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64,分238頁顯示  上一頁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12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陳洪進(濟川 推誠順化功臣 岐國公、杞國公 忠順 )
徐鉉(鼎臣、丹臣 世稱 徐騎省 )
李璟(伯玉 世稱 南唐嗣主李璟、南唐二主 別稱 南唐嗣主、南唐中主、中主 景通 瑤、璟、景 廟號 元宗 吳王、齊王 )
王宗鐬( 昌王 )
吳廷祚( 燕王 延祚 慶之 )
石重信(守孚 沂王 )
遼世宗(廟號 世宗 孝和莊憲皇帝、孝和莊憲帝、和莊憲帝 耶律阮 永康王 )
孟昶(保元 世稱 后蜀嗣主孟昶、后蜀后主 別稱 后蜀嗣主 仁贊、承贊 秦國公、楚王 恭孝 )
李弘冀(別稱 李宏冀 南昌王、東平郡公、燕王 宣武、文獻 )
石重義(弘理 壽王 )
郭廷謂(信臣 )
劉晟(世稱 南漢第三主 洪熙、宏熙 晉王 廟號 中宗 )
劉玢(洪度 南漢國王 殤 )
李景遂(退身 壽王、齊王、燕王、晉王 文成 )
馬希萼(世稱 楚后廢王 恭孝 楚王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5—986 【介紹】: 五代宋初泉州仙游人,字濟川。初隸留從效麾下,以材勇聞,任統(tǒng)軍使,累立戰(zhàn)功。從效卒,執(zhí)其子紹镃,請命南唐,得授節(jié)度使及泉、南等州觀察使。太祖建隆四年,遣使朝宋。乾德二年,宋授以平海軍節(jié)度、泉漳等州觀察使、檢校太傅,賜號推誠順化功臣。太宗即位,加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入朝獻漳、泉二州,詔授武寧軍節(jié)度、同平章事。留京師奉朝請。雍熙元年封岐國公。卒謚忠順。
全宋文·卷一三
陳洪進(九一四——九八五),字濟川,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少習兵法,以材勇聞。隸兵籍,從留從效奉閩主王延政,延政送款于南唐主李璟,璟以洪進為統(tǒng)軍使,遷清源軍節(jié)度、泉南等州觀察使。建隆中,奉表聽命于宋,歲修朝貢。太宗時來朝,因獻漳、泉二州,詔授武寧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留京師奉朝請。后封杞國公,進岐國公。雍熙二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八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7—992 【介紹】: 宋揚州廣陵人,字鼎臣。徐延休子。早歲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又與弟徐鍇并稱二徐。五代時,仕吳為校書郎,仕南唐歷知制誥、翰林學士、吏部尚書等。入宋,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興國初直學士院,歷官給事中。左、右散騎常侍。淳化二年,貶靜難軍行軍司馬,卒于邠州。工詩文,精文字學。嘗受詔與句中正等校訂《說文解字》。有《騎省集》等。
全宋詩
徐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早歲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又與弟鍇并稱“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書。入宋,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興國初,直學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為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廬州女僧道安誣陷事,貶靜難軍行軍司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錄》(一說出于門客蒯亮之手)、《質疑論》等。《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徐鉉詩今存七卷,見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騎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叢刊》影印清黃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騎省集》三十卷,簡稱四庫本)、《四部備要》排印宋明州本(《騎省集》三十卷,簡稱備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簡稱徐本),參?!?a target='_blank'>全唐詩》(中華書局排印本)、《玉壺清話》(中華書局排印本)所收詩。并從《東軒筆錄》(中華書局排印本)等錄得集外詩,編附卷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991 字鼎臣,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后遷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初仕吳為校書郎,后仕南唐。中主時,累遷祠部郎中、知制誥,歷太子右諭德,遷中書舍人。后主時,除禮部侍郎,改尚書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學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入宋為太子率更令、給事中。太平興國八年(983),為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淳化二年(991),貶靜難軍行軍司馬,卒。生平見李昉《東海徐公墓志銘》、馬令《南唐書》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十國春秋》卷二八。鉉博學多才,工詩善文,文章淹雅,冠絕一時。與其弟鍇齊名,號“二徐”。亦與韓熙載齊名,稱“韓、徐”。文思敏速,凡有撰述,往往執(zhí)筆立就?!端膸烊珪偰俊分^其詩“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又精小學,好李斯小篆與八分。著作頗多,有《徐鉉集》30卷、《稽神錄》6卷,與湯悅合撰《江南錄》10卷等。集多散佚,今存《騎省集》30卷。《全唐詩》存詩6卷,詞2首?!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2首、句若干。
