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588,分306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行所
征行
才行
孤行
興行
步行
儒行
卻行
行經(jīng)
鷺行
轉(zhuǎn)行
行闕
恣行
威行
金行
《漢語大詞典》:行所
即行在所。 漢 班固 《西都賦》:“行所朝夕,儲不改供?!?span id="1xad6df" class="book">《魏書·術(shù)藝傳·徐謇》:“ 高祖 幸 懸瓠 ,其疾大漸,乃馳驛召 謇 ,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夜行數(shù)百里?!?span id="9icaauq" class="book">《南史·宋紀上·武帝》:“師旋, 晉 帝遣侍中黃門,勞師於行所?!眳⒁姟?行在所 ”。
舊時同行業(yè)組織的公所。《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擬抵制禁例策》:“行有行所,有行長,會議於行所,總制於行長?!?/div>
《漢語大詞典》:行在所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右將軍 蘇建 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遂囚 建 詣行在所。”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自謂所居曰‘行在所’,言今雖在京師,行所至耳?!?span id="hdxvuom" class="book">《漢書·武帝紀》:“諭三老孝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徵詣行在所?!?顏師古 注:“天子或在京師,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不得亦謂京師為行在也?!?br />(2).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晉書·忠義傳·嵇紹:“ 紹 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 宋 李綱 《編類建炎制詔奏議表札集敘》:“某 建炎 初,自領(lǐng) 開封府 事,蒙恩除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六月一日至南京行在所供職。”明史·徐達傳:“捷聞, 太祖 幸 汴梁 ,召 達 詣行在所,置酒勞之?!?/div>
《漢語大詞典》:征行
(1).遠行,旅行。國語·晉語四:“夙夜征行,不遑啟處,猶懼無及。” 宋 蘇軾 《張寺丞益齋》詩:“譬如遠游客,日夜事征行?!?宋 楊萬里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詩:“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2).從軍出征。三國志·魏志·曹真?zhèn)?/a>》:“ 真 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span id="xokd9a1" class="book">《晉書·劉弘傳》:“﹝ 劉弘 ﹞乃以 侃 為前鋒督護,委以討 敏 之任。 侃 遣子及兄子為質(zhì), 弘 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唐 杜甫 《清明》詩:“ 馬援 征行在眼前, 葛強 親近同心事。”
(3).謂從正道前行。 漢 蔡邕 《傷故栗賦》:“樹遐方之佳木兮,于靈宇之前庭。通二門以征行兮,夾階除而列生?!?/div>
《漢語大詞典》:才行
才智和德行。荀子·王制:“才行反時者,死無赦。”晉書·后妃傳上·景獻羊皇后:“后聰敏有才行?!?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君臣鑒戒:“夫功臣子弟,多無才行,藉祖父資蔭遂處大官,德義不修,奢縱是好。” 宋 蘇舜欽 《薦王景仁啟》:“好學不倦,才行卓越?!?/div>
《國語辭典》:孤行  拼音:gū xíng
獨自行事,不顧及他人的想法。如:「他一向是孤行慣了,你也別想拉攏他了?!?/div>
《漢語大詞典》:興行(興行)
(1).因受感發(fā)起而實行。孝經(jīng)·三才:“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span id="1slb9ic" class="book">《漢書·元帝紀》:“五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明王之治國也,明好惡而定去就,崇敬讓而民興行,故法設而民不犯,令施而民從。’”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君敦尚謙讓,俾民興行?!?br />(2).盛行;使之盛行。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元年:“上好儉則國有餘財,下不僭則家有餘資,自然廉讓興行,盜賊鮮少。” 魯迅 《花邊文學·法令和歌劇》:“既積無量之福,又極視聽之娛,現(xiàn)在未來,都有好處,這是向來興行佛事的號召的力量。”
《國語辭典》:步行  拼音:bù xíng
徒步行走。如:「如果演唱會會場管制車輛進入,大可考慮步行前往。」《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竺乃下車步行,讓車與婦人坐?!?/div>
《漢語大詞典》:儒行
