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58,分31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沸騰
水土
鏡面
名義
生衣
浮花
花磚
皮骨
浮言
地圖
黃衣
陸地
皮膚
牝牡
皮毛
《國語辭典》:沸騰(沸騰)  拼音:fèi téng
1.液體在一定壓力下,加熱至一定的溫度時,液體表面及內(nèi)部發(fā)生汽化的現(xiàn)象。
2.水流涌起。《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箷x。左思吳都賦〉:「濆薄沸騰,寂寥長邁?!?br />3.喧噪動蕩。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欲寡其過,謗議沸騰。」《舊唐書。卷五九。列傳。任瑰》:「隋氏失馭,天下沸騰。」
《國語辭典》:水土  拼音:shuǐ tǔ
1.水和土、水中和陸上?!抖Y記。郊特牲》:「籩豆之實,水土之品也?!埂妒酚?。卷七四。孟子荀卿列傳。孟軻》:「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br />2.國土、疆土。漢。曹操 讓還司空印綬表:「水土不平,奸宄未靜,臣常愧辱,憂為國累?!固?。杜甫〈石犀行〉:「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遲奔忙?!?br />3.一地方的氣候、風(fēng)土等自然環(huán)境。《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埂段饔斡洝返谒乃幕兀骸溉滩坏煤洌坏盟?,死了有六七百?!?/div>
《漢語大詞典》:鏡面(鏡面)
(1).鏡子的表面。 唐 韓愈 《嘲鼾睡》詩之一:“木枕十字裂,鏡面生痱癗?!?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浄,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硯辯:“久用則鋒乏,光如鏡面,不堪用?!?br />(2).即鐴。 元 王禎 農(nóng)書卷十三:“鐴,犁耳也……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繳,曰高腳;耕陸田:曰鏡面,曰碗口。隨地所宜制也?!?br />(3). 湖南 出產(chǎn)的以稻谷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 周立波 《山鄉(xiāng)巨變》下二一:“你看他說了好多情況!酒后吐真言,一瓶老鏡面,沒有白費吧?”
《國語辭典》:名義(名義)  拼音:míng yì
1.名譽節(jié)義?!妒酚洝>戆司?。張耳陳馀傳》:「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br />2.名分。如:「師生名義」、「父子名義」。
3.名號?!妒酚洝>砭?。呂太后本紀(jì)》:「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br />4.表面上、形式上。如:「名義上他對我很好,但背里卻沒有那么好?!?/div>
《漢語大詞典》:生衣
(1).指物體表面寄生的菌藻類植物。 唐 杜甫 《寄韋有夏郎中》詩:“歸楫生衣臥,春鷗洗翅呼。” 王嗣奭 釋:“楫生水衣,而猶臥波?!?宋 陳師道 《酬智叔見贈》詩:“過逢為説 侯芭 在,臥楫生衣犢有孫?!?br />(2).夏衣。 唐 王建 《秋日后》詩:“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宋 陸游 《晨起獨行綠陰間》詩:“不恨過時嘗煮酒,且欣平旦著生衣?!?清 納蘭性德 《天仙子》詞:“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div>
《國語辭典》:浮花  拼音:fú huā
比喻虛幻或易逝的事物。宋。趙長卿柳梢青。甜言軟語〉詞:「紛紛眼底浮花,拈弄動、幾多思慮?!?/div>
《漢語大詞典》:花磚(花磚,花塼,花甎)
亦作“ 花塼 ”。表面有花紋的磚。 唐 時內(nèi)閣北廳前階有花磚道,冬季日至五磚,為學(xué)士入值之候。 唐 元稹 《櫻桃花》:“花塼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xué)士閣老》詩:“衙排 宣政 仗,門啟 紫宸 關(guān)。彩筆停書命,花甎趁立班。” 宋 王禹偁 《賀畢翰林新入》詩:“閒步花磚喜復(fù)悲,所悲君較十年遲?!?明 宋納 《壬子秋過故宮》詩:“銜頭野服儒冠老,曾是花磚視草臣。”
《漢語大詞典》:皮骨
(1).皮和骨。常用來形容軀體瘦瘠。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詩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br />(2).泛指身體。 宋 梅堯臣 《聞刁景純侍女瘧已》詩:“今雖病且已,皮骨尚尪羸?!?br />(3).喻指表面的,粗淺的。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后集·效法:“學(xué)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鮮矣,又況其髓哉!”
