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80,分52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耳大
刮耳
耳塞
耳識
傷耳
鐻耳
挑耳
滌耳
耳墜
耳聳
過耳風
謹耳
交耳
耳齊
耳子
《分類字錦》:耳大
舊唐書李忠臣傳:建中初,嘗因奏對。德宗謂之曰:卿耳甚大,真貴人也。忠臣對曰:臣聞驢耳甚大,龍耳甚小,臣耳雖大,乃驢耳也。上悅之。
分類:耳大驢騾
《漢語大詞典》:刮耳
猶聒耳。刺耳。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是晚十二時,天微雨,各處電線均已割斷,黑云密罩,全城無光,北風漸起,慘聲刮耳?!?/div>
分類:刺耳
《國語辭典》:耳塞  拼音:ěr sāi
1.用軟橡膠制成的塞子。可塞在耳內(nèi),防止進水或噪音。
2.可塞在耳中的小型受話器。多用在收音機與助聽器上。
《國語辭典》:耳垢  拼音:ěr gòu
為外耳道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或蠟狀物質(zhì),和外耳道皮膚剝落上皮混合后的產(chǎn)物。也稱為「耳垢」,俗稱為「耳屎」。
《漢語大詞典》:耳識(耳識)
(1).佛教語?!傲R”之一。指耳根對聲境所發(fā)生的識別作用。 清 吳偉業(yè) 《贈劉虛受》詩之一:“悟物談功進,忘情耳識空?!?清 龔自珍 《〈蒙古象教志〉序》:“而此 震旦 耳根非劣,耳識非殊,雖有高僧,不臻神悟,故撰《象教志》,專以推尊因明門中聲明一門,而非讚嘆夫食肉衣黃,墮邪師見也?!眳⒁姟?六識 ”。
(2).猶賞識。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哼!‘孰謂 鄹 人之子知禮乎?’我那么恭維他,他才不大耳識我?!?/div>
《國語辭典》:六識(六識)  拼音:liù shì
佛教上指感官接觸環(huán)境時,所產(chǎn)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動)的分別作用。
《韻府拾遺 紙韻》:傷耳(傷耳)
魏志荀攸傳:攸年七八歲,父衢曾醉,誤傷攸耳,而攸出入游戲,常避護,不欲令衢見也。衢后聞之,乃驚,其夙智如此。
《漢語大詞典》:鐻耳
穿耳而帶金銀耳環(huán)。《文選·左思〈魏都賦〉》:“髽首之豪,鐻耳之杰,服其荒服,斂衽魏闕?!?張銑 注:“髽首、鐻耳,皆夷人也。豪、杰,謂酋長?!?/div>
《漢語大詞典》:挑耳
挖耳朵。 晉 葛洪 抱樸子·備闕:“擿齒則松檟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則棟梁不如鷦鷯之羽?!?/div>
分類:挖耳耳朵
《漢語大詞典》:滌耳(滌耳)
洗耳。表示恭敬地傾聽。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整身倦世,探隱拯沉;不遠遐路,幸見光臨;將敬滌耳,以聽玉音?!?/div>
《漢語大詞典》:耳墜(耳墜)
婦女佩戴的下垂的耳飾。 后蜀 歐陽炯 《南鄉(xiāng)子》詞之五:“耳墜金環(huán)穿瑟瑟,霞衣窄。”紅樓夢第三一回:“猛一瞧,活脫兒就像是 寳兄弟 --就是多兩個耳墜子?!?蕭紅 《小城三月》:“帶穗的耳墜子,洋手表,樣樣都有了。”
《韻府拾遺 腫韻》:耳聳(耳聳)
陳孚詩:馬怒長嘶耳雙聳。
《漢語大詞典》:過耳風(過耳風)
經(jīng)過耳邊之風。喻對別人的話不留一點印象。語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span id="ybxs7jf" class="book">《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富 ( 富弼 )、 韓 ( 韓琦 )、 司馬 ( 司馬光 )總孤忠,懇諫良言過耳風。”
《漢語大詞典》:謹耳(謹耳)
小耳。
《國語辭典》:交耳  拼音:jiāo ěr
附耳,靠近對方的耳朵。漢。王充《論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類,心意相似,對口交耳而談,尚不相解?!?/div>
《漢語大詞典》:耳齊(耳齊)
謂憑聽覺調(diào)整。 宋 蘇軾 《真一酒歌》引:“布算以步五星,不如仰觀之捷;吹律以求中聲,不如耳齊之審。”
《國語辭典》:耳子  拼音:ěr zi
附于器物兩側(cè)供人提舉的部分。
分類:器物提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