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僧。憲宗元和至武宗會昌間在世。嗣藥山惟儼,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稱華亭和尚,又稱船子和尚。撰《撥棹歌》三十九首,多歌詠漁人生活以寓禪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禪宗僧侶,藥山惟儼法嗣。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約中唐元和、會昌間人。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因謂之華亭和尚、船子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五、《景德傳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四有傳。其詩今存40首。元刻本《船子和尚撥棹歌》(《機(jī)緣集》)中凡收39首,多詠歌漁人生活以寓禪理,與張志和《漁父詞》句法相同?!?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觀林詩話》、《至元嘉禾志》、《藝林伐山》等書中亦有引錄?!度圃娎m(xù)拾》據(jù)以上諸書,收入德誠詩作40首。槜李詩系·卷三十
德誠,蜀東武信人。初參澧州藥山儼禪師。儼云:“子后上無片瓦,下無錐地,大闡吾宗。”后乘小舟住秀州洙涇(后析松江),以綸釣舞棹,隨緣而度,號船子和尚,傳法夾山。遂覆舟而逝。咸通十年,僧藏暉即其處建寺焉。有《棹歌二十九首》,呂益柔為序而刻之。今載《機(jī)緣集》。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節(jié)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藥山。與道吾云巖。為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同志曰。公等應(yīng)各據(jù)一方建立藥山宗旨。爾率性疏野。惟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蚩暗褡翆⑹谏剿谩R詧?bào)先師之恩。遂分。至秀州華亭。泛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道吾后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適來祗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上座失笑。望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不須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和尚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么。山曰。不是日前法師曰。甚處學(xué)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diǎn)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乃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既得。但向深山里。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xù)。毋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舟入水而逝。
人物簡介
【介紹】: 唐絳州聞喜人,字膺馀。僖宗中和二年進(jìn)士。昭宗乾寧中,在內(nèi)庭,文書敏捷,號下水船。歷遷翰林學(xué)士、左散騎常侍、右補(bǔ)闕。后貶湖南。有《東觀奏記》。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7? 字膺馀,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僖宗中和二年(882)登進(jìn)士第。昭宗大順時累官右補(bǔ)闕兼史館修撰,奉詔與柳玭等修《宣宗實(shí)錄》,逾年而修例未成,遂獨(dú)撰成《東觀奏記》一書。乾寧中為翰林學(xué)士,歷司封郎中知制誥,遷左散騎常侍。后梁初,貶湖南,卒。事跡散見《新唐書·藝文志二》、《唐摭言》卷一三、《唐詩紀(jì)事》卷六一。廷裕文思敏捷,時人號為“下水船”?!?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東觀奏記》3卷,今存。《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廷裕字膺馀。昭宗時官翰林學(xué)士。守尚書司封郎中知制誥。遷左散騎常侍。梁初貶湖南卒。
人物簡介
【生卒】:1059—1129 【介紹】: 宋濟(jì)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jìn)士。以文章典麗,為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jīng),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全宋詩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濟(jì)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史·晁補(bǔ)之傳》)。因慕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jìn)士。哲宗元祐初,官兗州司法參軍,紹圣時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縣?;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知定州無極縣。后入黨籍。大觀、政和間臨明州造船場,起通判鄜州。宣和時知成州,未幾致仕。欽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復(fù)以議論不合,落職。