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思召伯
棠郊
甘棠頌
蔽芾棠陰
召南棠
甘棠不剪
憶甘棠
邵伯棠
棠茂
棠遺善政
甘棠少訟
南山遺愛
棠葉
棠影
憶召公
故國裁棠
劭伯樹
棠花
棠樹遺愛
遺愛召伯
召伯遺澤
相關人物召公姬奭
參考典故周召分陜
《毛詩正義》卷一之四〈國風·召南·甘棠〉~54~
毛詩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國?!乖娫唬骸副诬栏侍?,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span>
《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550~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說苑》卷五〈貴德〉~27~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詩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箓髟唬鹤躁円詵|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職當桑蠶之時,不欲變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聽斷焉,陜間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誄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夫詩思然后積,積然后滿,滿然后發(fā),發(fā)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嘆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惡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見宗廟之敬也?!股踝鹌淙耍鼐雌湮?,順安萬物,古圣之道幾哉!
《孔子家語》卷第二〈好生第十〉~2~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賁焉,愀然有不平之狀。子張進曰:「師聞卜者得賁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對曰:「以其離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謂之賁,非正色之卦也。夫質(zhì)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賁,非吾兆也。吾聞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質(zhì)有馀不受飾故也?!箍鬃釉唬骸肝嵊诟侍模娮趶R之敬甚矣,思其人必愛其樹,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span>
簡釋
棠樹政:詠官吏治理有方,政績卓著。唐許渾《郡齋夜坐寄舊鄉(xiāng)二侄》:“三月已乘棠樹政,二年空負竹林期?!?/p>
例句
東風二月淮陰郡,唯見棠梨一樹花。
人詠甘棠茂,童謠竹馬群。
從發(fā)坡頭向東望,春風處處有甘棠。
白芷江邊分驛路,山桃蹊外接甘棠。
聞說天臺有遺愛,人將琪樹比甘棠。
暫輟清齋出太常,空攜詩卷赴甘棠。
儒行公才竟何在,獨憐棠樹一枝存。
梅吹前軍發(fā),棠陰舊府空。
留客勝看竹,思人比愛棠。
甘棠名異奭,大樹姓非馮。
公門何事更相牽,邵伯優(yōu)賢任養(yǎng)閑。
勿剪棠猶在,波澄水更清。
棠頌庶可比,桂詞難以逾。
被茲甘棠樹,美掩召伯詩。
無復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訟虛棠戶曙,觀靜竹檐曛。
空慚棠樹下,不見政成歌。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愛此如甘棠,誰云敢攀折。
峴山風已遠,棠樹事難追。
樹古棠陰在,耕馀讓畔空。
峴山云影畔,棠葉水聲前。
凄風洛下同羈思,遲日棠陰得醉歌。
敬逾齊國社,恩比召南棠。
慚非甘棠詠,豈有思人不。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到后定知人易化,滿街棠樹有遺風。
煙月一時搜古句,山川兩地植甘棠。
棠遺善政陰猶在,薤送哀聲事已空。
化向棠陰布,春隨棣萼芳。
今日斯文向誰說,淚碑棠樹兩成空。
玉帳空嚴道,甘棠見野花。
川原馀讓畔,歌吹憶遺棠。
聞說公卿盡南望,甘棠花暖鳳池頭。
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嶺頭人未歸。
龍城鳳沼棠陰在,只恐歸鴻更北飛。
三月已乖棠樹政,二年空負竹林期。
共喜甘棠有新詠,獨慚霜鬢又攀龍。
我家有棠陰,枝葉竟不繁。
郡移棠轉(zhuǎn)茂,車至鹿還馴。
紅旆正憐棠影茂,彩衣偏帶桂香濃。
樵童不須剪,聊起邵公思。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已聽甘棠頌,欣陪旨酒歡。
向風扃戟戶,當署近棠陰。
游子不緣貪獻賦,永依棠樹托蓬根。
《全唐詩》卷六十五〈正月十五夜【上元】〉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游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玉漏莫頻催】。
典故 學士磚
八磚花影
花磚徐步
八花磚影
八磚步日
八磚影轉(zhuǎn)
日移磚影
日影移磚
候八磚
庭磚過花
相關人物李程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一〈宗室宰相列傳·李程〉~45~
李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也。擢進士宏辭,賦日五色,造語警拔,士流推之。調(diào)藍田尉,縣有滯獄十年,程單言輒判。京兆狀最,遷監(jiān)察御史。召為翰林學士,再遷司勛員外郎,爵渭源縣男。德宗季秋出畋,有寒色,顧左右曰:「九月猶衫,二月而袍,不為順時。朕欲改月,謂何?」左右稱善,程獨曰:「玄宗著月令,十月始裘,不可改?!沟圹侨恢?。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程性懶,日過八塼乃至,時號「八塼學士」。
《唐語林》卷四〈容止〉~348~
《說郛》(陶珽刊本)五一引李肇《翰林志》:「北廳前階有花塼道,冬中日及五塼為入直之候。李程性懶,好晚入,恒過八塼乃至,眾呼為『八塼學士』?!?/span>
簡釋
八磚:指人情懶。宋崔遵度《屬疾》:“八磚非性懶,三昧減心比?!?/p>
典故與客攜壺
簪黃菊
醉插花
雁影涵秋
齊山高興
齊山詩酒
齊山詩妙
把菊滿斗簪
齊山杜牧
相關人物杜牧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二〈九日齊安登高【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嘆落暉【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牛山何必獨沾衣】。
典故倚樓看鏡
把菱花照
鏡慵看
功名看鏡
倦看青鏡
行藏倚樓
登樓覽鏡
樓獨倚,鏡頻看
