四:“‘石屏立衙衙’,案衙衙,立而相向之貌。 吳 諺謂相朝對曰衙衙然也?!?br />(2).象聲詞。 明
劉基
《聽蛙》
詩:“初聆衙衙雜更鼓,漸聽嘈嘈成侈多?!?
陳三立
《公約過隨園故址用前韻》
:“ 掃葉樓 頭萬緑合, 大江 雁去呼衙衙?!?br />行走貌。
《楚辭·九辯》
:“屬雷師之闐闐兮,通 飛廉 之衙衙?!?洪興祖 補注:“衙衙,行貌?!?清
龔自珍
《太常仙蝶歌》
:“慰此蹇蹇,其來衙衙。”
分類:
行走
行走貌
象聲詞
相向
而立
《國語辭典》:
德政碑
拼音:
dé zhèng bēi
稱頌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滿,地方鄉(xiāng)紳為他豎碑。本意至善,然后世多流于形式,成為應酬性質(zhì),而無法反映事實。唐。
白居易
〈
新樂府。青石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埂段拿餍∈贰返谝灰换兀骸高€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div>
分類:
頌揚
官吏
吏政
政績
而立
碑石
《漢語大詞典》:
還立(還立)
(1).環(huán)繞而立。
《
禮記·少儀
》
:“君子下行,然后還立。” 鄭玄 注:“還車而立,以俟其去?!?孔穎達 疏:“君子下行,則僕后下,更還車而立,待君子去后,乃敢自安?!?br />(2).重新建立;修復。 晉
葛洪
《
西京雜記
》
卷二:“ 高祖 少昔常祭枌榆之社,及移 新豐 ,亦還立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劉懷肅傳》:“災水之初, 餘杭 高堤崩潰,洪流迅激,勢不可量, 道錫 躬先吏民,親執(zhí)板筑,塘既還立,縣邑獲全?!?/div>
分類:
環(huán)繞
重新
建立
而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