高宗立,召為侍讀,后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見《嵩山文集》附錄其孫子健所作文集后記,《晁氏世譜節(jié)錄》,及集中有關(guān)詩文?!£苏f之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舊鈔本《嵩山文集》(集中“禎”字皆缺,注“今上御名”,當(dāng)沿宋本之舊)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說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號景迂生、老法華、天臺教僧,清豐(今河南清豐)人,端彥子。熙寧中,父官杭州,隨侍。元豐五年登進(jìn)士第。歷任兗州司法參軍,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極群書、雅有史學(xué)科薦,蘇軾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薦。元符三年應(yīng)詔上書,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寧中,為承議郎、知磁州武安縣、定州無極縣,監(jiān)陜州集津倉。大觀末監(jiān)明州造船場。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諭德。未幾,除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請補(bǔ)外落職。金兵南略,避難高郵。高宗繼位,召為徽猷閣待制兼侍讀,提舉萬壽觀,再請,得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寧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經(jīng),尤長于《易》,著述多達(dá)三十馀種,今存者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語》。見《晁氏世譜節(jié)錄》(《嵩山文集》附),陸游《景迂先生祠堂記》(《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記》(《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寧浦城人,字子權(quán)。師事朱熹。光宗紹熙四年進(jìn)士。知遂昌縣,因居蘭溪,講授道學(xué),人稱船山先生。有《朱子語錄》。全宋詩
楊與立,字子權(quán),學(xué)者稱船山先生,建安(今福建建甌)人(《閩中理學(xué)淵源考》卷二○),一作浦城(今屬福建)人。從朱熹學(xué)。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知遂昌縣。有《朱子語略》二十卷,已佚。事見《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鄭封(?—1647年),字大野,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七年(1634年)進(jìn)士,因父喪歸鄉(xiāng)守孝三年,杜門謝客。服喪后不補(bǔ)任官職;聽從母親就選行人,母親去世后離職。李自成攻打開封,他向高名衡上表守城計(jì)策,多次猜中敵軍行動;又跟隨周王朱恭枵守城,于風(fēng)雪中連續(xù)二十日不換衣服。崇禎十六年(1643年),朝廷起用鄭封為江西道御史,巡視北城。之后外任廣西巡按御史,妻子留在北京。北京城失陷,他們都投御河而死。隆武帝即位,鄭封出任山東道御史,靖江王朱亨嘉謀反,劫持他勸進(jìn)登基,他不答允;到永歷帝繼位時改官通政使。永歷元年(1647年)永歷帝到達(dá)平樂,鄭封走入博白山出家為僧,法名鐵船,得知皇帝將東行,就和田芳在梧州等待,不久瘴病爆發(fā),二人都暴斃,葬在長老寨。他的兒子鄭庚錫抱著他的尸體痛哭而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19—1692 【介紹】: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nóng),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歷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歷政權(quán)覆滅后,曾匿居瑤人山區(qū),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xué)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發(fā)。治學(xué)范圍極廣,于經(jīng)、史、諸子、天文、歷法、文學(xué)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鑒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一
王夫之,字而農(nóng),號姜齋,衡陽人,學(xué)者稱船山先生。明崇禎壬午舉人,永歷時官行人司行人。入國朝,隱居不出。從祀孔廟。有《姜齋詩集》。詞學(xué)圖錄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農(nóng),號姜齋,又號夕堂,另有雙髻外史、一瓢道人等別號,中年一度更名壺。衡陽人。崇禎舉人。初在衡山舉義軍抗清,敗走肇慶投南明永歷帝,授行人司行人。從軍瞿式耜部。后見復(fù)明無望,決意隱遁,居衡陽之石船山,著述終老,學(xué)者稱船山先生。為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學(xué)者,后人將其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為"清初三大儒"。曾撰《夕堂永日緒論》、《詩繹》傳其詩論。有《姜齋文集》、《姜齋詩集》。今人輯有《王船山詩文集》。詞集名《鼓棹初集》、《二集》及《瀟湘怨詞》,亦合稱《姜齋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思想家、學(xué)者。字而農(nóng),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舉人。清初曾參與抗清活動,官南明政權(quán)行人司行人,后隱居衡陽石船山,人稱“船山先生”。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清初三大儒”,有各類著述近百種。王夫之曾四次到武昌參加鄉(xiāng)試,所作詩文涉及黃鶴樓處多有。崇禎十五年壬午科鄉(xiāng)試時,王夫之與黃岡王源曾、熊寔(字渭公)等百馀人會于黃鶴樓,“拈韻賦詩”。有詩《黃鶴須盟大集用熊渭公韻》;所作《廣哀詩》有“黃鶴高樓秋,酹酒邀江月”之句。姜齋詩集·本傳
