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佩牛
 
鑄農(nóng)器
 
犢佩
   
刀買犢
 
銷兵鑄農(nóng)器
 
渤海賣刀劍
 
戴牛佩犢
 
刀換犢
 
賣腰間劍
 
腰下牛閑
 
持刀買黃犢
 
黃犢無人佩
 
龍泉候買牛
 
買牛捐寶劍
 
賣刀耕隴上
 
賣刀收繭栗
 
賣劍渤海
 
賣劍買牲
 
佩刀買犢
 
佩劍博牛羊
 
勸買耕牛
 
腰無犢
 
鋤犁化刀劍
 
帶牛
 
刀劍化耕蠶
 
龔牛
 
解劍換牛
 
令人買牛
  
買牛捐三尺
  
憑劍換牛
 
腰劍不換牛
 
易牛以劍

相關(guān)人物
龔遂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龔遂傳〉~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shí)遂年七十馀,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nèi)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duì)曰:「海瀕遐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duì),甚說,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顾煸唬骸赋悸勚蝸y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股显S焉,加賜黃金,贈(zèng)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dú)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shí)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盜賊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課收斂,益蓄困實(shí)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shí)。獄訟止息。

簡釋

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宋蘇軾《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

賣劍買牛:喻重本務(wù)農(nóng)。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五首》之五:“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犢佩:指佩帶刀劍,或指棄農(nóng)背本。來蘇軾《次韻聰上人見寄》:“歸心忘犢佩,生術(shù)寄羊鞭”

典故
折五鹿
 
折五鹿角
  
折群儒角
 
五鹿角折
 
岳鹿折來
 

《漢書》卷六十七〈楊胡朱梅云列傳·朱云〉~293~
是時(shí),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自宣帝時(shí)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充宗乘貴辯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huì)。有薦云者,召入,攝??登堂,抗首而請(qǐng),音動(dòng)左右。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為博士。
《西京雜記》卷二~077~
長安有儒生曰惠莊、聞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嘆息曰栗犢反能爾邪。吾終恥溺死溝中。遂裹糧從云。云與言。莊不能對(duì)。逡巡而去。拊心謂人曰吾口不能劇談。此中多有。
典故
掛牛角
 
掛漢書
 
書掛角
  
漢書掛牛角
 
牛背讀書
 
角掛經(jīng)
 
角上漢書
  
書掛牛角
 
束書牛角
 
掛帙牛角
 
繭栗掛漢書
 
角端掛漢編

相關(guān)人物
李密


《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列傳〉
李密字玄邃,本遼東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孫,后周賜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國公;父寬,隋上柱國、蒲山公:皆知名當(dāng)代。徙為京兆長安人。密以父蔭為左親侍,嘗在仗下,煬帝顧見之,退謂許公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兒為誰?」許公對(duì)曰:「故蒲山公李寬子密也?!沟墼唬骸競€(gè)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wèi)?!顾?,述謂密曰:「弟聰令如此,當(dāng)以才學(xué)取官,三衛(wèi)叢脞,非養(yǎng)賢之所。」密大喜,因謝病,專以讀書為事,時(shí)人希見其面。嘗欲尋包愷,乘一黃牛,被以蒲韉,仍將漢書一帙掛于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卷書讀之。尚書令、越國公楊素見于道,從后按轡躡之,既及,問曰:「何處書生,耽學(xué)若此?」密識(shí)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問所讀書,答曰:項(xiàng)羽傳。越公奇之,與語大悅,謂其子玄感等曰:「吾觀李密識(shí)度,汝等不及?!褂谑切袃A心結(jié)托。

簡釋

牛角掛書:指人好學(xué)。宋陸游《對(duì)酒》:“牛角掛書何足問,虎頭食肉亦非豪?!?/p>

典故
繭絲堡障

相關(guān)人物
趙簡子


《國語》卷十五〈晉語九·趙簡子以晉陽為保鄣〉~490~
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qǐng)?jiān)唬骸敢詾槔O絲乎?抑為保鄣乎?」簡子曰:「保鄣哉!」尹鐸損其戶數(shù)。簡子誡襄子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yuǎn),必以為歸?!谷龂鴧?#183;韋昭注:「繭絲,賦稅。保鄣,蔽捍也?!?/span>
典故
繭帖


