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58,分3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翻漿
車渠
旱田
膚理
外順
紙上語
龜紋
飾貌
陰險
瘡疣
掠取
掠過
陽浮
五色衣
障翳
《漢語大詞典》:翻漿(翻漿)
春暖解凍時地面或道路表面發(fā)生裂紋并滲出水分和泥漿。
《漢語大詞典》:車渠(車渠)
(1).車輪;車轍。尚書大傳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貝,如車渠?!?前蜀 貫休 《夢游仙詩》之三:“車渠地無塵,行至 瑤池 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車渠:“車者,車也;渠者,轍跡也。 孟子 謂城門之軌者是也。”
(2).一種海中生物。殼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壟如車輪之渠,故名。肉可食,殼可入藥。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車渠:“車渠,大蛤也。大者長二三尺,闊尺許,厚二三寸。殼外溝壟如蚶殼而深大,皆縱文如瓦溝,無橫文也。殼內(nèi)白皙如玉?!?br />(3).玉石之類。 西域 七寶之一。 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詩:“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仇兆鰲 注:“廣雅:車渠,石之次玉。《廣志》:車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諸國。”
(4).酒杯名。 漢 王粲 《車渠椀賦》:“待君子之宴坐,覽車渠之妙珍?!?南朝 梁簡文帝 《答張纘謝示集書》:“車渠屢酌,鸚鵡驟傾。” 明 楊慎 丹鉛總錄·瑣語六:“車渠、鸚鵡皆指酒杯。俗傳:車渠為杯,注酒滿過一分,不溢。嘗試之,信然?!?br />(5).古國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東南部。北史·真臘國傳:“南接 車渠國 ,西有 朱江國 ?!?/div>
《國語辭典》:旱田  拼音:hàn tián
土地表面不蓄水或缺乏灌溉設(shè)施的田地。多種植不需要大量水分的植物,如花生、棉花、小麥等。
《漢語大詞典》:膚理(膚理)
(1).皮膚的紋理。荀子·榮辱:“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yǎng)?!?楊倞 注:“膚理,肌膚之文理?!?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李香 身軀短小,膚理玉色。” 宋 蘇軾 《賜蔡延慶乞知應(yīng)天府不允詔》:“膚理微疾,行當自痊,勉安厥官,以稱朕意?!?br />(2).指物體表面的紋理。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雷斧硯銘:“余經(jīng) 霅川 ,偶得數(shù)雷斧於耕夫,雖小大不等,而體皆如玉,因擇其厚者洼而為研,膚理鋭澤,取墨磨研,而墨光可鑒?!?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其東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縱裂而起,上穹下狹,高不見頂。至此,石幻異形,膚理頓換,片竅俱靈?!?清 唐甄 潛書·性才:“譬諸天道,生物無數(shù),即一微草,取其一葉,審視之,膚理筋絡(luò),亦復(fù)無數(shù)。”
《漢語大詞典》:外順(外順)
(1).外貌和順。易·泰:“內(nèi)陽而外陰;內(nèi)健而外順;內(nèi)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禮記·樂記》:“樂極和,禮極順,內(nèi)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 孔穎達 疏:“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者,外貌和順,故民不生易慢,此覆結(jié)外順也?!?span id="zmhsnt2" class="book">《隋書·李德林傳》:“皇帝內(nèi)明外順,經(jīng)營區(qū)宇?!?br />(2).表面順從。后漢書·陳龜傳:“時 南匈奴 左部反亂, 龜 以單于不能制下,外順內(nèi)畔,促令自殺,坐徵下獄免?!?/div>
《漢語大詞典》:紙上語(紙上語)
書中的表面文字。相對于書中的奧義而言。新唐書·儒學(xué)傳上·徐文遠:“先生所説,紙上語耳。若奧境,彼有所未見者,尚何觀?”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邊材:“邊材一路,大抵自有賦授,及耑門名家,非書生讀紙上語,便可抵掌登壇者。”
《國語辭典》:龜紋(龜紋)  拼音:guī wén
1.龜背上的紋理。也作「龜文」。
2.如龜殼般的花紋。也作「龜文」。
《漢語大詞典》:龜背(龜背)