事業(yè)霜滿鏡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江上〉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勛業(yè)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典故北人未識
把做杏花看
如宿杏花村
有人怪和雪杏花飛
相關人物晏殊
《宋人軼事匯編》卷七〈晏殊〉~292~
紅梅獨盛于姑蘇,晏元獻始移植西岡第內(nèi)。一日貴游賂園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王君玉聞盜花事,遺以詩曰:「館娃宮里舊精神,粉瘦瓊寒露?新,園吏無端偷折去,鳳城從此有雙身?!构珖L與客飲花下作詩曰:「若更遲開二三月,北人應作杏花看?!箍驮唬骸腹姽碳?,待北俗何淺也?」公曰:「顧傖夫安得不然?」
典故埋玉樹
玉樹埋
玉樹凋
隨玉樹
玉樹埋塵
土花封玉樹
白璧埋黃土
泉下琪樹
玉人埋處
玉有誰埋
相關人物庾亮
《世說新語》下卷上《傷逝》
庾文康亡,何揚州臨葬云:「埋玉樹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列傳〉~923~
亮自邾城陷沒,憂慨發(fā)疾。會王導薨,徵亮為司徒、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又固辭,帝許之。咸康六年薨,時年五十二。追贈太尉,謚曰文康。喪至,車駕親臨。及葬,又贈永昌公印綬。亮弟冰上疏曰:「臣謹詳先事,亦曾聞臣亮對臣等之言,懇懇于斯事。是以屢自陳請,將迄十年。豈直好讓而不肅恭,顧曩時之釁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該,是以役不踰時,而兇強馘滅。計之以事,則功歸圣主;推之于運,則勝非人力。至如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職,事將何論!功將何賞!及后傷蹶,責踰先功,是以陛下優(yōu)詔聽許。亮實思自效以報天德,何悟身潛圣世,微志長絕,存亡哀恨,痛貫心膂。愿陛下發(fā)明詔,遂先恩,則臣亮死且不朽?!沟蹚闹?。亮將葬,何充會之,嘆曰:「埋玉樹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span>
簡釋
埋玉:用以悼亡。宋陸游《與高安劉丞游大愚觀壁間兩蘇先生詩》:“泉扃一埋玉,世事幾炊黍?!?/p>
埋玉樹:用以悼亡。宋陸游《與高安劉丞游大愚觀壁間兩蘇先生詩》:“泉扃一埋玉,世事幾炊黍?!?/p>
例句
已悲泉下雙琪樹,又惜天邊一臥龍。
鯉庭埋玉樹,那忍見門人。
銀鉤見晚書無報,玉樹埋深哭不聞。
銀鉤塵覆年年暗,玉樹泥埋日日深。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樹凋。
還家路遠兒童小,埋玉泉深晝夜長。
金蘭徒有契,玉樹已埋塵。
典故 青衫濕
九江船
黃蘆苦竹
琵琶淚
楓葉荻花
湓浦琵琶
水面琵琶
多情司馬
江上荻花秋
司馬淚痕
潯陽淚
江州司馬青衫濕
湓浦客
琵琶江上曲
白傅衫
江頭商婦
淚滴青衫
同是天涯流落人
白傅送行悲
船里琵琶
江上琵琶舊曲
江上琵琶淚
曲終淚濕琵琶
人在潯陽
商婦移船
濕衫青
天涯同是傷淪落
潯陽江頭客
斷腸司馬
山歌愁醉潯陽叟
商婦鄰舟
司馬堪憐
尋陽司馬
潯陽商婦臨舟
潯陽叟
坐中泣下誰最多
相關人物白居易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錚錚然有京邑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默,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乖娫疲骸笣£柦^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索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琶琵聲停欲語遲。移全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猶把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轉(zhuǎn)軸撥弦三五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桃,初為霓裳后六幺【初為霓裳后綠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幽咽泉流冰下灘】【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咽泉流水下難】。水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啼妝淚落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我從去年離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小處無音樂【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就中泣下誰最多】【就中泣淚誰最多】【座中泣淚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span>
典故間關鶯語
妙語如弦
玉盤大小亂珠迸
真珠落玉盤
花暖間關,冰凝幽咽
言語春鶯滑
相關人物白居易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桃,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典故醉菊花
陶令酒
彭澤酒
陶潛酒
醉東籬
無錢對菊
陶家酒
王弘送酒
陶潛杯
陶宰酒
攜觴王太守
淵明把菊
送酒無人
淵明醉倒
淵明風流
淵明重九
籬邊悵望
淵明愛重九
相關人物陶潛
王弘
《藝文類聚》卷四〈歲時部中·九月九日〉~8~
南朝宋·檀道鸞《續(xù)晉陽秋》曰。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cè)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二十〈陶潛傳〉~3068~2~
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
簡釋
白衣酒:喻飲酒,或喻菊花。唐羅隱《菊丶“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p>
例句
一叢黃菊地,九日白衣人。
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
漉酒有巾無黍釀,負他黃菊滿東籬。
醉坐自傾彭澤酒,思歸長望白云天。
酒邀彭澤載,琴輟武城彈。
為報使君多泛菊,更將弦管醉東籬。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雖游道林室,亦舉陶潛杯。
重入遠師溪,誰嘗陶令酒。
泉尊陶宰酒,月眉謝郎妓。
愁里又聞清笛怨,望中難見白衣來。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
籬邊老卻陶潛菊,江上徒逢袁紹杯。
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
醉收陶令菊,貧賣邵平瓜。
白衣今送酒,若個是陶家?