《歲時(shí)習(xí)俗資料匯編·月令粹編》卷四〈正月日次·十五日〉~9~
《開天遺事》: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繭,以官位帖子,置其中探之,卜官位高下,或賭筵宴,以為戲笑。
典故
繭字


《太平廣記》卷二百七〈書二·王羲之〉~58~
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嘗游山陰。與太原孫統(tǒng)承、公孫綽興、公(公字原缺,據(jù)法書要錄補(bǔ))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石、高平郗罷重熙、太原王(王字原缺,據(jù)法書要錄補(bǔ))蘊(yùn)叔仁、釋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一人,修韨禊之禮。揮毫制序,興樂而書。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別體,就中之字最多。
典故
甕樣繭


《列仙傳》卷下〈園客〉
園客者,濟(jì)陽人也。姿貌好而性良,邑人多以女妻之,客終不取。常種五色香草,積數(shù)十年,食其實(shí)。一旦,有五色蛾止其香樹末,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至蠶時(shí),有好女夜至,自稱客妻,道蠶狀??团c俱收蠶,得百二十頭繭,皆如甕大,繅一繭,六十日始盡。訖則俱去,莫知所在。
《國語辭典》:繭絲(繭絲)  拼音:jiǎn sī
1.蠶絲?!盾髯印8粐罚骸嘎楦?、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固有馀足以衣人矣?!顾巍A_泌《路史。卷一四。疏仡紀(jì)。黃帝紀(jì)上》:「夫人副袆而躬桑,乃獻(xiàn)繭絲,遂稱織維之功。」清。胡渭《禹貢錐指。卷四。厥篚檿絲》:「其蠶乃人放椿樹上,食葉作繭絲,不甚堅(jiān)韌?!?br />2.斂取人民的錢財(cái),如抽絲于繭?!秶Z。晉語九》:「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qǐng)?jiān)唬骸阂詾槔O絲乎?抑為保鄣乎?』」宋。無名氏《咸淳遺事》卷上:「惟郡國貪殘之吏,舊染污習(xí),繭絲之取,不盡不止,痛哉!」
《漢語大詞典》:繭卜
古代風(fēng)俗,上元日,以面作繭形,餡中置紙簽或木片,上書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異日官品高下,名為“蠒卜”。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探官。
《漢語大詞典》:繭卜(繭卜)
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摶米、麥粉若繭狀,書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謂之“繭卜”。 宋 楊萬里 《上元夜戲作長句》:“心知繭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顛。”參閱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探官。
《國語辭典》:繭紙(繭紙)  拼音:jiǎn zhǐ
以繭絲所制成的紙。宋。蘇軾次韻子由送趙?歸覲錢塘遂赴永嘉〉詩:「芒鞋隨采藥,繭紙記流觴?!?/div>
《國語辭典》:作繭(作繭)  拼音:zuò jiǎn
1.蠶吐絲結(jié)繭成蛹。唐。王建〈簇蠶辭〉:「蠶欲老,箔頭作繭絲皓皓?!顾?。歐陽修鎮(zhèn)陽讀書〉詩:「有似蠶作繭,縮身思自藏?!?br />2.比喻出仕為官?!锻ㄋ拙?。禽魚》引《朝野僉載》:「王顯與文皇帝有舊,帝微時(shí)嘗戲曰:『顯抵老不得作繭?!患暗菢O而顯謁,因奏曰:『臣今日得作繭耶?』帝笑曰:『未可知也。』召其三子,皆授五品官,顯獨(dú)不及?!?br />3.比喻婦女懷孕?!读凝S志異。卷七。小翠》:「昔在家時(shí),阿翁謂妾抵死不作繭。今親老君孤,妾實(shí)不能產(chǎn),恐誤君宗嗣?!?/div>
《國語辭典》:繭栗(繭栗)  拼音:jiǎn lì
1.初生的小牛,其角如繭如栗,故以繭栗指小牛?!秶Z。楚語下》:「郊褅不過繭栗,烝嘗不過把握?!埂稘h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牲用繭栗,玄酒陶匏。」唐。顏師古。注:「謂牛角如繭及栗者,牛之小也。」
2.比喻花苞。宋。黃庭堅(jiān)寄王定國詩。序〉:「往歲過廣陵,值早春嘗作詩云:『春風(fēng)十里珠簾捲,髣髴三生杜牧之。紅藥梢頭初繭栗,楊州風(fēng)物鬢成絲?!弧?br />3.形容初生的筍。宋。黃庭堅(jiān)食筍十韻〉:「繭栗戴地翻,觳觫觸墻壞?!?/div>
《漢語大詞典》:繭栗
謂小牛的角初生時(shí)狀如繭和栗子。《孔子家語·郊問》:“ 孔子 曰:上帝之牛角蠒栗,必在滌三月。” 漢 焦贛 《易林·乾之旅》:“蠒栗犧牲,敬享鬼神,神嗜飲食,受福多孫。” 漢 王充 論衡·祀義:“圜坵之上,一蠒栗牛,粢飴大羹,不過數(shù)斛,以此食天地,天地安能飽?”參見“ 繭栗 ”。
