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64,分238頁顯示  上一頁  112  113  114  115  116  118  119  120  12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劉?(別稱 劉?、南漢高祖 巖、陟 南海王 廟號 高祖 )
楊濛(志龍 廬江郡公、臨川王 )
馬希聲(若納 楚王、衡陽王 )
楊廷式(憲臣 )
高從誨(遵圣 南平王 文獻 )
李柷(別稱 唐哀帝 哀皇帝、哀 輝王 )
馮暉( 陳留王 )
康義誠(信臣 )
徐知詢( 東??ね? 康 )
李從厚( 閔皇帝、閔帝、唐閔帝、后唐閔帝、閔 宋王、鄂王 )
劉知遠(別稱 后漢高祖 太原王、北平王 廟號 高祖 知遠 )
王延鈞( 閩王 鏻 )
王鏻(延鈞 閩王 廟號 惠宗 )
徐知證( 韓王、魏王、江王 )
李從珂(別稱 后唐廢帝、后唐末帝、末帝 潞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9—942 【介紹】: 五代時南漢創(chuàng)建者,上蔡人,一說祖籍彭城,遷居泉州。初名巖,又名陟。劉隱弟。嗣隱知清海軍,襲封南海王。后梁末帝貞明三年稱帝,國號大越,建都廣州。次年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改名龔,又改?,取《易經(jīng)》“飛龍在天”之義。任閹人,好酷刑,務奢侈。在位三十二年。廟號高祖。
楊濛 朝代:五代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吳國國君楊行密第三子,字志龍。武義元年,封廬江郡公。時徐溫秉政,濛內(nèi)不能平,溫惡之。及兄楊隆演卒,濛以次當立,溫竟奉濛弟楊溥嗣位。改封臨川王,累加昭武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乾貞六年,廢為歷陽公。徐知誥將謀受禪,遣人譖濛,因構(gòu)罪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9—932 【介紹】: 五代時楚國國君,字若納。馬殷次子。殷建楚國,判內(nèi)外諸軍事。信荊南諜者言,殺謀臣高郁。殷聞旋卒。一說高郁為希范所殺。后唐明宗長興元年襲為楚王,遂去建國之制,復蕃鎮(zhèn)之舊。居喪無戚容。嘗慕后梁太祖嗜食雞,命庖人日烹五十只雞供膳。在位二年。卒。后唐追封衡陽王。
楊廷式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泉州人,字憲臣。善占夢。正直不畏強暴。仕吳。楊隆演武義初,官至侍御史、知雜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1—948 【介紹】: 五代時荊南國君,字遵圣。高季興子。初仕后梁,累官檢校太傅。季興卒,襲位,懼見討,奏表歸后唐,末帝應順元年,封南平王。以地狹兵弱,所向稱臣,利其賜予。諸國賤稱為“高賴子”。在位十二年。卒謚文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2—908 【介紹】: 即唐哀帝。唐朝皇帝。昭宗第九子。初名祚,后改現(xiàn)名。昭宗天祐元年,朱溫矯詔立為太子,旋即帝位。在位四年,禪位于溫,溫乃奉其為濟陰王,遷于曹州。唐遂亡。次年被殺,謚哀皇帝。
全唐文·卷九十三
帝諱柷。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生。乾寧四年封輝王。名祚。天復三年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八月。朱全忠矯昭宗遺詔立為皇太子。改今名。尋即位。四年三月。禪位于梁。梁奉帝為濟陰王。遷于曹州。開平二年二月遇害。在位四年。年十七。謚曰哀。后唐明宗追謚曰昭宣光烈孝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3 【介紹】: 五代時魏州人。初隸后梁將王彥章麾下。入后唐,累遷夔、興二州刺史。后晉高祖天福中拜義成軍節(jié)度使,鎮(zhèn)靈武。撫綏邊部,凡十余年,恩信大著,官至中書令,封陳留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4—953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軍伍出身。后唐時累遷夔州、興州刺史。后晉高祖時任澶州刺史,遷義成節(jié)度使,徙靈武、靜難、保義、河陽諸鎮(zhèn)。出帝時復鎮(zhèn)靈武,歷十余年,撫綏邊部,恩信大著。后周初封陳留王。新、舊《五代史》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斷句2。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 【介紹】: 五代時代北三部落人,字信臣。以騎射事李克用。后唐明宗時累遷節(jié)度使,加同平章事。秦王從榮反,獨心結(jié)之。后從榮為朱弘實逐殺,遂深銜之。