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正論》
「赭衣而不純。治古如是。」唐·楊倞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span>
例句
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赭衣登蜀道,白首別秦川。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2486~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東漢·王逸注:振衣,「去塵穢也?!?/span>
例句
正須自保愛,振衣出世塵。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卷七〈左思·詠史詩八首〉~733~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炎來游。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漢書》卷六十四《朱買臣傳》
上拜買臣會稽太守。上謂買臣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拜為太守,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瓡勌厍抑?,發(fā)民除道,縣吏并送迎,車百馀乘。
《博異志》〈岑本文〉
貞觀中,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日午時,寐初覺,忽有叩山亭院門者。藥豎報云:「上清童子元寶,故此參奉?!刮谋拘阅礁叩溃鴰?,乃年二十已下道士,儀質(zhì)爽邁,衣服纖翼。冠淺青圓角冠,衣淺青圓帔,履青圓頭履,衣服輕細(xì)如雰,非齊紈魯縞之比。本文與語,……問曰:「衣服皆輕細(xì),和土所出?」對曰:「此是上清五銖服。」又問曰:「比聞六銖者天人衣,何五銖之異?」對曰:「尤輕者則五銖也?!?/span>
《詩經(jīng)·鄭風(fēng)·緇衣》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序》:「《緇衣》,美武公也。父子并為周司徒,善于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span>
《禮記·緇衣》
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服?!?/span>
例句
氓謠豈云遠(yuǎn),從此慶緇衣。
疾惡若巷伯,好賢如緇衣。
《論語·鄉(xiāng)黨》
「緇衣羔裘。」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引東漢·鄭玄《注》云:「緇衣羔裘,諸侯視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于君之服。其服緇布衣而素裳?!?/span>
《晉書·諸葛長民傳》
義熙初,慕容超寇下郊長民遣部將徐淡擊走之,進位使持節(jié)……領(lǐng)晉陵太守、鎮(zhèn)丹徒。后因驕縱貪侈,不恤政事,為劉裕所疑,欲殺之,諸葛長民欲謀亂,猶豫未發(fā),既而嘆曰:‘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也!’
簡釋
丹徒布衣:指平民,或喻識破官場詭危之人。唐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上尉張卿二首》之二:“丹徒布衣者,慷慨末可量?!?/p>
例句
無因上蔡牽黃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豈知紫殿新天子,只是丹徒舊嗇夫。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景德傳燈錄》卷三
逮夜,乃潛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人室,告曰;‘……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
簡釋
半夜傳衣:指傳法。唐李商隱《謝書》:“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