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田衣  拼音:tián yī
袈裟。出家人所穿的衣裳。因?yàn)槌黾胰耸潜娚母L铮B(yǎng)出家人有大功德,故稱為「田衣」?!稄V弘明集》卷二五:「竊聞:真俗異區(qū),桑門割有生之戀;幽顯殊服,田衣無拜首之客。」也稱為「福田衣」。
《漢語大詞典》:佛衣
即袈裟。佛教禪宗六祖以前皆用為傳法的信物之一。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初 達(dá)摩 與佛衣俱來,得道傳付,以為真印?!?唐 劉禹錫 《佛衣銘》:“佛言不行,佛衣乃爭?!眳⒁姟?傳衣鉢 ”。
《國語辭典》:傳衣缽(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禪宗以袈裟及缽代代相傳,作為佛法傳承的信證。后泛稱學(xué)術(shù)技能的授受為「傳衣缽」。《宋史。卷二四九。范質(zhì)傳》:「舉進(jìn)士時,和凝以翰林學(xué)士典貢部,覽質(zhì)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shù)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缽』?!?/div>
《漢語大詞典》:壞衣(壞衣)
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種正色和五種間色,故僧衣皆以壞色染成,因名壞衣。 唐 李端 《送惟良上人歸潤州》詩:“寄世同高鶴,尋仙稱壞衣?!?宋 梅堯臣 《乾明院碧鮮亭》詩:“壞衣削髮遠(yuǎn)塵垢,蛇祖龍孫生屋后。”
《國語辭典》:水田衣  拼音:shuǐ tián yī
袈裟的別名。參見「袈裟」條。
《國語辭典》:壞色衣(壞色衣)  拼音:huài sè yī
袈裟。僧尼避用紅、黃、青、白、黑五種正色,因此僧衣以其他雜色染成,故稱為「壞色衣」。
《漢語大詞典》:橫衣
指袈裟。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故捨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缾鉢,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絶其嗣續(xù)?!?/div>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加沙
袈裟。 元 袁桷 《昌上人游京師》詩:“加沙不展蒲團(tuán)穩(wěn),此是 開元 妙總持。”
分類:袈裟
《國語辭典》:福田衣  拼音:fú tián yī
袈裟的別名。參見「袈裟」條。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忍辱鎧(忍辱鎧)
佛教語。袈裟的別名。謂忍辱能防一切外難,故以甲鎧為喻。《法華經(jīng)·持品》:“惡鬼入其身,駡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dāng)著忍辱鎧?!?南朝 梁簡文帝 《謝賚納袈裟啟》:“忍辱之鎧,安施九種,功德之衣,慚愧八法?!币嗍∽鳌?忍鎧 ”。大智度論卷十:“忍鎧心堅(jiān)固,精進(jìn)弓力強(qiáng)?!?/div>
《漢語大詞典》:香裓
袈裟;僧袍。 宋 林逋 《懷長吉上人北游》詩:“青山日已遠(yuǎn),香裓漸多塵?!?/div>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稻田衣
袈裟的別稱。 唐 王維 《六祖能禪師碑銘》:“多絶羶腥,効桑門之食,悉棄罟網(wǎng),襲稻田之衣。”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蓮花服(蓮花服)
即袈裟。 清 錢謙益 《為陳伯璣題浣花君小影》詩之一:“薄裝自製蓮花服,禮罷金經(jīng)伴讀書?!?/div>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梵服
指袈裟。法苑珠林卷六六:“沙門何不全髮膚,去袈裟,釋梵服,披綾羅?”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逍遙服
袈裟的別稱。
分類:袈裟
《漢語大詞典》:只衼
袈裟。僧尼的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