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鐘芳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806—? 【介紹】: 一說原名芳球。清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姊夫。早年入拜上帝會,封御林侍衛(wèi)。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于砂朱巷設(shè)機匠衙,被封恩賞丞相,督理織營。后不詳。一說楊、韋事變后回鄉(xiāng)傭耕。
包欣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包欣芳(1814年1月7日—1860年),字榮皋,號鳳笙,四川敘州府南溪縣人,原籍福建上杭縣,行五,民籍。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恩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咸豐三年癸丑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刑部廣西司主事。
何桂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西鄱陽人,字小亭,初名國華。咸豐二年進士,官至順天府府丞。有《戶部漕運全書》。

人物簡介

維基
林彭年(1815年—?),初名殿芳,字龍基,號朝珊,廣東南海江浦司上林村人。清朝官員。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國史館、武英殿、實錄館協(xié)修及纂修、提調(diào)官,富新倉監(jiān)督官,改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官至貴州鎮(zhèn)遠府知府。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施瓊芳(1815~1868),初名龍文,字見田,一字昭德,號珠垣。中進士后,改名瓊芳。清臺灣縣治(今臺南市)人。生性恬淡,好學不倦,遍讀經(jīng)史諸子百家。道光十七年(1837)拔貢,連捷鄉(xiāng)試。隔年參加禮闈,落榜,遂佇留京城,閉門苦讀,杜絕浮華奔競之習。與林晴皋、馮虛谷、蔡廷蘭等結(jié)為至交,常相唱和。道光乙巳(1845)中恩科進士,銓選六部主事,久滯京城后,始補為江蘇知縣。未就職,乞養(yǎng)回鄉(xiāng)。返臺擔任海東書院山長,潛心性理之學,以培養(yǎng)后進為己任。施氏生平著作頗多,從作品中可見其「恬退」之性格。近人王國璠謂施瓊芳作品徑端言正,繁蕪盡去,得跡象渾然之旨;其詩則薈集眾人長處,有清妙之音,而無奧衍之病,可謂東寧詩壇大家。乙未之際,作品散佚過半,僅《春秋節(jié)要》與《石蘭山館遺稿》由其子嗣士潔攜渡中國大陸,方得以保存。1958年臺南市文獻委員黃典權(quán)從施氏后裔處取得抄本五冊,將之點校,刊于《臺南文化》六卷一期。1964年秋,施氏后代將家藏所有施瓊芳、施士潔遺稿全數(shù)交給黃典權(quán),1965年點校排印,刊于《臺南文化》八卷一期。1992年3月又由高志彬主編,龍文出版社刊印《石蘭山館遺稿》。該詩集前附施瓊芳手抄稿,后附《臺南文化》刊本共二十二卷,一至六卷為古文與駢文,七至十六卷為古今體詩,十七至十八卷為補馀古今體詩,十九至二十二卷試帖詩。茲以龍文出版社刊印,黃典權(quán)所藏抄本為底本,進行編校。(施懿琳撰)
維基
施瓊芳(1815年7月10日—1868年10月28日),幼名鎮(zhèn)圭,原名龍文,中舉后更名,字見田,一字昭德,又字星階,號朱垣,臺灣臺南人,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西岑鄉(xiāng)(今福建泉州石獅市永寧鎮(zhèn)內(nèi))。他與其次子施士潔為清代臺灣僅有的父子雙進士,葬于今臺灣臺南市南區(qū)桶盤淺墓地內(nèi),其墳?zāi)篂榕_南市的古跡。
柳宗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柳宗芳,字汝馨,號芷汀,貴州印江人,清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金華人,字春皋,號淡翁。道光三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內(nèi)閣學士。陳情養(yǎng)母,不復出。
維基
李品芳(?—1881年),字春皋,浙江東陽縣人,進士出身。道光三年(1823年),登進士,改庶吉士。道光六年,任翰林院編修。道光十一年,任云南鄉(xiāng)試正考官、云南學政。后任少詹事。道光十九年,任內(nèi)閣學士。道光二十一年,任知貢舉、殿試讀卷官。

