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抱膝長嘯
 
長吟抱膝
 
草廬長嘯
 
長嘯山中臥
 
諸葛膝

相關(guān)人物
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注引《魏略》: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xué),三人務(wù)于精熟,而亮獨(dú)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jìn)可至刺史郡守也?!谷藛柶渌粒恋Χ谎?。

例句

羈棲摧剪平生志,抱膝時(shí)為梁甫吟。 李群玉 長沙紫極宮雨夜愁坐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杜甫 公安縣懷古

長嘯林木動,高歌唾壺缺。 獨(dú)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長嘯秋光晚,誰知志士懷。 錢起 題吳通微主人

典故    
三接恩
 
三顧隆中
 
答三顧
  
訪葛侯
 
蜀主思孔明

相關(guān)人物
劉備
 
諸葛亮(字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4~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span>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9~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閒,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bào)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昭明文選》卷三十七〈表上·出師表〉~67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閒,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bào)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唐·李善注引《漢晉春秋》曰:「諸葛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埂肚G州圖副》曰:「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span>

簡釋

三顧:詠帝王愛才求賢。唐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jì),兩朝開濟(jì)老臣心?!?/p>


例句

赤墀高崱屴,一見如三顧。 儲光羲 貽王侍御出臺掾丹陽

乏才叨八使,徇祿非三顧。 元晦 越亭二十韻

得主勞三顧,驚人肯再鳴。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xiàn)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憶昔南陽顧草廬,便乘雷電捧乘輿。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

蜀主思孔明,晉家望安石。 李白 贈友人三首之三

百年明素志,三顧起新恩。 杜牧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輒獻(xiàn)此詩

南陽三顧地,幸偶價(jià)千金。 楊衡 冬夜舉公房送崔秀才歸南陽

授鉞虛三顧,持衡曠萬機(jī)。 武元衡 西亭題壁寄中書李相公

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汪遵 南陽

茆室承三顧,花源接九重。 沈佺期 陪幸韋嗣立山莊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wù)餍U七縱勞。 胡曾 瀘水

帝幄期松子,臣廬訪葛侯。 蘇颋 奉和幸韋嗣立山莊應(yīng)制

典故
臥南陽
 
南陽臥
  
諸葛廬
 
南陽高臥
 
高臥南陽
  
龍如諸葛
 
草廬無人顧
 
葛龍臥
 
諸葛號龍

相關(guān)人物
徐庶
 
諸葛亮(字孔明)

參考典故
南陽躬耕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時(shí)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故唬骸复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褂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jì)將安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shí)務(wù)?識時(shí)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箓鋯枮檎l,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簡釋

南陽臥:指有才之士隱居家中。唐韓偓《寄隱者》:“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p>


例句

一吟梁甫曲,知是臥龍才。 劉禹錫 和楊侍郎初至郴州紀(jì)事書情題郡齋八韻

早識臥龍應(yīng)有分,不妨從此躡丹梯。 劉禹錫 洛中送楊處厚入關(guān)便游蜀

不用裁詩苦惆悵,風(fēng)雷看起臥龍身。 吳融 和寄座主尚書

舉世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高虎壯言知鬼伏,葛龍閑臥待時(shí)來。 李咸用 題陳將軍別墅

蛙似公孫雖不守,龍如諸葛亦須休。 李山甫 蜀中寓懷

已悲泉下雙琪樹,又惜天邊一臥龍。 李德裕 憶金門舊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李白 南都行

龍臥池猶在,鶯遷谷尚存。 杜牧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輒獻(xiàn)此詩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杜甫 閣夜

臥龍決起為時(shí)君,寂寞匡廬惟白云。 楊嗣復(fù) 題李處士山居

百丈懸泉舊臥龍,欲將肝膽佐時(shí)雍。 王仲舒 寄李十員外

傷鳥有弦驚不定,臥龍無水動應(yīng)難。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回章

龍臥人寧識,鵬摶鴳豈知。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并見示

時(shí)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 竇庠 醉中贈符載

當(dāng)時(shí)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薛能 游嘉州后溪

更憐歸鳥去,宛到臥龍居。 錢起 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yè)

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陳子昂 峴山懷古

孔明臥龍者,潛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鱗角斗。 陸龜蒙 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雍陶 蜀中戰(zhàn)后感事