《漢語大詞典》:繭足
腳生趼子。引申指長途跋涉。 宋 蘇軾 《與吳秀才書》:“何至使人蠒足遠(yuǎn)來,又致酒麵海物荔子等。”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 玄奘 ﹞師蠒足大荒,所歷西域數(shù)十國?!?/div>
《漢語大詞典》:獨(dú)繭(獨(dú)繭)
亦作“ 獨(dú)蠒 ”。
(1).即獨(dú)繭絲。 晉 陸機(jī) 《漏刻賦》:“口納胸吐,水無滯咽,形微獨(dú)蠒之緒,逝若垂天之電。”參見“ 獨(dú)繭絲 ”。
(2).相傳仙人 園客 養(yǎng)蠶得繭大如甕,一繭繅絲數(shù)十日始盡。故亦以“獨(dú)繭”指個(gè)大、絲長之繭。 唐 陸龜蒙 《素絲》詩:“ 園客 麗獨(dú)繭,詩人吟五緵。” 宋 蘇軾 《瓶笙》詩:“孤松吟風(fēng)細(xì)泠泠,獨(dú)蠒長繅 女媧 笙?!?王文誥 輯注引 程縯 曰:“列仙傳: 園客 養(yǎng)蠶成五色,獨(dú)蠒繅之,經(jīng)月不絶?!?/div>
《漢語大詞典》:獨(dú)繭絲(獨(dú)繭絲)
指一繭之絲。言其細(xì)。列子·湯問:“ 詹何 以獨(dú)繭絲為綸,芒鍼為鉤……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div>
《國語辭典》:足繭(足繭)  拼音:zú jiǎn
腳底皮膚因過度磨擦而生的厚皮。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div>
《漢語大詞典》:足趼
亦作“ 足繭 ”。亦作“ 足蠒 ”。 腳掌因磨擦而生出的硬皮。喻指跋涉辛勞。 唐 元載 《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自西徂東,足趼頭蓬,簡稽衣食,賦政理戎?!?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宋 蘇軾 《與梁先舒煥泛舟得臨釀字》詩之一:“故人輕千里,足蠒來相尋?!?明 楊慎 《恩遣戍滇紀(jì)行》詩:“衣廑何暇拂,足繭不能休。”
《漢語大詞典》:佩犢(佩犢)
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見 齊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wù)農(nóng)?!裼袔С值秳φ?,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后因以“佩犢”喻棄官務(wù)農(nóng)。《陳書·世祖紀(jì)》:“自頃寇戎,游手者眾,民失分地之業(yè),士有佩犢之譏?!?宋 曾鞏 《閱武堂》詩:“柳間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
《國語辭典》:帶牛佩犢(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漢宣帝時(shí),渤海歲饑,民多淪為盜匪,龔遂受命為守,教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改業(yè)歸農(nóng)。典出《漢書。卷八九。龔遂傳》。比喻棄武務(wù)農(nóng)。如:「古代太平盛世時(shí),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帶牛佩犢,棄甲歸田。」
《國語辭典》:買牛賣劍(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棄盜歸農(nóng)。參見「賣劍買?!箺l。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風(fēng)沙〉套:「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xué)圃耘瓜。」
《漢語大詞典》:買犁賣劍(買犁賣劍)
猶言賣劍買牛。 宋 陳亮 《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詞:“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币槐咀鳌?買犂賣劍 ”。
《國語辭典》:賣刀買牛(賣刀買牛)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比喻棄械歸農(nóng),改過遷善。參見「賣劍買?!箺l?!队讓W(xué)瓊林。卷一。文臣類》:「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埂?/div>
《國語辭典》:賣刀買犢(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參見「賣劍買?!箺l。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詩:「三川頓使氣象清,賣刀買犢消憂患。」
