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清四川新繁人,字滋衡。費密次子。豪放不羈,自傷懷才不遇,嘗登之罘,投其詩于海中,痛哭而返。其詩古體直接漢魏,近體追蹤盛唐。有《掣鯨堂詩集》。晚晴簃詩匯·卷四十
費錫璜,字滋衡,新繁人。有《掣鯨堂詩集》。清詩別裁集
字滋衡,四川新繁人。○此此度次子,熟古樂府,詩中蒼蒼莽莽,時有古音,然亦不無粗率處,淘汰之,取其古而近雅者,迥異時流。滄海遺珠
費錫璜(1664-?)字滋衡,一作滋蘅,四川新繁人,布衣,詩作古艷,著有《掣鯨堂詩集》《道貫堂文集》等。
人物簡介
昌齡 (?—?),字晉蘅,號謹齋,富察氏,滿洲鑲白旗人。雍正癸卯進士,后官翰林院庶吉士、侍講學士。著有《時名集》。禮親王昭梿《嘯亭雜錄》載:富察太史昌齡,傅閣峰尚書子。性耽書史,筑謙益堂,丹鉛萬卷。錦軸牙簽,為一時之盛。通志堂藏書雖多,其精粹蔑如也。今其遺書多為余所購,如宋末江湖諸集,多公自手鈔者,亦想見其風雅也。
人物簡介
【生卒】:1711—1778 【介紹】: 清江蘇金匱人,字臨西,號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曾任上元縣教諭。編《唐詩三百首》,著《蘅塘漫稿》、《異聞錄》。維基
孫洙(1711年—1778年),字臨西,一字苓西,別號蘅塘退士,清朝文人、政治人物。江蘇無錫縣(今無錫市)人。乾隆辛未進士,官直隸、山東知縣。著名的《唐詩三百首》一書是其選編。家貧,隆冬讀書,手中握有一塊木頭,謂“木生火”可禦寒。乾隆九年(1744年)中舉人,擔任過上元縣儒學教諭。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進士,任順天府大城縣知縣,歷改直隸盧龍縣、山東鄒平縣知縣。后改江寧府儒學教授,退職歸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于無錫,葬城南陳灣里。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730—1797 【介紹】: 清江蘇鎮(zhèn)洋人,字纕蘅,一字秋帆,小字潮生,自號靈巖山人。乾隆二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湖廣總督。經(jīng)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好著書。續(xù)司馬光書,成《續(xù)資治通鑒》。又有《傳經(jīng)表》、《經(jīng)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晚晴簃詩匯·卷八十九
畢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號靈巖山人,鎮(zhèn)洋人。乾隆庚辰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官至湖廣總督,贈太子太保。有《靈巖山人集》。詞學圖錄
畢沅(1730-1797) 字纕蘅,號秋帆,因從沈德替學于靈巖山,自號靈巖山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援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精通經(jīng)史,旁及語文學、金石學、地理學,并善詩文,一生著作頗豐。撰修《續(xù)資治通鑒》二百二十卷。撫陜期間,《關中勝跡圖志》三十卷六十余萬字,并繪有地圖。又整修西安碑林、華岳廟,翻修史馬遷祠,修繕蘇東坡祠,重建灞橋等。主編《經(jīng)訓堂叢書》,撰《靈巖山人詩集》、《靈巖山人文集》、《中州金石志》、《河間書畫錄》、《晉書地理志校注》、《山海經(jīng)新校注》等。黃鶴樓志·人物篇
畢沅(1730—1797) 清代官員、文人、學者。字纕蘅、秋帆,號靈巖山人。江蘇鎮(zhèn)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陜西、河南巡撫,湖廣總督。主持纂輯《續(xù)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卷,“取材宏博,考證謹嚴”。曾為黃鶴樓景點仙棗亭(太白亭)作楹聯(lián)一副:“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在任期間曾重修楚觀樓并改題為南樓。學者汪中曾為其代撰《黃鶴樓銘并序》。維基
畢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號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zhèn)洋縣(今太倉市)人。清朝狀元、學者、政治人物。畢沅幼年失父,由母親張藻養(yǎng)育成人,深受其母的熏陶。后至蘇州靈巖山,拜沈德潛從學。乾隆十八年(1753年),順天鄉(xiāng)試中舉,授內閣中書,入值軍機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翰林院侍讀。歷升左春坊左庶子,改甘肅鞏秦階道、安肅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擺陜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擢陜西布政使。歷任陜西、甘肅、河南巡撫等。晚年筑館于靈巖山,腹地有三十畝,內有“御書樓”、“九曲廊”、“澄懷觀”、“畫船云壑”、“硯石山房”、“張?zhí)蛉遂簟钡?,費時五年乃成。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四十壽辰,“自宰相而下皆有幣帛賀之”,畢沅賦詩相贈,“并檢書畫銅瓷數(shù)物為公相壽”。乾隆六十年,授湖廣總督,當時福寧為湖北巡撫,陳淮為湖北布政使,三人官官相護,索斂民財。百姓形容說:“畢如蝙蝠,身不動搖,惟吸所過蟲蟻;福如狼虎,雖人不免;陳如鼠蠹,鉆穴蝕物,人不知之?!焙鲜T旆?,赴常德、荊州督餉。嘉慶元年(1796年),枝江(今屬湖北)人聶人杰等起義,畢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趕赴枝江鎮(zhèn)壓,攻克當陽,擒獲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人,赴湖南鎮(zhèn)撫。嘉慶二年(1797年)六月,手足麻木不仁,帝賜活絡丸,七月,病逝于湖南辰州大營,歸葬于靈巖山的東北麓。詔贈太子太保,未加謚號。
