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臙脂山”。
(1).即 燕支山 。古在 匈奴 境內(nèi),以產(chǎn)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 ,使我婦女無(wú)顏色。”因水草豐美,宜于畜牧,向?yàn)槿庵档脩涯畹牡胤健?清
納蘭性德 《滿(mǎn)江紅》詞:“ 代 北 燕 南,應(yīng)不隔月明千里,誰(shuí)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氣。”
(2).古代 閩中郡 北 蓮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紅如胭脂而得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閩中郡 北 蓮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紅,俗謂之 胭脂山 ,相傳 閩 越王 女棄脂水處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