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5—1051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喬。以父戰(zhàn)契丹死,授丹陽主簿。真宗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仁宗天圣五年,除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因與宰相呂夷簡不合,復(fù)為樞密副使。康定中除陜西經(jīng)略安撫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請解兵權(quán),改判河中府。慶歷三年召拜樞密使,為臺諫所攻,改知亳州。七年,復(fù)為樞密使,旋再被論罷,出知河南府。有才智,然尚權(quán)術(shù),性貪婪,世人目為奸邪。卒謚文莊。有《文莊集》、《古文四聲韻》。
全宋詩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初以父蔭為潤州丹陽縣主簿,后舉賢良方正,通判臺州。召直集賢院,編修國史,遷右正言。仁宗初遷知制誥,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襄州。歷知黃、鄧、壽、安、洪、潁、青等州及永興軍。慶歷七年(一○四七)為宰相,旋改樞密吏,封英國公。罷知河南府,徙武寧軍節(jié)度使,進(jìn)鄭國公。皇祐三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莊(《東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傳。 夏竦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莊集》為底本,參校清張杰過錄、孔繼涵跋本(簡稱孔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簡稱院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史記》、《三國志》、《天臺續(xù)集》等書。另從《天臺續(xù)集》、《宋詩略》等書輯得集外詩六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與契丹力戰(zhàn)死,錄竦為潤州丹陽縣主簿。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出知諸州。天圣三年復(fù)知制誥,充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龍圖閣學(xué)士,遷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與呂夷簡不合,尋罷為樞副,復(fù)出知州府。寶元初,入為三司使,趙元昊反,出知永興軍,徙涇州,還判永興軍兼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自請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復(fù)拜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判并州。慶歷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樞密使,封英國公。罷知河南府,加兼侍中,進(jìn)鄭國公?;实v三年卒,年六十七,謚文莊。竦資性明敏,好學(xué),經(jīng)史百家,外至佛老,無不通曉。文章典雅藻麗,朝廷典策多以屬之。有集一百卷,策論十三卷,又著《古文四聲韻》五卷(存)。見《華陽集》卷三五《夏文莊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8—1085 【介紹】: 即宋神宗。英宗長子。英宗即位,封潁王。治平三年,立為太子。四年,即位。熙寧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以圖富國強兵。后命王韶、章惇開邊,設(shè)熙河路,拓梅山地區(qū)。元豐時,改革官制。屢遣將進(jìn)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戰(zhàn),皆大敗,遂采守勢。在位十九年。
全宋詩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頊,英宗長子。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陽郡王。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進(jìn)封潁王。三年,立為皇太子。熙寧元年(一○六八)即位。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以圖富國強兵。但在變法中動搖不定,終敗。四至六年,命王韶開拓熙、洮等五州,設(shè)熙河路,史稱熙河開邊。五年,章惇開拓梅山地區(qū),史稱梅山之役。八年,與遼重劃河?xùn)|邊界,棄地數(shù)百里。元豐三年(一○八○)至五年,進(jìn)行官制改革,史稱元豐改制。屢遣將進(jìn)攻西夏,靈州、永樂城之役,皆敗。八年,卒,年三十八,葬于永裕陵。廟號神宗,紀(jì)元二:熙寧、元豐。事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紀(jì)》。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七
宋神宗趙頊(一○四八——一○八五),英宗長子。慶歷八年生,初名仲針,嘉祐八年封淮陽郡王,改今名。治平元年六月進(jìn)封潁王。三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帝位。遂思除歷世之弊,務(wù)振非常之功。熙寧二年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以革弊圖新,于是有熙、豐新法。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諸法既立,又整飭吏治,以助新法施行。四至六年,令王韶開拓熙、洮五州,設(shè)熙河路;五年,以章惇開拓梅山地區(qū);八年,重劃河?xùn)|邊界,棄地數(shù)百里于遼。元豐三年至五年,又改革官制,制定寄祿格,改正官名,遂使官稱與實職相符;又改革銓選制度,頒三省、樞密、六曹條制。后欲取靈夏、滅西羌,遂有靈州與永樂城之?dāng) TS八年三月卒,年三十八。在位十九年,年號二:熙寧、元豐。據(jù)《玉海》卷二八,有御集二百卷,以文辭、政事、邊防三門為目。事跡見《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紀(j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2—1226 【介紹】: 即李遵頊。西夏皇帝?;缸谔鞈c十年進(jìn)士第。襲封齊王。襄宗皇建二年,廢襄宗自立。在位時求為蒙古附庸不可得。遣使赴宋,欲與共圖金人,亦無所獲。光定十三年,傳位于子李德旺。在位十三年。卒謚英文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6—1241 【介紹】: 即窩闊臺。元太祖第三子。從父統(tǒng)一漠北,攻金,西征。太祖去世后二年,被推為大汗。窩闊臺汗元年,用耶律楚材議,使河北民以戶出賦調(diào),西域人以丁出賦調(diào)。次年,從楚材議,定稅制,設(shè)諸路征收課稅使。三年,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定長吏、萬戶、課稅所分掌民、軍、錢谷之法。六年,聯(lián)宋滅金。七年,命拔都進(jìn)行第二次西征;同時,發(fā)動南攻南宋、東侵高麗之戰(zhàn)爭。在位十三年而卒。元朝建立后,追尊為太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14—1783 【介紹】: 清漢軍鑲黃旗人,字計六,號夢堂,本姓馮。雍正十年舉人,由筆帖式授內(nèi)務(wù)府主事。乾隆間擢永定河道,以誤工革職,尋起用,累遷內(nèi)務(wù)府大臣、戶部侍郎。四十五年,特授漢大學(xué)士。漢軍授漢大學(xué)士自英廉始。尋署直隸總督。以病乞罷,卒謚文肅。有《夢堂詩稿》。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八
英廉,姓馮氏,字計六,號夢堂,漢軍旗人。雍正壬子舉人。官至文淵閣大學(xué)士,太子太保。謚文肅。有《夢堂詩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8—1879 【介紹】: 清滿洲正藍(lán)旗人,赫舍哩氏,字香巖。道光元年翻譯舉人,考取內(nèi)閣中書。歷軍機章京、山東布政使,咸豐初累擢河南巡撫。旋奉命督辦豫、皖、蘇三省軍務(wù),鎮(zhèn)壓捻軍。同治間任福州將軍、閩浙總督,籌建海軍。光緒間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xué)士。卒謚文勤。

人物簡介

維基
文斌,愛新覺羅氏,字郁周,號伯英,滿洲正藍(lán)旗人。清朝宗室、官員。宗室文斌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進(jìn)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后來官至翰林院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