(1).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或行為準則。禮記·儒行:“ 哀公 曰:‘敢問儒行?’”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 瓛 則 關(guān)西 孔子 ,通涉六經(jīng),循循善誘,服膺儒行?!?魯迅 《墳·寡婦主義》:“這種言動,自然也許是合于‘儒行’的罷?!?br />(2).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唐 劉長卿 《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詩:“ 賈生 年最少,儒行 漢 庭聞?!?br />(3).謂斯文地慢步行走。 漢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div>
《國語辭典》:卻行(卻行)  拼音:què xíng
倒退著走,表示對人恭敬?!稇?zhàn)國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埂妒酚洝>戆?。高祖本紀》:「后高祖朝,太公擁彗,迎門卻行?!?/div>
《國語辭典》:行經(jīng)(行經(jīng))  拼音:xíng jīng
1.行路時經(jīng)過。元。陳鎰〈和賈縣尉秋日往山中〉詩:「山色蒼茫翠欲流,行經(jīng)熟路憶曾游?!骨?。洪亮吉〈磐石塘〉詩:「行經(jīng)磐石汛,石脈始森峭?!?br />2.女子月事來潮。
《漢語大詞典》:鷺行(鷺行)
指朝官的班次。 明 袁宗道 《將抵都門》詩:“只合尋鷗伴,誰令入鷺行?!眳⒁姟?鷺序 ”。
分類:朝官班次
《國語辭典》:鷺序(鷺序)  拼音:lù xù
白鷺在空中飛翔,排列有序。比喻朝廷百官的班次。元。宋無 上馮集賢詩:「玉筍曉班聯(lián)鷺序,紫檀春殿對龍顏。」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四出:「悲傷,鷺序鴛行,怎如那慈烏返哺能終養(yǎng)?」
《國語辭典》:轉(zhuǎn)行(轉(zhuǎn)行)  拼音:zhuǎn háng
改換行業(yè)。如:「他從商數(shù)十年,最近轉(zhuǎn)行教起書來?!?/div>
《漢語大詞典》:行闕(行闕)
行宮前的闕門。亦借指行宮。 唐 司空圖 《丁巳元日》詩:“日隨行闕近,岳為壽觴晴。”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二年:“吾將具法駕奉迎,謝罪行闕,何如?” 胡三省 注:“天子行幸所至,有行宮,宮前闕門,謂之行闕?!?宋 劉克莊 《漢宮春·丞相生日乙丑》詞:“吉語西來,已袞歸行闕,冊拜頭廳?!?明 張煌言 《上魯國主啟》:“何期行闕洊染胡氛,攀髯莫逮?!?/div>
《漢語大詞典》:恣行
任意而行;橫行。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quán)大傾。”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篡子滋起矣?!?span id="b2gzshy" class="book">《新唐書·宦者傳上·魚朝恩》:“ 萬年 吏 賈明觀 倚 朝恩 捕搏恣行,積財鉅萬,人無敢發(fā)其姦?!?span id="dmkg6ro" class="book">《清史稿·理親王允礽傳》:“ 允礽 與所屬恣行乖戾,無所不至?!?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諸侯們于是放手的討伐,恣行殘酷的復仇?!?/div>
《漢語大詞典》:威行
(1).武力行為。國語·晉語六:“殺君以求威,非吾所能為也。威行為不仁,事廢為不知?!?br />(2).指道德行為。史記·禮書:“治辨之極也,彊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 張守節(jié) 正義:“以禮義導天下,天下伏而歸之,故為威行之道也?!?br />(3).指威勢推行于某一對象或地方。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提學憲臣革復:“提學憲臣,累朝無之,蓋國初最重教職。一切儒生殿最,俱校官主之,以此威行一方,至出監(jiān)司上?!?陳熾 《議院》:“ 英 人剏之于前, 德國 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興者,非幸也,數(shù)也?!?/div>
《漢語大詞典》:金行
(1).指古代五行學說中的“金”這一行。后漢書·西羌傳:“﹝ 西羌 ﹞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 李賢 注引《黃帝素問》:“西方者,金之域,沙石之處,其人山居而多風,水土剛強?!?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167454'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五行志中之上》“金寒玦離” 唐 顏師古 注:“冬主殺氣,金行在西,是謂之寒?!?br />(2).指 晉 朝。古代哲學家在五行學說中用五行相勝來比附王朝的興替。認為每一個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德(性質(zhì)),循環(huán)往復,終而復始。因 晉 王朝以金德王,乃以之代指。《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自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帶沸脣,乘閒電發(fā)。” 李善 注:“金行,謂 晉 也。 干寶 搜神記曰:‘ 程猗 《説石圖》曰:金者 晉 之行也?!?span id="rbq2j4x" class="book">《北齊書·文宣帝紀》:“是故 漢劉 告否, 當涂 順民, 曹 歷不永,金行納禪,此皆重規(guī)襲矩,率由舊章者也?!?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金行 太元 歲,漁者偶探賾。”
(3).指秋。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效樂章十四:“金行在節(jié),素靈居正。氣肅霜嚴,林凋草勁。” 宋 沈遘 《五言次韻和景彝秋興》:“暑隨朝雨盡,涼入暮天多。已覺金行早,誰調(diào)玉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