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修行進門
【三藏法數(shù)】
謂于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堅強,勤修一切功德,自利利他,速離眾苦,是名修行進門。
修行止觀門
【三藏法數(shù)】
止謂遮止,一切境界散亂之相,隨順奢摩他故。觀謂分別因緣生滅之相,隨順毗缽舍那故。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舍離,令得成就,是名修行止觀門。(梵語奢摩他,華言止。梵語毗缽舍那,華言觀。)
四無量治妄行功德染
【三藏法數(shù)】
四無量即慈悲喜舍之心也。妄行謂所行非正也。功德謂所求邪福也。若諸眾生淫祀求福,妄修功德者,菩薩能以此四心攝化,令其依于正法,修諸善業(yè),則無妄行功德染也。
于六齋日,敕諸境內(nèi)令行不殺
【三藏法數(shù)】
六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以此六日,四天王差遣使者,巡察世間。若遇修善人民,注祿增壽;不善人民,即降災殃。若能敕諸境內(nèi),令行不殺,則合國常臻福善,永享安榮,是即懺悔也。(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舍不凈行
【三藏法數(shù)】
謂佛弟子當受持如來戒法,常令三業(yè)清凈,則一切煩惱不能染污。設有不凈之行,悉當除去,是為舍不凈行。(三業(yè)者,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也。)
比丘說法,不行聽受
【三藏法數(shù)】
謂末法之時,比丘說法,不行承受。而聽白衣所說之法,受而不舍也。
將行
【三藏法數(shù)】
謂日宮殿,因風將助,能于空中速疾而行也。
如法而行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既信受正法,思惟其義,復能如法精進修行,當?shù)脽o上菩提之道,甚為希有,是為世間難得之寶。
觀行即佛
【三藏法數(shù)】
謂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須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為觀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應者,理即所觀之理境,慧即能觀之智慧。應者,當也。謂境智相當,則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隨喜品、讀誦品、說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行觀
【三藏法數(shù)】
行即進趣之義。謂別教菩薩,于十行位中,修習假觀,故名行觀。(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假觀者,謂觀一切法,無不具足也。)
行四德
【三藏法數(shù)】
四德者,即依前一塵能遍之境,而修行四德也。一者,隨緣妙用無方德,謂隨順機緣,起諸妙用,萬別千差,神變不測也。二者,威儀住持有則德。謂行住坐臥,整肅威儀,闡揚教法,拯物導迷,堪忍住持,可軌可范也。三者,柔和質直攝生德。謂慈悲平等,調(diào)柔和順,言行相符,質直無偽,唯以正法攝化眾生也。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謂諸眾生,受苦無量,常懷悲憫,拯拔救濟,亦復出生入死,為其說法,咸令得樂也。
教行本跡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上理事之教皆名為本。稟教修行,名之為跡,故名教行本跡。
行調(diào)伏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以萬行調(diào)伏諸煩惱故,而能具足佛道。復為眾生故,修習苦行,心無悔恨,是名行調(diào)伏。
銀寶輪對十行位
【三藏法數(shù)】
銀體瑩潔,不受塵垢,雖經(jīng)镕鍊,性恒不變。謂十行菩薩,不加功力,任運分斷無明之惑,顯發(fā)本然清凈之性,如銀之瑩潔,镕鍊不變。故以銀寶輪對十行位也。(十行者,歡喜行、饒益行、無嗔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也。)
解行住
【三藏法數(shù)】
解即解了,行即修行。謂別教菩薩于十回向位中,修習中觀,為入初地之方便,故名解行住。(十回向者,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