謾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董奉杏成林,陶潛菊盈把。
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
愁看日晚良辰過,步步行尋陶令家。
黃菊陶潛酒,青山謝公妓。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
家貧陶令酒,月俸沈郎錢。
今朝陶令宅,不醉卻應難。
正開彭澤酒,來向高陽池。
紅葉寺多詩景致,白衣人盡酒交游。
典故 梧桐雨
三千粉黛
花帶雨
百媚生
玉容寂寞
憑肩私語
梧桐秋雨
梧桐疏雨
歌長恨
帶雨梨花
驚破霓裳
云棧縈紆
梨花一枝春帶雨
梨花枝上雨
天長地久有時盡
洪都方士
梨花春帶雨
太液芙蓉未央柳
動地鼙鼓
海上仙山縹緲
金釵信
睡髻偏
一枝春雨
春雨帶梨花
恩澤初承
分釵半夜
合金鈿
回頭一笑千嬌媚
回廊私語
盟釵一股
綿綿此恨無盡期
一笑無顏色
粉淚梨花
股釵還一半
鈿盒偷傳
相關人物李隆基(唐玄宗)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青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云鬢花冠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芙蓉帳里暖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閒暇【承歡侍寢無閒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漢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盡日君王聽不足】。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馀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六軍不發(fā)知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ㄢ毼責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回首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棧紆登劍閣【云棧?;氐莿﹂w】。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目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水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馬嵬坡下塵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西宮南內(nèi)多秋草】,宮葉滿階紅不掃【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秋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舊枕故衾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臨邛方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恩】,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排云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慌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云起【樓殿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中有一人字玉真】【中有一人名玉妃】,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金闕兩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九華帳下夢魂驚】。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邐迤開【珠箔銀鉤邐迤開】【珠箔銀鉤迤邐開】【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含情凝涕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回頭下問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空持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綿綿無盡期】。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人物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鼓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辜瓣愅?,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龟愂系迷?,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者無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顾炫c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p>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典故 徐娘老
妝半
半面春
徐妃半面
徐娘半面
老去徐娘
半老佳人
徐妃面
舊日徐娘
半面宮妝
花嬌半面
花深半面
新妝半面
風流徐娘
徐娘多情
徐娘洵老
相關人物徐昭佩
蕭繹(梁元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傳第下·元帝徐妃〉~34~
元帝徐妃諱昭佩,東海郯人也。祖孝嗣,齊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緄,侍中、信武將軍。妃以天監(jiān)十六年十二月拜湘東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貞。妃無容質(zhì),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與荊州后堂瑤光寺智遠道人私通。酷妒忌,見無寵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淫通。季江每嘆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時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為詩相贈答。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大起,發(fā)屋折木。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帝以為不祥,后果不終婦道。
簡釋
徐妃半面妝:喻僅及一半,未得全貌。唐李商隱《南朝》:“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例句
夫君每尚風流事,應為徐妃致此栽。
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醒世恒言》卷二十四〈隋煬帝逸游召譴〉~475~
車駕既行,師徒百萬。離都旬日,長安貢御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墮,騃憨多態(tài)。帝寵愛特厚。時洛陽進合蒂迎輦花,云:『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其名。采花者異而貢之。』會帝駕適至,因以『迎輦』名之。帝令寶兒持之,號曰司花女。
《酉陽雜俎》續(xù)集卷十〈支植下〉
衛(wèi)公(李德裕)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竹·童子寺竹〉~3350~
唐李衛(wèi)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shù)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