唐詩匯評
徐鉉(916-991),字鼎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十歲能文,與韓熙載齊名,人稱“韓徐”。仕吳為校書郎。南唐中主時,試知制誥,為宋齊丘所誣,貶泰州司戶。召為祠部郎中、知制誥,巡撫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饒州。復召知制詰,遷中書舍人。后主時,歷任禮兵二部侍郎、尚書右丞、吏部尚書等職。國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騎常侍,貶靖難軍行軍司馬,年。鉉工詩能文,尤精小學,與弟鍇齊名,時號“二徐”。宋雍熙中受詔校定《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有《騎省集》(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吳淑所編,又《稽神錄》六卷,均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在南唐時所作詩為六卷。
詞學圖錄
徐鉉(916-991) 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宋初文學家、書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書。后隨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淳化二年(991)貶為靜難行軍司馬,不久死在貶所。在南唐文章議論與韓熙載齊名,稱"韓徐",又與弟徐鍇俱精通文字學,號"大小徐"。曾與句中正等校訂《說文解字》,增補19字入正文,又補402字附正文后,校訂增補后《說文解字》,世稱"大徐本"。長于書法,喜李斯小篆,隸書亦佳。有《篆書千文》、《成武王廟碑》,摹《嶧山銘》、《大鉦銘碑》等傳世。詩平易淺切,近白居易詩風。文承晚唐駢儷之風,而體格孤秀。為李煜作墓志銘,立言得體,《宋文鑒》錄。有《騎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吳淑編集。有《四部叢刊》影印黃丕烈校舊抄本30卷,附錄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補遺》1卷、《??庇?/a>》1卷。又有《稽神錄》6卷,記神怪事,有《學津討原》、《津逮秘書》。
全唐詩補逸
徐鉉字鼎臣,廣陵人。仕南唐,官至吏部尚書。隨后主李煜歸宋,累官散騎常侍。淳化三年坐貶卒,年七十六。(據(jù)李昉撰《故靜難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檢校工部尚書東海徐公墓志銘》)鉉精小學,尤工篆隸,與弟鍇俱有名于江左。補詩二首并句四。
全宋文·卷一五
徐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揚州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初仕吳,為校書郎。事南唐李璟,歷官太子右諭德、知制誥、中書舍人。后主李煜嗣位,任禮部侍郎、尚書左丞、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充翰林學士。隨后主入宋,為太子率更令、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淳化二年貶靜難軍行軍司馬,明年八月二十六日卒。鉉長于為文,尤精小學,曾奉詔校定《說文》(存),著《質論》數(shù)十篇、《稽神錄》二十卷(今存為六卷本)、文集三十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一《文苑傳》三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
鉉字丹臣。會稽人。初事吳。為校書郎。后事南唐。累授太子右諭德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后主時除禮部侍郎翰林學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隨后主入宋。歷左散騎常侍。貶靜難行軍司馬。卒年七十六。

作品評論

五代詩話
江南馮延已曰:凡人為文,皆事奇語,不爾則不足觀。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極,詩冶衍遒麗,具元和風律,而無淟澀纖阿之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6—961 【介紹】: 五代南唐國君。初名景通,改名瑤,又改名璟,以避后周廟諱,復改名景,字伯玉。李昪子。嗣昪為南唐國王,破閩滅楚。后周南征,璟割江北地稱臣,去帝號,稱南唐國主。好詩詞。在位十九年。廟號元宗,世稱南唐中主。與子李煜合有《南唐二主詞》。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961 初名景通,改名瑤,又改璟,曾避后周諱改景。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烈祖李昪之長子。早年在廬山讀書,后至江都輔政。李昪受禪后,歷封吳王、齊王,任諸道兵馬大元帥。升元七年(943)嗣南唐皇帝位。保大末,為后周擊敗,失淮南之地,被迫去帝號,稱國主,奉后周正朔。后卒于南都。廟號元宗,又稱中主。兩《五代史》、兩《南唐書》皆有傳,今人夏承燾有《南唐二主年譜》。李璟多才藝,工為詩詞。其詞僅存4首,但蘊藉含蓄,深沉動人。與李煜齊名,世稱南唐二主。后人輯二人詞為《南唐二主詞》。《全唐詩》存詩2首、斷句3聯(lián)。
