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字和叔,號萬菊。滕珙子。為安仁令。博學(xué)有源委。有《尚書注》、《尚書大意》。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太平州蕪湖人,號菊存。以行義聞。仕為鎮(zhèn)江府錄事參軍。元兵攻鎮(zhèn)江,統(tǒng)制官石祖忠舉城降,居仁被執(zhí)不屈,遂遇害。
人物簡介
【生卒】:1129—1197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安行,號菊坡先生。陳膏子。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為管庫兼檢討官。隨魏杞使金,從容成禮。遷將作監(jiān)丞,進秘書丞,論文武并用長久之術(shù)。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筑長堤捍江。進煥章閣待制,移建寧府,歲饑,出儲粟平其價。守鎮(zhèn)江,大旱,區(qū)畫有方,所存活數(shù)萬計。再進華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太平興國宮。卒謚文懿。有詩文雜著及奏議制稿等。全宋文·卷五三八三
陳居仁(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安行,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中紹興二十一年進士。乾道中,累官遷將作監(jiān)丞,轉(zhuǎn)國子丞。九年,進秘書丞。淳熙中,權(quán)禮部郎官。出知徽州。轉(zhuǎn)朝議大夫兼權(quán)度支,又兼權(quán)禮部。即授樞密院檢詳文字,尋為右司,遷左司,又遷檢正中書門下省諸房事,歷兼左藏諸庫。十三年,遷起居郎,尋兼詳定一司敕令兼權(quán)中書舍人。以集英殿修撰知鄂州。進煥章閣待制,移建寧府。加寶文閣待制、知福州。再進華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太平興國宮。慶元三年卒,年六十九。見樓鑰《華文閣直學(xué)士奉政大夫致仕贈金紫光祿大夫陳公行狀》(《攻愧集》卷八九),《宋史》卷四○六《陳居仁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58—1239 【介紹】: 宋廣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績。擢廣西提點刑獄,獎廉劾貪,罷行利病,風(fēng)采凜然。寧宗嘉定中,權(quán)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浚濠創(chuàng)砦,選將練兵,金人深入無功。知成都府,為本路安撫使,拊循將士,人心悅服。理宗端平初,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召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當(dāng)罷行與人才之當(dāng)用舍。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奉祠。卒謚清獻。有《崔清獻公集》。全宋詩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歷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提舉宮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辭。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舉洞霄宮。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謚清獻。有集傳世,系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本集詩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陳子經(jīng)《續(xù)通鑒綱目》、陳璉《崔清獻公祠堂記》(《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卷一○),《宋史》卷四○六有傳?!〈夼c之詩,以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據(jù)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為底本,校以《嶺南遺書·崔清獻公集》(簡稱嶺南本)、《兩宋名賢小集·菊坡集》(簡稱菊坡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粵詩·卷二九
崔與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補太學(xué)生。四年登進士。初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歷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屢次授官皆辭。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致仕。卒年八十二。贈太師,謚清獻。有《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乃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集中所附李肖龍《崔清獻公言行錄》、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宋史》卷四○六有傳。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廣東增城)人。紹熙四年自太學(xué)登進士第。歷知新城,通判邕州,提點廣西刑獄。嘉定七年,知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修浚城壕,創(chuàng)立五寨,組織忠義民兵抗金。擢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進四川安撫制置使。整飭邊防,安撫將士,金人不敢來犯。蜀人以比張詠、趙抃,稱為「三賢」,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興府,辭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除參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辭。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す?,謚清獻?!?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紹興馀姚人,字九萬,號菊澗。孝宗時游士。為文怪澀,詩能參楊萬里活句。有《信天巢遺稿》。全宋詩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萬,號菊澗,馀姚(今屬浙江)人。幼習(xí)科舉,應(yīng)試不第棄去,以教授為業(yè)。因慕禽鳥信天緣習(xí)性,名其居處為信天巢,與詩友唱酬為樂。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澗集》二十卷,已佚?!赌纤瘟倚〖分惺沼小毒諠拘〖芬痪?,《中興群公吟稿》中收其詩二卷。清康熙時裔孫高士奇輯為《信天巢遺稿》。事見《信天巢遺稿》卷首高士奇序?!「唪阍姡谝痪硪约彻砰w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澗小集》為底本,第二卷以顧氏讀畫齋刊《中興群公吟稿》(剔除《菊澗小集》中已收詩)為底本。酌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信天巢遺稿》(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介紹】: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元詩選
成己,字誠之,克己仲弟。登金正大進士第,授宜陽主簿??思簹{后,自龍門山徙晉寧北郭,閉門讀書。元世祖降璽書,即其家起為平陽儒學(xué)提舉,不赴。年過八十,優(yōu)游以終,世稱菊軒先生。祭酒周文懿評其文在班、馬之間,河汾遺老之卓然一門,未有如段氏者也。
人物簡介
鄭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號菊山,連江(今屬福建)人。思肖父。初,潛心于性理之學(xué),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出游臨安。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主于潛縣學(xué)。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忤史嵩之,得旨免解。七年,忤鄭清之,被執(zhí)得縱。十二年,主諸暨縣學(xué)、蕭山縣學(xué)。寶祐二年(一二五四),相繼充尹和靜書院堂長,泰州胡安定書院山長,平江三高堂長。晚年專心著述。景定三年,將脫稿而疾卒,年六十四。其詩作有《清雋集》傳世。事見《知不足齋叢書·三山鄭菊山先生清雋集》卷末《先君菊山翁家傳》?!∴嵠鹪姡浴端牟繀部酚坝×仲ナ肘n本《三山鄭菊山先生清雋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鄭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號菊山,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人,思肖父。嘗應(yīng)聘主無錫縣學(xué),晚居西湖長橋,扁其廬曰「水南半隱」,潛心窮理盡性之學(xué),造詣益深。欲毀舊太極無極說,別作《太極書》,未竟而卒。時景定三年,年六十四。著有《清雋集》(存)、《倦游稿》。見《先君菊山翁傳》(鄭思肖《心史·雜文》),《南宋文范作者考》下。
人物簡介
趙與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孟頫父。以蔭補官,初調(diào)饒州司戶參軍,兼浙西提刑司干辦,知蕭山縣。理宗淳祐八年(一二四八),通判臨安府。十年,知嘉興府。寶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平江府。景定五年(一二六四),以兩浙運使兼知臨安府(《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事見《松雪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全宋文·卷八○九二
趙與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號菊坡,居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秦王德芳九世孫,希戭子,孟頫父。以蔭補饒州司戶參軍,歷浙西提刑司干辦公事,知蕭山縣,通判臨安府,知嘉興府。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見趙孟頫《松雪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卷九《吳興郡趙公碑》,《宋史》卷一九《宗室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