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77—1548 【介紹】: 明徽州府婺源人,字玉卿,號樸庵、碧峰。弘治十五年進(jìn)士。授諸暨知縣。正德時(shí)歷官湖廣左布政使。嘉靖間官至兵部左侍郎,以諫攻安南事革職。尋復(fù)官,致仕。維基
潘珍(1477年—1548年),字玉卿,初號樸庵,又號莪峰、兩峰,晚號碧峰,直隸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婺源縣)人。官至兵部左侍郎。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進(jìn)士,授浙江諸暨縣知縣,后任大理寺左評事、左寺副、署大理寺左寺正。正德六年(1511年)任山東按察司僉事。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山東按察司副使、福建按察司副使。嘉靖二年(1523年)任山東按察使。改湖廣右、左布政使。嘉靖七年(1538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嘉靖十一年(1542年)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嘉靖十二年(1543年)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嘉靖十五年(1546年)任兵部右侍郎,改兵部左侍郎。因反對征討安南,而免職歸鄉(xiāng)。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卒,享年七十二,贈都察院右都御史。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順天府昌平人,入易州籍,字莪山。嘉靖二十六年進(jìn)士,歷祠祭郎中,光祿寺卿。隆慶四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平九絲蠻。萬歷六年,巡撫江西,品行高潔,不肯為張居正伺察尚書朱衡。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太倉考》。維基
劉斯?jié)崳?519年—?),字原靜,號莪山,順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區(qū))人,直隸保定府易州民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聯(lián)捷二甲第六十一名進(jìn)士。歷官禮部祠祭司署郎中,三十三年四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參議,歷湖廣按察使,四十二年五月升山東右布政使,轉(zhuǎn)陜西左布政使,隆慶四年(1570年)五月升光祿寺卿,十一月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平九絲蠻,六年十月升左副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萬歷元年(1573年)二月被彈劾回籍。萬歷六年(1578年)正月,起為南京大理寺卿,十月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地方兼理軍務(wù)。萬歷七年(1579年)十二月,升戶部左侍郎,八年六月署總督倉場事,九月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九年十一月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三疏乞休,十年十月準(zhǔn)回籍養(yǎng)病。
人物簡介
趙鐘岷(1556年—?年),字望甫,號念莪,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民籍。由國子生中式丙子鄉(xiāng)試十五名舉人,年三十一歲中式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二百十一名,第三甲第三十八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授浙江錢塘縣知縣。
人物簡介
周士英,字元囗,號惺莪,直隸武進(jìn)人。乙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四十六名進(jìn)士,授義烏縣知縣,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仕至吏部考功司郎中。
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稚孝,號匪莪。萬歷十四年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歷禮部儀制司郎中。以論石星和倭事,謫官,后因事歸里。家居二十余年。光宗立,召為太仆少卿。升左通政。鄒元標(biāo)以建首善書院講學(xué)被劾,喬遠(yuǎn)謂“書院上梁文出臣手,義當(dāng)并罷”。后以戶部侍郎致仕。崇禎二年起為南京工部侍郎,旋即去官。嘗輯明十三朝遺事為《名山藏》,又纂有《閩書》,另有《鏡山全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稚孝,晉江人。萬歷丙戌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歷官通政使升戶部侍郎有鏡山何氏前后集維基
何喬遠(yuǎn)(1558年—1632年),字稚孝,號匪莪,隱居鏡山,人稱鏡山先生,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袞繡鋪東街菜巷(今日泉州市鯉城區(qū))人。曾任主事、郎中、經(jīng)歷、光祿寺少卿、光祿卿、通政使、南京工部侍郎等官。年七十四。贈工部尚書。著有《閩書》、《名山藏》等。其父何炯是著名學(xué)者。何喬遠(yuǎn)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生于江西安??h學(xué),少時(shí)從父習(xí)文,稍長,讀書過目成誦。萬歷四年(1576年)與兄何喬遷同舉丙子科鄉(xiāng)試,萬歷十年(1582年)父歿于家。萬歷十四年(1586年)中丙戌科進(jìn)士,因母林氏去世,乃歸家守孝。萬歷十六年四月,孝滿后選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每折大獄,人服明允。歷官禮部儀制郎中。國本之爭,神宗欲封皇長子常洛為親王,而非太子,喬遠(yuǎn)力爭其不可。萬歷二十二年(1596年),因?qū)倮粜ψ嗾率д`,以“奏牘不恭罪”,謫貶添注廣西省布政司經(jīng)歷。