《國語辭典》:浮言  拼音:fú yán
沒有根據(jù)的話,流言。《后漢書。卷五。孝安帝紀(jì)》:「所對皆循尚浮言,無卓爾異聞。」《聊齋志異。卷一○。葛巾》:「近日微有浮言,勢不可長,此不可不預(yù)謀也。」
《國語辭典》:地圖(地圖)  拼音:dì tú
說明地表自然景觀和人文現(xiàn)象分布情況的圖形。圖上標(biāo)有符號、文字等,或著以顏色。如:「軍事戰(zhàn)略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周禮。地官。土訓(xùn):「掌道地圖,以詔地事?!?/div>
《漢語大詞典》:黃衣
(1).黃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黃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黃服。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眳⒁姟?黃冠 ”。禮記·玉藻:“﹝君子﹞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span id="dlcpiwl" class="book">《論語·鄉(xiāng)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楊伯峻 注:“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顏色應(yīng)該相稱。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這罩衣就叫裼衣。這里的‘緇衣’、‘素衣’、‘黃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晉 王嘉 拾遺記·后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 向 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觀焉?!?唐 韓愈 《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説,座下寥落如明星?!?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span id="e2kyr99"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內(nèi)侍省不置三品官,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span id="srz9fw7" class="book">《宋史·太祖紀(jì)一》:“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 太祖 身?!眳⒁姟?黃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兇:“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論議,而黃衣屢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輩新入內(nèi)道場,有能折衝浮圖者,許以自薦?!?span id="dh7i7xn"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設(shè)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jīng)學(xué)優(yōu)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謂制舉也。時詔應(yīng)天下諸色人中,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并許應(yīng)詔?!?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中宗 時,黃衣乃二千員,外置千員?!?br />(3).用以釀酒和制醬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發(fā)酵過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塵。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作醬法:“《食經(jīng)》‘作麥醬法’:小麥一石,漬一宿,炊。臥之,令生黃衣?!?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div>
《國語辭典》:黃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黃色的長衣,隋以后為天子服。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聊齋志異。卷二。九山王》:「高臥山巢,公然自負(fù),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br />2.僧服。為職位較高者,做佛事時所披的黃色僧袍。
3.指黃鶯。唐。貫休 晚春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白帝寒?!?/div>
《國語辭典》:陸地(陸地)  拼音:lù dì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湖泊、河川等的部分。
《國語辭典》:皮膚(皮膚)  拼音:pí fū
包覆動物的最外層構(gòu)造,人體皮膚由外而內(nèi)可細(xì)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具有保護、排泄或調(diào)節(jié)體溫等功用。
《國語辭典》:牝牡  拼音:pìn mǔ
動物的雌性與雄性。《荀子。非相》:「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禽獸有牝牡,置之山原;鳥有雌雄,布之林澤。」
《國語辭典》:牝牡驪黃(牝牡驪黃)  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
牝牡,雌雄;驪,黑色?!戈蚰刁P黃」指相駿馬不必拘泥于外貌及性別。相傳古代擅相馬的伯樂年老,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求駿馬。求得后,穆公問何馬,九方皋回答是黃色母馬,穆公派人看是黑色公馬,于是責(zé)備九方皋。待馬取來,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馬。典出《列子。說符》。后比喻觀察事物要了解實質(zhì)真相,而不能單純著眼于表面。
《國語辭典》:皮毛  拼音:pí máo
1.泛指帶毛的獸皮,可用來禦寒。《莊子。讓王》:「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br />2.皮膚的毛孔?!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一○。欬論》:「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br />3.比喻事物的外表或粗淺的知識?!段拿餍∈贰返谒陌嘶兀骸附鸬琅_道:『這不過皮毛上的議論,至于如何辦法,斷非我們臺面上數(shù)語所能了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