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小草  拼音:xiǎo cǎo
1.草類植物的泛稱。如:「花圃里的小草又長高了?!?br />2.書法上指草書中形體較小,筆畫較簡省而不易辨認的字體,相對于大草而言。如唐朝懷素有〈小草千字文〉。
3.羅馬字母小寫的書體。
《國語辭典》:文稿  拼音:wén gǎo
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漢語大詞典》:稿草
草稿。北齊書·魏收傳:“ 節(jié)閔帝 立,妙簡近侍,詔試 收 為《封禪書》, 收 下筆便就,不立稿草,文將千言,所改無幾?!?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燕歸’,誠為佳句矣,但進諫必以章疏,無直用稿草之理?!眳⒁姟?稾草 ”。
分類:草稿
《漢語大詞典》:藁草
(1).草稿。南史·徐勉傳:“禁省中事,未嘗漏泄,每有表奏,輒焚藁草。” 唐 羅隱 《寄蘇拾遺》詩:“退朝觀藁草,能望 馬相如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中:“一日, 貢甫 訪之……入書室中,見有藁草一幅在硯下。”
(2).草料。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城中雖有云梯之捷,素無藁草,糧儲罄竭,賊圍益急?!?/div>
分類:草料草稿
《國語辭典》:底子  拼音:dǐ zi
1.基礎、根基。如:「他的國學底子很好,順利考上中文系?!?br />2.草稿?!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府敃r就由文案上委員替他擬了一篇的底子,謄了真字,又教導他一番?!?br />3.鞋底。如:「這雙皮鞋的底子很厚,穿起來很舒服。」
4.體質(zhì)。《文明小史》第八回:「這身衣服,我已經(jīng)替你買了下來了,快快穿罷,免得凍著。你們中國人底子弱,是禁不起的?!?br />5.底細。如:「你應該把他的底子弄清楚,免得上當。」
《國語辭典》:底細(底細)  拼音:dǐ xì
人或事的根源內(nèi)情?!冻桃冶炯t樓夢》第八○回:「其中底細,一言難盡。」《文明小史》第二八回:「無奈人家都知道他的底細,雖然他手中頗有幾文,尚還看他不起?!?/div>
《國語辭典》:草紙(草紙)  拼音:cǎo zhǐ
一種以草為主要原料的紙,古時多用作廁紙或包裝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八。器部。紙》:「草紙作撚纴癰疽,最拔膿?!埂兑佰牌匮浴返谝凰幕兀骸负鋈挥浧饹]帶草紙,正待下船去取,忽聽隱隱悲泣之聲?!?/div>
《漢語大詞典》:啟草
指書函的草稿。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八:“余外舅家收 柳公權 親筆啟草二紙,皆小楷,字僅盈分,而結體遒媚,意態(tài)舒遠,有尋丈之勢?!?/div>
分類:書函草稿
《國語辭典》:草底兒(草底兒)  拼音:cǎo dǐ ér
草稿。如:「為了這次的就職演說,我寫了一份草底兒?!?/div>
分類:草稿
《國語辭典》:諫草(諫草)  拼音:jiàn cǎo
諫章的草稿?!端问?。卷三三七。范鎮(zhèn)傳》:「初,蘇軾約俱上章論列,諫草以具,見祖禹疏,遂附名同奏?!?/div>
分類:諫書草稿
《國語辭典》:起草  拼音:qǐ cǎo
草擬底稿。唐。韓愈〈張中丞傳后敘〉:「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挂沧鳌钙鸶濉?。
《漢語大詞典》:詩草(詩草)
亦作“ 詩艸 ”。
(1).詩的草稿;詩作。 五代 齊己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詩:“兵火焚詩草,江流漲墓田?!?宋 蘇軾 《次韻王晉卿奉詔押高麗宴射》:“錦囊詩草勤收拾,莫遣 雞林 得夜光?!?施元之 注:“《唐·李賀傳》:‘每旦出,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投囊中。未嘗先立題,然后為詩。’” 明 李開先 《楊升庵狀元以草字詩見寄依韻奉答》:“此時方憶汝,詩草忽相通?!?清 黃鷟來 《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囊中富詩艸,不以事干謁?!?br />(2).詩集的專稱。 清 黃遵憲 有《人境盧詩草》。
《國語辭典》:口占  拼音:kǒu zhàn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稘h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乖?。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也稱為「口號」。
《漢語大詞典》:疏草
奏章的草稿。
分類:奏章草稿
《國語辭典》:奏草  拼音:zòu cǎo
奏疏的草稿?!稘h書。卷六七。朱云傳》:「云上書自訟,咸為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也稱為「奏稿」。
分類:奏章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