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02—981 【介紹】: 宋莫州清苑人。后晉時,與兄孫方諫奉事狼山尼深意。深意亡,以其術(shù)聚眾。后晉任為邊界游奕副使,屢挫遼軍。然實持兩端于遼、晉間以自保。后周世宗時正授節(jié)鉞,加檢校太傅。入宋,加同平章事。時狼山教徒日盛,累表乞歸,不允。太祖建隆二年,欲還狼山以自固。事泄,帝迫令舉族赴都,削職禁錮。后以郊祀恩起為右龍武軍將軍,尋遷左龍武軍大將軍。
人物簡介
【生卒】:?—962 【介紹】: 五代時朗州武陵人。少貧賤,事楚馬希萼為軍校。后歸后周,歷官集州刺史、武清軍、武平軍節(jié)度使。宋初,加兼中書令。為官儉約自勉,公而無私,性勇敢,用法嚴。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沙陀部人,字行光。安審琦從兄。習(xí)騎射。歷事后唐、后晉,累官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出鎮(zhèn)許、兗,所至聚斂,民甚苦之。后漢初移鎮(zhèn)同州。后周初轉(zhuǎn)右金吾上將軍,以病致仕。卒年六十,謚成穆。
人物簡介
【生卒】:908—979 【介紹】: 宋太原榆次人。家貧,鬻薪自給。后晉高祖鎮(zhèn)并門,道遇,見其魁岸,頗奇之,因留帳下。累官寧國軍都虞候。后契丹兵至汴,為所獲。復(fù)紿契丹,殺監(jiān)使,據(jù)守河陽。聞后漢高祖起太原,奉表歸順,旋移鎮(zhèn)鎮(zhèn)州。入周,歷鎮(zhèn)許州、徐州、鄜州。宋初,授忠武軍節(jié)度,移鎮(zhèn)安州。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贈太師。
人物簡介
【生卒】:918—992 【介紹】: 宋同州合陽人,字善行。后周太祖廣順三年進士。累官右拾遺。宋初,拜殿中侍御史,判大理寺。官屬及堂吏附會趙普,擅增刑名,因直詣講武殿面奏太祖,辭氣俱厲,黜為商州司戶參軍?;蜓云渲量槲挠樕希骷沆`武。后召為秘書丞,累遷職方員外郎,充陜西、河北轉(zhuǎn)運使。太宗端拱初,遷戶部侍郎。孫孝先內(nèi)亂,坐失教,責(zé)授感德軍司馬。憂憤成疾卒。
人物簡介
雁門人。參方得法于襄陽之鹿門山。尋游匡廬南唐元宗。承其名。請出世棲賢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巖。巖峻峭不易陟。有石室。深邃可禪燕。下瞰錦繡谷尤幽勝。因無弟子給侍。賴鄰僧時往來。所須曾莫之缺乏。居常有異鹿一。遇夜闌。則臥石檐下。錦囊鳥一棲石壁間。元宗三徵之。終不起。一日小疾。謂其人曰。捲上簾。我去我去。方捲簾。即下床行三數(shù)步。屹立而化。春秋七十許矣。阇維收馀骨。塔之巖背。元宗使工寫其真。以供養(yǎng)。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行因。不詳姓氏。雁門人也。游方問道于江淮。見廬山北有巖遙望如垂手焉。手下則深邃可三五丈許。因獨棲禪觀于其中。偽唐主元宗聞之三徵召不起。巖中夜闌有異鹿一。臥于因之石屋之側(cè)又錦囊鳥一伏宿于石壁下。二物都無驚怖。因不度弟子。有鄰庵僧為之供侍。一日小疾謂侍僧曰。卷上簾我去去。簾方就鉤。下床三數(shù)步間立屹然而化。春秋七十許元宗命畫工寫真。而阇維收遺骨。白塔在巖背焉。初因傳禪法于襄陽鹿門山。尋為元宗堅請。于棲賢寺開堂唱道。不及期月潛歸巖窟。初巖如五指。中指上有松一株。因終之日此亦枯瘁。因有經(jīng)籍之學(xué)有問則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談?wù)摬粶诜接?。開喻必含于教化。實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凡夫舍報尸必一同也。佛則右脅果位坐亡。首支地者現(xiàn)通。身立中者彰異。其惟欲行步而化者。除后僧會外則因公有焉。 次錢塘慧日永明寺釋道潛。俗姓武。蒲津人也。生而強壯容姿端雅。成立則身長七尺許。胸前黑子七點若斗之綱魁焉。投中條山棲巖大通禪院。禮真寂禪師為親教也。戒檢嚴明訥言敏行。師亡之后誓入雁門五臺山。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后諸方無定游處。未到臨川見崇壽益禪師。頓明心決。次棲衢州古寺覽閱藏經(jīng)。嘗宴坐中見文殊現(xiàn)形。不覺起而作禮。及詣杭禮阿育王塔。跪而頂戴淚下如雨。問掌塔僧曰。舍利人不目擊還實有否。僧曰。按傳記云。藏在內(nèi)角中。望若懸鐘焉。潛疑未已。遂苦到跪禮更無間然。俄見舍利紅色在懸鐘之外蠢瞤而行。潛悲喜交集。又光文大師匯征迥然肯重自為檀越。請于山齋行三七日普賢懺忽見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門亭下。其象鼻直枕行懺所。漢南國王錢氏命入王府受菩薩戒。造大伽藍號慧日永明。請以居之。假號曰慈化定慧禪師。別給月俸以施之。加優(yōu)禮也。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終。入棺之際。有白光晝發(fā)字孛瑩然。時眾皆睹。至十月內(nèi)于龍井山茶毗。所收舍利夥多。有屠者自惟惡業(yè)。展襟就火聚乞求。斯須獲七顆。屠家持于印氏塔中。至開寶庚午歲天臺韶禪師。建石塔緘其真骨。癸酉歲塔頂放白光焉。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佛手巖行因者。雁門人。未詳姓氏。少習(xí)儒。舍俗出家。遂云游。首謁鹿門真公。言下有省。尋抵江淮。登廬山。山北有巖如五指。下石窟可三丈馀。師宴處其中。因號佛手巖和尚。不度弟子。有鄰庵僧。為供侍。常有異鹿錦囊烏馴繞其側(cè)。江南李主。三詔不起。堅請就棲賢開法。不逾月。仍潛歸巖室。寂音為之贊曰?;瓷缴钐?。容我卓錫。樹下經(jīng)行。巖間宴寂。六十馀年。脅不至席。天子三詔。掉頭不應(yīng)。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搖海驚。天空地迥。后代兒孫。則反于是。如乳中蟲。貪著世味。我尋其跡。為隕涕淚。師后下禪床行數(shù)步。屹立而化。巖頂有松一株。同日枯瘁。壽七十馀。巖之陰。骨塔存焉(二師皆曹山嫡孫)。
人物簡介
又有行勤、光遠二僧,亦求經(jīng)于西域。光遠于太平興國七年,始還京師,后皆得入經(jīng)院。故宋代譯經(jīng)之盛,亦賴此久居西域者,能通其語言文字也。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正路,號韶溪。車景山弟。師從陳埴。認為“圣賢窮達,自關(guān)世道”。工詩,有《鏤冰集》。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行可。初試有司不合,遂棄舉業(yè)。鄉(xiāng)人以書薦于有司,令自持謁,時習(xí)嘆曰:“使我能俯仰于人,不需書矣?!逼寥ゲ灰暋M砟旯?jié)益高,文益奇,未嘗以居貧見于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