閔帝立,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六軍諸軍事。潞王從珂反,義誠請西行扼關(guān),弘實爭之,閔帝斬弘實,授義誠風翔行營都招討使。及閔帝出奔,義誠降從珂。后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 【介紹】: 五代時海州朐山人。徐溫第二子。仕吳。性暗懦,遇諸弟頗薄。時溫養(yǎng)子徐知誥既操國柄,威權(quán)日盛。溫初納徐玠議,謀以知詢?yōu)榇?。會溫暴死,玠察知詢必敗,復輸誠于知誥。知詢遂為知誥所逐,謫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知詢既失金陵,常會僚佐,談宴終日,永絕顧望。尋移鎮(zhèn)洪州,賜爵東??ね酢W渲u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 【介紹】: 五代時后唐閔帝。明宗第五子。為人形質(zhì)豐厚,寡言好禮,明宗特愛之。天成二年,以檢校司徒拜河南尹,加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長興元年,封宋王。四年嗣位。同年,潞王李從珂廢之,封鄂王,尋殺之于衛(wèi)州。謚曰閔。
全唐文·卷一百十三
帝諱從厚。明宗第三子。唐天祐十一年生。長興元年封宋王。四年十一月即位。應順元年四月被廢為鄂王。旋遇害。在位一年。年二十一。晉天福元年追謚曰閔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5—948 【介紹】: 五代時后漢創(chuàng)建者。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初事后唐明宗。后佐石敬瑭起兵建后晉,累官河東節(jié)度使、北京留守,進中書令,封太原王。坐觀契丹滅晉,旋稱帝于晉陽,改名皓,遷都于汴,改國號漢,史稱后漢。在位二年。廟號高祖。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
帝姓劉氏。諱皓。初名知遠。其先沙陁部人。唐乾寧二年生。初事唐明宗。后事晉高祖。天福六年授北京留守。八年進中書令。開運二年封北平王。四年二月。少帝北遷。群臣勸進。即皇帝位。改今名。在位二年。年五十四。謚曰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5 【介紹】: 五代時閩國國君。王審知次子。天成元年底殺兄王延翰,稱威武留后。三年受后唐封為閩王。長興四年稱帝,國號大閩,建元龍啟,改名鏻。用薛文杰為國計使,廣事搜刮。后被子王昶和皇城使李仿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5 【介紹】: 五代時閩國國君。本名延鈞。王審知次子。與審知養(yǎng)子王延稟起兵,殺兄王延翰,自立。后唐封為閩王。后唐明宗長興四年稱帝,改元龍啟,更名鏻(一作璘)。信鬼神道家之說,任用小人,荒淫無度。為子王繼鵬及皇城使李仿所殺。在位十年。廟號惠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5或896—947 【介紹】: 五代時海州朐山人。徐溫第五子。歷仕吳、南唐。吳時累州刺史至節(jié)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魏王。至李璟時猶見優(yōu)禮,內(nèi)宴輒用家人禮,起舞拜跪為壽。知證亦以叔父自處,無所讓。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海州朐山(今江蘇連云港)人。五代吳時丞相徐溫第五子。吳時歷任刺史、節(jié)度使。吳讓帝天祚二年(936)為奉化節(jié)度使。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封江王,三年改韓王。后又改魏王。元宗時卒,年43歲。馬令《南唐書》卷八、陸游《南唐書》卷八有傳?!?a target='_blank'>廬山記》卷四收錄徐知證在江州與幕僚同游廬山東林寺時所作聯(lián)句詩1首,《全唐詩外編》收入此詩。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知證。徐溫第五子。仕吳歷州刺史至節(jié)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6 【介紹】: 五代后唐廢帝,亦稱末帝。鎮(zhèn)州平山人,本姓王,李嗣源為騎將時,過平山,掠得之,養(yǎng)以為子,賜姓名。狀貌雄偉,謹信寡言,驍勇善戰(zhàn),嗣源甚愛之。嗣源即位為明宗,以從珂屢立戰(zhàn)功,封潞王。應順初殺閔帝自立。石敬瑭引契丹,大敗唐師,乃登玄武樓自焚死。在位三年。后唐遂亡。
全唐文·卷一百十三
帝諱從珂。本姓王氏。鎮(zhèn)州人。唐光啟元年生。明宗養(yǎng)為己子。長興四年封潞王。應順元年四月。以兵脅廢閔帝。遂自即位。晉高祖入洛。舉族自焚。在位二年。年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