《國語辭典》:賣劍買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漢宣帝時(shí),渤海因饑荒,居民多帶持刀劍為盜,龔遂為太守后,勸民舍棄刀劍,改業(yè)歸農(nóng)。見《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后比喻舍棄剽掠而改行務(wù)農(nóng)。宋。陸游 答吳提宮啟:「賣劍買牛,念即歸于農(nóng)畝,乘車載笠,尚永記于交盟。」也作「買牛賣劍」、「買犁賣劍」、「賣刀買犢」、「賣刀買?!?、「賣劍渤?!?。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漢元帝 時(shí),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以貴幸善辯,諸儒莫敢與抗論。人有薦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論難,駁得 充宗 無言以對(duì)。諸儒為之語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見漢書·朱云傳。后以“折角”喻指雄辯。 宋 周邦彥 《汴都賦》:“雖有注河之辯,折角之口,終日危坐,抵掌而譚,猶不能既其萬一?!?清 黃景仁 《送容甫歸里》詩:“此日眾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爭論中被人駁倒。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復(fù)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進(jìn)《賀平中山王都表》云:‘復(fù) 真定 之逆城。’ 道 讓 琪 曰:‘昨來收復(fù) 定州 ,非 真定 也?!?琪 昧於地理,頓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mèng)·外交》:“看諸卿聞命即行,絶無繫戀,似此皇華之選,必?zé)o折角之虞?!?br />(3).謂折迭其邊角。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余嘗愛 趙子昂 《書跋》云:‘聚書藏書,良非易事。善觀書者……勿捲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碧刂刚鄣^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詩:“士林爭折角,仙侶羨同舟?!眳⒁姟?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東漢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時(shí)。一日道遇雨,頭巾沾濕,一角折迭。時(shí)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稱“林宗巾”。見《后漢書·郭太傳》。 宋 張耒 《贈(zèng)趙景平》詩之一:“定知 魯國 衣冠異,盡戴 林宗 折角巾?!焙笥靡苑褐肝氖恐凇?span id="3ht753h" class="book">《周書·武帝紀(jì)下》:“初服常冠,以皂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dǎo),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滸傳》第九八回:“忽見一秀士,頭戴折角巾,引一個(gè)緑袍少年將軍來,教 瓊英 飛石子打擊?!币嗍∽鳌?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詩:“荒徑遙開叢菊淚,折巾欹落短毛霜。”
《漢語大詞典》:犢角繭(犢角繭)
喻指年輕人。語本后漢書·趙憙傳“繭栗犢,豈能負(fù)重致遠(yuǎn)乎” 唐 李賢 注:“犢角如繭栗,言小也?!?宋 蘇軾 《再用數(shù)珠韻贈(zèng)湜長老》:“耆年日彫喪,但有犢角繭,時(shí)來窺方丈,共笑虎毛淺?!?/div>
分類:年輕人
《國語辭典》:牛角掛書(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貧寒,乘牛掛書于角上,邊行邊讀書。典出《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比喻勤勉讀書。
分類:李密事跡
《國語辭典》:牛角書生(牛角書生)  拼音:niú jiǎo shū shēng
唐李密貧寒,乘牛掛書于角上,邊行邊讀書。典出《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后比喻勤勉的讀書人。宋。劉克莊沁園春。一卷陰符〉詞:「牛角書生,虬髯豪客,談笑皆從折簡招?!?/div>
《國語辭典》:牛角掛書(牛角掛書)  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唐李密貧寒,乘牛掛書于角上,邊行邊讀書。典出《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比喻勤勉讀書。
分類:李密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