萬歷二十三年(1597年),其妻病亡,遂隱居鏡山(清源山五臺峰西南麓),博覽群書,于經(jīng)、史、子、集,無不賅通,居鄉(xiāng)二十馀年,學(xué)者稱之“鏡山先生”,室名自誓齋、天聽閣。居鄉(xiāng)期間開始撰寫《名山記》,后改名《名山藏》,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其子何九轉(zhuǎn)病故,媳婦王承靜自盡殉節(jié),開始撰述《閩書》。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閩書》150卷成書。泰昌元年(1620年),任光祿寺少卿。天啟二年(1622年),進(jìn)左通政。天啟三年(1623年),擢升通政使,不久辭官。崇禎二年(1629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崇禎三年以病辭歸,晚年居家將《明實(shí)錄》刪為《名山編年》。崇禎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公歷1632年2月10日),去世。贈工部尚書,賜祭葬。
人物簡介
朱世昌,字泰徵,號章莪,云南曲靖軍民府軍籍,應(yīng)天府江寧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云南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jìn)士,授舒城縣知縣,擢兵部武選司主事,四十二年調(diào)任禮部祠祭司主事。
人物簡介
【生卒】:?—1625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武莪。萬歷二十六年進(jìn)士。授寧波推官,擢工科給事中,即疏請通章奏,緩聚斂,謂“陛下負(fù)拒諫之名,輔臣收固寵之實(shí)”。梃擊案起,上疏謂鄭貴妃兄鄭國泰欲別嫌疑,當(dāng)保護(hù)皇太子、皇長孫起居。帝見之大怒,而難以加罪,遂出為外官。天啟四年累官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wù)。御史田景新希魏忠賢意誣士晉受叛臣安邦詹重金,被除名,憤郁而卒。維基
何士晉(?—1625年),字武莪,直隸宜興縣(今江蘇宜興市)人。萬歷戊戌進(jìn)士,天啟間累官兩廣總督。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jìn)士。初授寧波府推官,擢工科給事中,剛直敢言。歷任浙江僉事、尚寶司少卿、太仆寺少卿、廣西巡撫。天啟初年,累官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為御史所誣,除名,憤郁而卒?!?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宋槃(1574年—1633年),字念莪,號懋吾,山東濟(jì)南府樂陵縣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官至兵部侍郎,追贈兵部尚書。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三甲進(jìn)士,授山西潞安府潞城縣知縣,調(diào)北直隸大名府魏縣知縣,清理苛捐雜稅有功,后升南京都察院御史,由于言事切合時(shí)弊,遭吏部尚書鄭繼之所忌,被調(diào)為陜西按察司僉事。后升陜西布政使司參議靖邊兵備,又升陜西榆林兵備副使。天啟年間,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東林黨爭起,閹黨魏忠賢整肅東林黨名士,宋槃憤而退官歸鄉(xiāng)。崇禎年間起復(fù),任兵部侍郎,由于遼東兵火頻繁,積勞成疾,以病乞歸。崇禎六年(1633年)病故,年五十九,追贈兵部尚書、通議大夫。宋槃仕宦三十馀年,官至部堂,卒時(shí)竟然家無馀財(cái),有清廉之稱。
人物簡介
楊景明(?—?),字存莪,河南光州人,晚明政治人物。登萬歷四十年壬子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同典順天府鄉(xiāng)試。晉禮部郎中,擢四川督學(xué)副使,歷山西、陜西兵備副使,挖掘闖王李自成祖墓。弟楊景煒以選貢任杭州府判,兄弟皆以盡瘁王事,卒于官署。
人物簡介
梁亭表(一五七八 — 一六四四),字無畸,號昔莪。順德人。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初授大埔教諭,尋擢國子監(jiān)助教,遷吏部司務(wù),歷兵部武庫司員外郎,出知南安府。治行第一,擢南京兵備,兼撫蠻副使。詔傳而卒,年六十七。有《昔莪集》等。清康熙《順德縣志》卷八、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人物簡介
雷化鱗(1580年—?),字躍之,號念莪,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人,進(jìn)士出身。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jìn)士,兵部觀政,四年授工部營繕?biāo)局魇?,晉郎中,歷官福建興化府知府。
人物簡介
徐光前(1580年—1610年),字裕伯,號匪莪,山東濟(jì)南府泰安州新泰縣軍籍,西周村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解元,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jìn)士,刑部觀政,三十七年正月授交河知縣,三十八年調(diào)密云縣,卒。
人物簡介
字伯玉,泰和人。萬歷丙辰會試天啟壬戌廷試除行人歷吏部郎中有春浮園集維基
蕭士瑋(1585年—1651年),字伯玉,號三莪,江西泰和縣人。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中會試。天啟二年(1622年)補(bǔ)壬戌科殿試,成進(jìn)士,官行人司行人。崇禎二年(1629年),琉球國尚豐王遣使請封。按照慣例,朝廷應(yīng)派給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任琉球冊封使。正使已選定杜三策,副使則預(yù)備在行人蕭士瑋和孔聞籍中選出。然而,兩人互相推諉,互罵至司正楊掄門前。楊掄忍無可忍,索性自請擔(dān)任副使。崇禎帝便下詔升楊掄為京堂,蕭士瑋降三級并調(diào)外任,孔聞籍不準(zhǔn)參與考選,調(diào)南京用。蕭士瑋謫河南布政使司知事,歷升光祿寺典簿、評事,禮部主事、吏部主事,擢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弘光朝,遷光祿寺少卿,拜太常寺卿,移疾還里。明亡,專心著述。清順治八年(1651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