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色衣
彩色的衣服。對“素服”(孝服)而言。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孝幕翻成紅幕,色衣?lián)Q去蔴衣。”
《漢語大詞典》:五色衣
指曲中霉類菌絲體和孢子囊混合物,因其表面呈五顏六色,故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笨曲并酒:“﹝作 秦州 春酒麴﹞三七日,麴成。打破看,餅內(nèi)乾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
《國語辭典》:壞色衣(壞色衣)  拼音:huài sè yī
袈裟。僧尼避用紅、黃、青、白、黑五種正色,因此僧衣以其他雜色染成,故稱為「壞色衣」。
《漢語大詞典》:一色衣
即一色服。 元 周伯琦 《詐馬行序》:“佩服日一易,太官用羊二千噭,馬三匹,他費稱是,名之曰‘只孫宴’。只孫,華言一色衣也?!?/div>
《漢語大詞典》:品色衣
北周 侍衛(wèi)官的禮服。周書·宣帝紀(jì):“﹝ 大象 二年三月丁亥﹞詔天臺侍衞之官,皆著五色及紅紫緑衣,以雜色為緣,名曰品色衣。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