王夫之,湖南衡陽人。明舉人。張獻(xiàn)忠陷衡州,設(shè)偽官招夫之,夫之走匿南岳。賊執(zhí)其父為質(zhì),夫之引刀自刺肢體,舁往易父,賊見其創(chuàng)也,免之。父子俱得脫歸。居石船山,杜門著書,神契張載正蒙之說,演為思問錄內(nèi)外二篇。所著書有周易稗疏、書經(jīng)稗疏、詩經(jīng)稗疏。其言易,不信陳摶之學(xué),亦不信京房之術(shù),于先天諸圖及緯書雜說,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談元妙,附會老莊之旨,故言必徵實(shí),義必切理。其說尚書,詮釋經(jīng)文,多出新義,然詞有根據(jù),不同游談。其說詩,辨正名物訓(xùn)詁,以補(bǔ)傳箋諸說之遺,皆確有依據(jù),不為臆斷。又辨葉韻一篇,持論名通,足解諸家之轇轕。又著尚書引義、春秋稗疏、春秋家說。康熙閒,吳逆在衡湘,夫之又逃入深山。吳逆平,巡撫嘉之饋粟帛請見,夫之辭帛受粟,未幾卒。姜齋詩集·自敘
境識生則患不得,熟則患失之。與其失之也寧不得。此予所知而自懼者也。五十以前不得者多矣。五十以后未敢謂得。一往每幾于失中閒不無力為檠括。而檠括之難予自知之,抑自提之。詩言志,又曰詩以道性情。賦亦詩之一也。人茍有志,死生以之,性亦自定,情不能不因時爾。楚人之謂葉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云胄云不胄,皆情之至者也。葉公子高處此,殆有難言者。甲寅以還,不期身遇之?;蛑^予胡胄,或謂予胡不胄,皆愛我者。誰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況望知者哉。此十年中,別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于流連駘宕中。學(xué)詩幾四十年,自應(yīng)舍旃以求適于柳風(fēng)桐月,則與馬、班、顏、謝了不相應(yīng),固其所巳。彼體自張子壽感遇開之先,朱文公遂大振金玉。竊謂使彭澤能早知此,當(dāng)不僅為彭澤矣。阮步兵髣髴此意,而自然別為酒人,故和阮和陶,各如其量,止于阮、陶之邊際,不能欺也。庚申上已湘西草堂記。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河南襄城人,字唱韓,號蘆船。順治初以拔貢授樂安知縣,作“丘田法”,以便丈量田地,并繪有《丘法圖》。后罷歸。工書畫,畫人物細(xì)小僅寸,尺幅中集人數(shù)百。有《楚游草》。
人物簡介
梁梿(一六二八—一六七三),字器圃,號寒塘居士,晚號鐵船道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時諸生。北田五子之一。事見清梁善長《廣東詩粹》卷一○。
人物簡介
【生卒】:1700—1766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載黃,一字虛船,又字竹所。雍正八年進(jìn)士,官編修,乾隆間累遷左副都御史,敢于直言。官終通政使。有《道盥齋集》。全臺詩
孫灝(?~?),字戴黃,號虛船。浙江仁和人。清雍正年間(1723~1735)進(jìn)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著有《道盥齋集》?!紖⒖加辔膬x《續(xù)修臺灣府志》,臺銀本?!剑ㄊ┸擦兆?/blockquote>維基孫灝(1700年—1760年),字載黃、號虛船、竹所,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進(jìn)士出身。雍正八年登進(jìn)士,二甲四十名,改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十年,擔(dān)任編修。乾隆元年,擔(dān)任湖北鄉(xiāng)試正考官。乾隆三年,擔(dān)任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六年,擔(dān)任順天府府丞。乾隆十年,掌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十一年,擔(dān)任太常寺少卿。乾隆十二年,任順天府府丞。乾隆十三年,任光祿寺卿。乾隆十四年,任湖南布政使。乾隆十六年,任少詹事、通政使司副使。乾隆十七年,任太仆寺卿。乾隆十八年,任通政使,后改河南學(xué)政。乾隆二十一年,在尚書房行走。乾隆二十二年,擔(dān)任左副都御史。乾隆二十三年,改任通政使。乾隆二十五年,任順天武鄉(xiāng)試正考官。著有《道盥齋集》。有子孫同珍。
人物簡介
【生卒】:1723—1785 【介紹】: 清浙江鄞縣人,字配京,號月船。乾隆十八年舉人,官平陽教諭。工詩,善小楷。工山水,尤喜醉后燈下作畫,禿筆焦墨,盡興乃止。有《月船居士集》。
人物簡介
清月,又名律月,字品蓮,號耦船,江都人。杭州云林寺僧。有《品蓮吟草》。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六
品蓮月,字藕船,江都徐氏子,早歲脫白,既冠受具,戒相既圓,堅(jiān)持無犯,研窮教典,竟入悟門。嘗棲云林,止觀入神,妙通畫意,專工蘭竹,得所南翁之旨。揚(yáng)州吳貫之號稱八怪,名擅一時,樂與森交,且精琴理,所作詩詞書法,別有逸趣,獲證于志安秀老人。嘉慶十四年,繼主云林三年,退養(yǎng)于千佛閣,禁足禮《華嚴(yán)經(jīng)》。時雖鼓琴弄翰,而禪理功深,心多解脫,譚笑而逝,壽六十又六。
人物簡介
沙照,(1761-1805),字耀蒼,號春船,乾隆54年舉人,為人束身砥礪,孝友可風(fēng),著有《小書巢詩文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