唐詩匯評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先主李昪長子。保大元年(943)嗣位。中興元年(958)奉表附周,去帝號,稱南唐國主。在位十九年卒,廟號元宗。璟多才藝,好文學,善詩詞。《全唐詩》存詩二首。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景本名璟。字伯玉。先主昪長子。年十歲官駕部郎中。累進諸衛(wèi)將軍。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諸軍事都統(tǒng)。先主受禪。封吳王。徙封齊王。為諸道兵馬大元帥。先主殂。襲位。改元。保大。十三年。周世宗南侵。遣使請奉正朔。不許。中興元年。周再南侵。表請獻江北郡縣。避周諱更今名。下令去帝號。奉正朔。顯德七年。宋受周禪。遣使如宋賀即位。建隆二年六月殂。年四十六。告哀于宋。請追復帝號。僭謚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
王宗鐬 朝代:前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前蜀國君王建從子。少智勇,為建軍校,以戰(zhàn)功封昌王。前蜀王建永平初,岐王李茂貞敗蜀兵于青泥嶺,建以宗鐬為應援招討使,大破岐兵。旋病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8—971 【介紹】: 名或作延祚。宋并州太原人,字慶之。初事后周太祖為親校,累遷皇城使。世宗時從征劉崇,歷判河南府,知西京留守事及權東京留守,擢樞密使。入宋加同中書門下二品,兩任東京留守,先后獻策擊平李筠、李重進之亂。出為雄武軍節(jié)度使,改鎮(zhèn)京兆。好學,聚書萬卷,尤崇奉釋氏。
石重信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8—937 【介紹】: 五代時后晉高祖石敬瑭次子。字守孚。敏悟好禮。歷事后唐明宗、閔帝、末帝,不恃貴戚,為時論所稱。后晉高祖天福初,以左驍衛(wèi)上將軍拜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有善政,詔褒之。張從賓反,見殺。追封沂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8—951 【介紹】: 即耶律阮。遼代皇帝。契丹名兀欲,東丹王耶律倍子,太宗侄。初封永康王。大同元年,太宗死后,在恒州即位。與述律太后所立太宗弟李胡相攻,旋和解罷兵,遷太后、李胡于祖州。改大同元年為天祿元年。始制北院樞密使,建政事省。攻后漢、后周,無功。天祿五年,為耶律察割所殺。在位五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9—965 【介紹】: 五代時后蜀國君。字保元,初名仁贊。孟知祥第三子。知祥稱帝,昶為東川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唐末帝清泰元年嗣位。大將李仁罕恃功驕橫,昶于朝堂執(zhí)殺之,滿朝懾服。又取秦、鳳、階、成四州,盡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年,適逢中原多故,以據(jù)險無事,遂奢侈淫靡,至以七寶飾溺器。宋太祖乾德三年降宋,俘至京師,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旋卒,謚恭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9—965 字保元,初名仁贊,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人。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明德元年(934)繼位,史稱后主。在位32年,奢侈無度,然好學能文。廣政二十八年(965)國亡,降宋,封秦國公,其年卒。生平見新、舊《五代史》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唐詩匯評
孟昶(919-965),初名承贊,字保元,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人,蜀主知祥第三子。后蜀明德二年(935)嗣位,在位二十八年,國亡降宋,封秦國公,卒,謚恭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首。
詞學圖錄
孟昶(919-965 )五代后蜀國君,初名仁贊,字保元。孟知祥第三子。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昶字保元。初名仁贊。先主第三子。起家西川節(jié)度行軍司馬。先主稱號。進檢校太保東川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先主殂。襲位。仍以明德紀元。五年改元廣政。二十八年。宋師入成都。后主降。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越七日薨。年四十七。贈尚書令。追封楚王。謚恭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9 【介紹】: 五代時南唐中主李璟長子。初封東平郡公,后徙南昌王。璟即位,約兄弟相傳,出弘冀留守東都。又徙鎮(zhèn)潤州,封燕王。為人沉厚寡言。保大十四年,后周師陷廣陵,吳越亦攻常州。璟以弘冀年少,不習軍事,欲召還。弘冀乞效用以死報國,果大破吳越兵。中興元年,復立為皇太子。參決國事。中主欲傳位弘冀,以國為后周附庸,為后周所止。未幾,病卒,謚曰宣武,改謚文獻。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宏冀。南唐嗣主長子。初封東平郡公。徙王南昌。嗣主襲位。宏冀留守東都。徙鎮(zhèn)潤州。封燕王。以討吳越功立為太子。顯德六年薨。初謚宣武。改謚文獻。