(1).龜?shù)谋巢?。亦形容物體中部隆起之狀。 漢 楊修 《孔雀賦》:“首戴冠以飭貌,爰龜背而鸞頸?!?宋 蘇軾 《萬山》詩:“回頭望西北,隱隱龜背起?!?span id="xig2n7y" class="book">《元史·祭祀志三·宗廟上》:“祏室,每室紅錦厚褥一,紫錦薄褥一,黃羅復(fù)帳一,龜背紅簾一,緣以黃羅帶飾。”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nèi)規(guī)制紀略:“﹝忠義﹞室三間,黃琉璃瓦,緑琉璃龜背腰墻?!?br />(2).一種形似龜背的六角形裝飾花紋。
(3).佝僂病。因患者背脊隆起,故名。也叫駝背。孔叢子·嘉言:“吾觀 孔仲尼 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顙, 黃帝 之形貌也;脩肱而龜背,長九尺有六寸, 成湯 之容體也。”《醫(yī)宗金鑒·雜證·龜背》:“龜背坐早被風吹,傴僂背高狀如龜?!?郭沫若 《高漸離》第二幕:“ 李斯 說他的樣子太怪,龜背,缺牙巴,耳朵又聾,一看就有些怪氣,并沒有什么仙氣?!?br />(4).菜肴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會仙酒樓:“若別要下酒,即使人外買軟羊、龜背、大小骨、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類。”
(5).家具名。指一種架在壁上安放食物的橫板。 清 施鴻保 《閩雜記》:“俗於壁上加橫板,安置食物,吾鄉(xiāng)稱為龜背, 建 邵 等處亦同。”
《漢語大詞典》:飾貌(飾貌)
(1).顯示于儀表。禮記·樂記:“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孔穎達 疏:“禮以檢跡於外是飾貌也。” 陳澔 集說:“飾貌者,禮之檢於外。”
(2).裝飾表面。史記·禮書:“ 孝文 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 孝文 好道家之學(xué),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br />(3).修飾容貌。 漢 劉向 說苑·建本:“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后漢書·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宋 劉敞 《無為軍錄事參軍馬易簡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祿者,至於遷籍損年,飾貌匿衰,以緩?fù)诵葜??!?/div>
《國語辭典》:陰險(陰險)  拼音:yīn xiǎn
為人虛偽且奸險?!段拿餍∈贰返谖寰呕兀骸笡_天炮是直爽的人,余小琴是陰險的人。他們的口頭禪是『維新』兩個字,因此引為同志。誰想性情卻大不相同的!」
《漢語大詞典》:瘡疣(瘡疣)
(1).機體表面的贅生物。 唐 李翱 《解江靈》:“瘡疣生心,洗刮不落?!?br />(2).比喻痛苦或禍害。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xué)士》詩:“逾嶺到任所,低顏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隨事生瘡疣?!?span id="myg5z3i"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十八引《觀佛三昧經(jīng)》:“魔王心怒,即欲直前。魔子諫曰:‘父王無辜,自招瘡疣,菩薩行浄,難動如地,云何可壞?!?宋 蘇舜欽 《哭師魯》詩:“二邊方橫猾,四海皆瘡疣?!?宋 梅堯臣 《送柳秘臣大名知錄》詩:“渾渾發(fā)西極,奮奮入九州。自古患決溢,于今為瘡疣?!?/div>
《國語辭典》:掠取  拼音:lüè qǔ
搶奪、奪取。如:「強盜把村子里所有的財物掠取一空。」
《漢語大詞典》:掠過
傾斜地打擊表面,呈一角度向前,常伴以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傾斜沖擊和向前的跳動。例如:扔扁平小石塊使之輕輕地掠過池面。
掃過,擦過;閃過。例如:云彩掠過天空;他的手指在吉它的弦上掠過;掠過他的頭腦。
從…上面飛過。例如:飛機在空中掠過。
《漢語大詞典》:陽?。柛。?/div>
表面順從。 宋 蘇軾 《大臣論》下:“若夫智者則不然。內(nèi)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其勢;外以陽浮而不逆於小人之意,以待其間?!?/div>
分類:表面順從
《漢語大詞典》:五色衣
指曲中霉類菌絲體和孢子囊混合物,因其表面呈五顏六色,故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笨曲并酒:“﹝作 秦州 春酒麴﹞三七日,麴成。打破看,餅內(nèi)乾燥,五色衣成,便出曝之。”
《國語辭典》:障翳  拼音:zhàng yì
1.遮蔽。《后漢書。卷三二。陰識傳》:「常操持小蓋,障翳風雨。」
2.障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