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6,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耶穌
昔耶
朱耶
伽耶
梅耶
鏌耶
阿耶娘
賴耶
耶教
耶許
耶樂
耶穌教
耶維
耶禹
阿賴耶
《國語辭典》:耶穌(耶穌)  拼音:yē sū
Jesus Christ
人名。(西元前4?~西元30?)猶太人,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者。宣傳博愛和平的教旨,因法利賽人惡其擾亂舊章,屢謀害之,于是至巴力斯坦諸地,后至耶路撒冷說教,從者云集,但因與猶太傳統(tǒng)宗教牴牾,被羅馬官吏釘死在十字架上。
《漢語大詞典》:昔耶
見“ 昔邪 ”。
《漢語大詞典》:昔邪
亦作“ 昔耶 ”。 即烏韭。生長在墻垣上的苔類。 晉 張華 《情詩》之一:“昔耶生戶牖,庭內(nèi)自成陰?!?南朝 梁 王僧孺 《鼓瑟曲有所思》:“夜風(fēng)吹熠燿,朝光照昔邪?!?唐 溫庭筠 《洞戶二十二韻》:“昔邪看寄跡,梔子詠同心?!?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垣衣﹝集解﹞引 蘇恭 曰:“此(垣衣)即古墻北陰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烏韭;生屋上者名屋游?!?/div>
分類:生長墻垣
《漢語大詞典》:朱耶
見“ 朱邪 ”。
《漢語大詞典》:朱邪
亦作“ 朱耶 ”。 唐 時 西突厥 部族族名,世居 沙陀 ,后歸 唐 。族人以 朱邪 為復(fù)姓。 唐德宗 時 朱邪赤心 以功賜姓 李 ,名 國昌 。 五代 后唐 莊宗 李存勗 即其后。新五代史·唐莊宗紀(jì)上:“ 莊宗光圣神閔孝皇帝 ,其先本號 朱邪 ,蓋出於 西突厥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自 朱耶 之狼狽,致赤子之流離。”
《漢語大詞典》:伽耶
梵語的譯音。象。翻譯名義集·畜生:“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云象?!?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象:“伽耶,出北戶録。”今本北戶錄作“伽那”。
分類:梵語譯音
《國語辭典》:梅耶  拼音:méi yé
Antoine Meillet
人名。(西元1866~1936)法國語言學(xué)家。一生研究印、歐語言學(xué)系,認(rèn)為語言發(fā)展的原因是心理的和社會的,為心理社會學(xué)語言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法蘭西學(xué)院教授、法蘭西學(xué)院院士。著有印歐語比較研究導(dǎo)論等。
《漢語大詞典》:鏌耶(鏌耶)
泛指劍戟等兵器。 宋 范仲淹 《鑄劍戟為農(nóng)器賦》:“鏌耶之鋒,冰銷於倐忽。”參見“ 鏌鋣 ”。
分類:兵器
《漢語大詞典》:鏌铘(鏌鋣)
亦作“ 鏌邪 ”。亦作“ 鏌釾 ”。 即莫邪。劍、戟之屬。常指利劍。或謂 春秋 吳 莫邪 善鑄劍,故稱。莊子·大宗師:“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成玄英 疏:“鏌鋣,古之良劍名也。昔 吳 人 干將 為 吳王 造劍,妻名 鏌鋣 ,因名雄劍曰干將,雌劍曰鏌鋣?!?唐 楊宇 《贈舍弟》詩:“袖里鏌鋣光似水,丈夫不合等閒休。” 碧野 《江漢行·紀(jì)南故城》:“這是干將?這是鏌鋣?這寶劍使人想起古代英雄為國征戰(zhàn)的忠勇?!?/div>
分類:莫邪利劍
《國語辭典》:鏌铘(鏌釾)  拼音:mò yé
古代的寶劍。參見「莫邪」條?!逗鬂h書。卷五二。崔骃傳》:「選利器于良材,求鏌铘于明智?!埂队讓W(xué)瓊林。卷一三。器用類》:「劍有干將、鏌铘?!?/div>
《漢語大詞典》:阿耶娘(阿耶孃)
父母親。《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曠大刼來有何罪,如今孤負(fù)阿耶孃,雖得人身有富貴,父南子北各分張?!?
分類:父母母親
《漢語大詞典》:賴耶(賴耶)
佛教語?!鞍①囈R”的略稱。意譯為“藏識”。大乘唯識宗把內(nèi)心活動分為八類,阿賴耶識是第八識。佛教認(rèn)為這第八識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著一切現(xiàn)象的“種子”(即潛能)。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guī)矩頌》:“師復(fù)念言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製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頌眼等識,次三頌意識,次三末那,次三賴耶?!?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賴耶惟以自識見分,緣自識中一切種子以為相分。故其心不必現(xiàn)行,而其境可以常在。”參見“ 八識 ”。
《國語辭典》:八識(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rèn)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并起外,并能對心境起認(rèn)識作用。末那識是構(gòu)成執(zhí)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yè)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rèn)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xiàn)一切現(xiàn)象的主體?!冻晌ㄗR論》卷二:「等流習(xí)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
《漢語大詞典》:耶教
耶穌教的簡稱。 梁啟超 《南??迪壬鷤鳌?/span>第六章:“先生於耶教,亦獨有所見?!?魯迅 《而已集·小雜感》:“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div>
《漢語大詞典》:耶許(耶許)
象聲詞。本為勞動時眾人齊發(fā)的聲音。引申而有同聲共嘆之義。 清 錢謙益 《〈陳喬生詩集〉序》:“而況于同官為僚,耶許佽助?!?/div>
《漢語大詞典》:耶樂(耶樂)
見“ 耶嚛 ”。
《漢語大詞典》:耶嚛
亦作“ 耶樂 ”。 嘆詞。猶言啊呀。《金瓶梅詞話》第三回:“婆子道:‘耶嚛!耶嚛!若有似大娘子這般中官人意的,來宅上説不妨事么?’”《金瓶梅詞話》第二三回:“那 平安 道:‘耶樂!嫂子將就些兒罷,對誰説我曉得你往高枝兒上去了。’”《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耶嚛嚛!緊著熱剌剌的擠了一屋子里人,也不是養(yǎng)孩子,都看著下象膽哩。”
分類:嘆詞
《國語辭典》:耶穌教(耶穌教)  拼音:yē sū jiào
專指基督教的新派,十六世紀(jì)時馬丁路德反抗羅馬教皇公行賄賂,發(fā)賣贖罪券,后各地響應(yīng),于西元一五三○年建立新教,即為耶穌教。清朝中葉傳入中國。
《國語辭典》:基督教  拼音:jī dū jiào
西元一世紀(jì)由巴勒斯坦境內(nèi)拿撒勒人耶穌所創(chuàng)立的宗教,初期流行于亞細(xì)亞西部,現(xiàn)遍及世界。十一世紀(jì)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十六世紀(jì)宗教改革后又從天主教分裂出許多新教派,如長老會、圣公會、浸信會、衛(wèi)理會等。臺灣地區(qū)統(tǒng)稱新教。
《漢語大詞典》:耶維(耶維)
梵語音譯。也譯作“茶毗”、“闍維”、“耶旬”等。意為焚燒。佛教稱僧眾死后之火葬。見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四、翻譯名義集·名句文法。
《高級漢語詞典》:耶禹
如耶許
《漢語大詞典》:阿賴耶(阿賴耶)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藏”。謂能藏一切。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與阿賴耶互相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