石重義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9—937 【介紹】: 五代時后晉高祖石敬瑭第三子。字弘理。好儒書,通兵法。敬瑭即位,拜左驍衛(wèi)大將軍。敬瑭幸浚郊,權東都留守。張從賓反,見殺于河南府。追封壽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哭陳子昂》詩2句,不錄事跡。按郭廷謂(919-972),字信臣,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仕南唐。周世宗攻淮南時,兵敗而降。入宋,知亳州,改澤州防御使。兩川平后,代馮瓚知梓州。事跡詳《宋史》卷二七一本傳?!犊揸愖影骸吩姡瑸槠溆谒翁骈_寶元年(968)知梓州時作,詳《陳伯玉集》附錄其重刻趙儋《陳公紀德之碑》末附記。《全唐詩》誤收作唐人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9—972 【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信臣。幼好學,工書,善騎射。仕南唐為莊宅使、濠州監(jiān)軍,敗周師于渦口,以功授武殿使。復大破周師于定遠。為滁州刺史。周師復至,援兵不至,廷謂南望大慟而降。拜亳州防御使。入宋,從征上黨,再知亳州,官至靜江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有惠政。
全宋詩
郭廷謂(九一九~九七二),字信臣,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仕南唐,又仕后周。入宋,知亳州。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改絳州防禦使。兩川平,代馮瓚知梓州。開寶五年卒,年五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0—958 【介紹】: 五代時人。南漢國君。初名洪熙。劉?子。封晉王。殺兄劉玢自立。性荒暴,盡滅兄弟及歸臣。遣兵攻占桂州,盡有嶺南地。在位十六年。廟號中宗。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晟初名宏熙。南漢先主?第四子。封晉王。光天二年春。弒第二主玢自立。改今名。乾和十六年八月殂。在位十六年。年三十九。僭謚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廟號中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0—943 【介紹】: 五代時南漢國君。初名洪度。劉?子。?卒,嗣立為南漢國王,更名玢。庸昧荒淫。居喪召伶人作樂,飲酒宮中,裸男女以為樂。日溺聲妓。其弟劉晟陰遣陳道庠殺之。在位二年。謚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0—958 【介紹】: 五代時南唐國君李昪第三子。仕吳為門下侍郎。昪受禪,自吉王進封壽王,除東都留守、江都尹。性純厚,善屬文,為詩纖麗。李璟即位,徙封齊王,又改封燕王,加諸道兵馬元帥。保大五年,立為皇太弟。固辭不得,乃易字曰退身,以示不處。在東宮十三年,屢乞歸藩。中興元年,始改授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都督,封晉王。為太子李弘冀所鴆殺。謚文成。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0—958 字退身,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烈祖李昪子。吳天祚二年(936)仕吳為門下侍郎參政事。李昪建南唐,景遂自吉王進封壽王,除東都留守、江都尹。元宗即位,徙封燕王,改齊王,加諸道兵馬元帥。保大五年(947)立為太弟,交泰元年(958)授天策上將軍、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尚書令,封晉王。同年為太子李弘冀酖死。贈太弟,謚文成。生平見馬令《南唐書》、陸游《南唐書》及《十國春秋》本傳。景遂性純厚恬澹,雅有士君子風。善屬文賦詩,與朝士官屬飲宴賦詩無虛日?!?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斷句1聯(liá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楚國國君。馬殷第三十子。剛狠無禮。初為朗州節(jié)度使,南唐保大八年攻陷長沙,殺弟馬希廣自立。后遣使貢于李璟,璟冊為楚王。希萼悉以軍政委弟馬希崇。希廣作亂,為崇所囚。在位二年。入南唐,授江南西道觀察使,鎮(zhèn)洪州。經(jīng)數(shù)年卒于金陵。謚恭孝。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希萼。武穆王庶子。希廣既襲位。希萼興師爭國。陷長沙。遂自稱楚王。南唐保大九年二月。遣使入貢于唐。唐以王為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封楚王。九月。馬步都指揮使徐威等囚王于衡山縣。尋立為衡山王。十二月入唐。唐主以為江南西道觀察使守中書令鎮(zhèn)洪州。仍賜爵楚王。十年十二月復入唐。唐主留之數(shù)年。薨于金陵。謚恭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