無數(shù)煙霞色,空聞昔臥龍。 靈一 靜林精舍

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 韓偓 寄隱者

池馀騎馬處,宅似臥龍邊。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xiàn)詩敘事

漢陽窮鳥客,梁甫臥龍才。 駱賓王 幽系書情通簡知己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駱賓王 疇昔篇

粉署見飛鵩,玉山猜臥龍。 溫庭筠 秘書劉尚書挽詞二首

《漢語大詞典》:抱膝吟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躬耕壟畝,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 注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每晨夕從容,常抱膝長嘯?!焙笠浴氨ヒ鳌敝父呷酥臼康囊髟伿銘?。 宋 朱熹 《伏讀二劉公瑞巖留題感事興懷》詩:“誰將健筆寫崖陰,想見當(dāng)年抱膝吟?!?span id="tv9vic4" class="book">《紅樓夢》第三八回:“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清 黃遵憲 《上海喜晤陳伯嚴(yán)》詩:“橫流何處安身好,從子商量抱膝吟?!?/div>
《漢語大詞典》:三顧(三顧)
(1).指 漢 末 劉備 三次往 隆中 訪聘 諸葛亮 。 宋 陳亮 《酌古論·諸葛孔明下》:“雍容草廬,三顧后起?!?清 魏源 《定軍山武侯祠》詩:“三顧起 南陽 ,六出來 渭 岸?!?br />(2).泛指一再顧訪或誠意邀請。 唐 沈佺期 《陪幸韋嗣立山莊》詩:“茆室承三顧,花源接九重?!眳⒁姟?三顧草廬 ”。
《漢語大詞典》:三顧草廬(三顧草廬)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 劉備 往訪 諸葛亮 ,凡三往,乃見。后 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焙笠浴叭櫜萏J”比喻對賢才的誠心邀請。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劉紹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邊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顧茅廬請 諸葛 了?!?/div>
《漢語大詞典》:顧廬(顧廬)
三國 蜀 劉備 三顧 諸葛亮 于草廬之中,咨以當(dāng)世之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后因以“顧廬”為訪賢之典故。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負(fù)鼎叩角,顧廬筑巖,各由其時(shí)。不失其道,在我而已,何常之有。”參見“ 三顧草廬 ”。
《漢語大詞典》:三顧草廬(三顧草廬)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 劉備 往訪 諸葛亮 ,凡三往,乃見。后 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焙笠浴叭櫜萏J”比喻對賢才的誠心邀請。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劉紹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邊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顧茅廬請 諸葛 了?!?/div>
《漢語大詞典》:隆中顧(隆中顧)
指 劉備 三顧 諸葛亮 于草廬之中事。 明 丁鶴年 《自詠》之五:“頻繁誰在 隆中 顧,憔悴惟餘澤畔吟?!?/div>
《國語辭典》:三顧茅廬(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后用以比喻敬賢之禮或誠心邀請。南朝梁。徐陵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黃石兵法,寧可再逢,三顧茅廬,無由兩遇?!乖?。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挂沧鳌该]三顧」、「草廬三顧」、「三顧草廬」。
《漢語大詞典》:三顧草廬(三顧草廬)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 劉備 往訪 諸葛亮 ,凡三往,乃見。后 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焙笠浴叭櫜萏J”比喻對賢才的誠心邀請。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劉紹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邊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顧茅廬請 諸葛 了?!?/div>
《國語辭典》:草廬三顧(草廬三顧)  拼音:cǎo lú sān gù
比喻帝王禮賢下士,或比喻誠心邀請。參見「三顧茅廬」條?!稌x書。卷九二。庾闡傳》:「夷吾相桓,漢登蕭張;草廬三顧,臭若蘭芳?!?/div>
《國語辭典》:臥龍(臥龍)  拼音:wò lóng
1.睡臥的龍。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2.比喻隱居而未顯達(dá)的曠世奇才?!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嵇康,臥龍也,不可起。」
《漢語大詞典》:龍臥(龍臥)
喻高士隱居。 唐 盧綸 《奉和曹叔夏》:“龍臥人寧識,鵬摶鷃豈知?”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dāng)此時(shí),龍臥獨(dú)摧藏?!?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知公抱遺憾,龍臥成千古?!?/div>
分類:高士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