人物簡介

維基
符為霖(1823年12月30日—1887年5月24日),字征巖,同治進士。江西永豐縣中村鄉(xiāng)嚴溪人。號徽嚴,名芳春,一字良弼, 總行十六,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十二月三十日巳時生;三十歲中舉人,四十三歲中進士,欽點即用知縣,簽發(fā)湖南,歷署龍山、黔陽、慈利等縣事,補授常德府武陵縣知縣。同治四年(1865),癸酉科湖南鄉(xiāng)試同考試官,遇覃恩由保舉五品銜授例加級,誥贈三代通奉大夫,賜贈叔祖父母、伯父七十奉直大夫。
吳毓芳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維基
吳毓芳(1824年—1857年),字子藝,號潤六,安徽廬州府合肥縣六家畈人,淮軍將領(lǐng)。吳毓芳為六家畈吳氏第十七代孫,吳鎰第十二世孫,吳璠次子,兄弟四人(吳毓芬、吳毓芳、吳毓蘅、吳毓蘭)。吳毓芳年少好學,“性端謹孝友,語言簡默,少讀書目數(shù)行下,年十三即盡熟群經(jīng),喜經(jīng)世之學,于子史無所不窺,屬文下筆千言”。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舉人。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捻軍合擾皖北,兄弟四人辦團練助剿,有軍功。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三甲第七十三名進士,授甘肅知縣,又因軍功升同知,上任途中即生病去世,時年33歲。著有《薰香館詩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826—1855 【介紹】: 清廣西武緣人。參加太平軍后,因避翼王石達開諱,改名李來芳。金田起義后,歷任監(jiān)軍、總制、檢點。清咸豐三年從大軍攻克南京,旋以地官正丞相與林鳳祥奉命北伐,進兵安徽、河南、直隸,擊潰直隸總督訥爾經(jīng)額部,清廷大震。后攻天津遇阻,后援不繼,南撤,轉(zhuǎn)戰(zhàn)阜城、高唐等地。1855年被圍于茌平馮官屯,被俘后遇害。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楊士芳(1826~1903),字蘭如,號蕓堂,清臺灣噶瑪蘭(今宜蘭)人。 楊氏出身貧困農(nóng)家,奮發(fā)向?qū)W,咸豐三年(1853)中秀才,同治元年(1862)中舉,同治七年(1868)中進士,為宜蘭首位且唯一的進士,曾被分派浙江紹興知縣,但因父喪在家守制,從此長居宜蘭,未曾任官,終生熱心投入地方文教事務(wù)。同治八年(1869)倡建孔子廟,同治十三年(1874)請建延平郡王鄭成功專祠于臺南,奉敕照準。光緒元年(1875)應(yīng)聘為仰山書院院長,作育英才近三十年。日本領(lǐng)臺之后,受聘為宜蘭廳參事,明治三十二年(1899)與李望洋等倡募款興建碧霞宮,奉祀岳武穆王。楊氏對宜蘭文風貢獻卓著,后人為緬懷其風范,將其故居地命名為「進士里」。

人物簡介

維基
趙繼元(1828年—1897年),字梓芳,號養(yǎng)齋,安徽太湖人,進士出身。趙文楷之孫,趙畇長子,二妹趙繼蓮(1838年-1892年)嫁李鴻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貢,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散館考試,列三等,出京擔任知縣。后捐補道員。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江蘇督署營務(wù)處。出京為江寧特用道節(jié)制督標,加按察使司銜。趙趙元賣弄聰明,“妄以知兵自許”,欺負兩江總督李宗羲不懂軍事,忠厚和平,對他傲慢蔑視。不久李宗羲稱疾離任,由劉坤一繼任兩江總督。趙繼元更膽大妄為,隨意克扣工程款項,他所負責修建的沿江炮臺,多不可用,甚至坍毀。光緒七年(1881年),遭彭玉麟彈劾。不久革職。晚年定居江寧棉鞋營。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卒。馮煦評價其作品:“詩質(zhì)而不野,麗而不纖,出入于眉山、劍南間,而能自攄?!敝小鹅o觀堂遺集》二卷。妻王夢蘭著有《三十六鴛鴦舫存稿》,今不存。有子趙曾重、趙曾裕。趙曾裕是趙樸初的祖父。

人物簡介

維基
崔志道,字曉芳,陜西鄠縣人,進士出身。同治元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同治四年,擔任翰林院編修。同治十二年,任廣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同治十三年,署日講起居注官。光緒五年,任四川雅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四
許印芳,字麟篆,石屏人。同治庚午舉人,官永善教諭。有《五塘詩草》。

人物簡介

簡介
字芝軒,號實齋,清麻城縣人,陜西平利籍 。幼年家貧,敏而好學,師王端夫喜其才華,資他深造。同治十年(1871)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遷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歷放廣西、山西、云南、甘肅考官,得士最盛,官至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身居高位后,對恩師尊為父母,俸祿所入必分給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