人物簡介
楊廷樺(?—1787年),號蘅圃,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清朝官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進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由浙江金華府調補泉州府知府,四十一年(1776年)六月卸事。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楊廷樺奉旨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山東按察使與布政使。期間,因罪遭降級革職,又返臺灣任臺灣府知府,到任后不久逝世。去世后,清朝政府特恢復他生前的布政使官銜。
人物簡介
【生卒】:?—1799 【介紹】: 清僧,字楚蘅,號漱冰。出家于嘉善景德寺。能詩,早宗唐人,晚出入宋諸家。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本白,字楚蘅,號漱冰,嘉善人。有《二竹軒集》。
人物簡介
【生卒】:1751—1833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仲甫,一字蘅友,號杏莊。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歷知安徽南陵、霍丘等縣,時稱循吏。道光間官至湖南巡撫。有《念宛齋集》等。晚晴簃詩匯·卷一○八
左輔,字仲甫,號杏莊,陽湖人。乾隆癸丑進士,由安徽知縣,官至湖南巡撫。有《念宛齋詩集》。維基
左輔(1751年—1833年),字仲甫,一字蘅友,號杏莊,江蘇陽湖(今常州)人,祖籍安徽合肥,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劉榮奎(1789-1841),又名劉鼎椽,字翼唐(一名翼堂),號蘅矼,無錫人。家世業(yè)儒,少穎悟過人,留意經(jīng)籍,不屑屑于俗士揣摩之意。性耽吟詠,然困于場屋多年,遂以課業(yè)為生。
人物簡介
錢蘅生(?至一八四六),女。字佩芬,號杜香,浙江平湖人。人杰女,翰林院侍講張金鏞妻。工詩善畫。梅花閣遺詩·跋
先宜人幼受詩于外大父太史公,讀古唐詩數(shù)百首而未有作也,歸先大夫,乃以詩相倡和。先宜人手寫稿題癸未二字,實道光三年,蓋自是始也?!断膊w》一首手稿注庚寅二字,《夜夢》一首為甲午作,自此皆憲和所及見,命筆者謹以甲子各系于下,《梅花分詠》則憲和與諸外兄同作。而先宜人拈以示之者詞二首,前一首憲和幼時,先宜人時為誦之,今讀之,恍聆聲欬。后一首于零頁中得之,并附于后。紙墨如新,音容長往,自違色笑忽忽二十有八年矣,于戲痛哉。同治癸酉十二月二十五日男憲和謹識。
人物簡介
【生卒】:1803—1848 【介紹】: 清湖南湘潭人,字奉茲,一字潤卿,又字玉夫,別署蘅芷莊人。道光舉人,官直隸元氏知縣。早年喜詩文,后專攻詞曲。所作《訊翂》、《題肆》等九種雜劇編為《玉田春水軒雜出》。另有《蘅芷莊詩文集》。
人物簡介
【生卒】:1807—1891 【介紹】: 清滿洲鑲白旗人,索綽絡氏,字佩蘅。道光十八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咸豐時至總管內務府大臣、署理戶部三庫事務。同治初入軍機,并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光緒初,至武英殿大學士。執(zhí)政多年,通達政體。光緒十年,與恭親王等同罷軍機。卒謚文靖。有《佩蘅詩草》。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二
寶鋆,字佩蘅,滿洲旗人。道光戊戌進士,授禮部主事,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少保。贈太保,謚文靖。有《奉使三音諾彥紀程草》、《塞上吟》、《典試浙江紀程草》、《還轅紀游草》。維基
寶鋆(1807年—1891年),字銳卿,號佩蘅,晚號群玉、山樵,索綽絡氏,滿洲鑲白旗人。晚清大臣,武英殿大學士,進士出身。寶鋆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咸豐時曾任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同治時,任軍機大臣,并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體仁閣大學士。與恭親王、文祥等自同治初年掌管樞務,是洋務運動時中央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光緒年間,為武英殿大學士,死后,謚“文靖”。著有《佩蘅詩鈔》12卷、《同治朝籌辦夷務始末》。早年參與編纂《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又任《清文宗顯皇帝實錄》總裁官之一,以及《清穆宗毅皇帝實錄》監(jiān)修總裁官。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會試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