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孟襄陽(孟襄陽)
即 孟浩然 。 唐 代著名詩人, 襄州 襄陽 人,故稱。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辨:“且 孟襄陽 學(xué)力下 韓退之 遠(yuǎn)甚,而其詩獨(dú)出 退之 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div>
《國語辭典》:米襄陽(米襄陽)  拼音:mǐ xiāng yáng
人名。指北宋書畫家米芾。參見「米芾」條。
《分類字錦》:襄陽界志(襄陽界志)
南齊書孝義傳:韓系伯,襄陽人也。襄陽土俗,鄰居種桑,界上為志。系伯以桑枝蔭妨他地,遷界上開數(shù)尺,鄰畔隨復(fù)侵之,系伯輒更改種。久之,鄰人慚愧,還所侵地,躬往謝之。
分類:
《漢語大詞典》:襄陽炮(襄陽礮)
炮名。 元 攻 襄陽 時所用之炮。 回回 人 亦思馬因 造。說郛續(xù)卷五引 明 王祎 《逐鹿記》:“又設(shè)襄陽礮,著物無不糜碎,礮風(fēng)著人皆死,城中震恐。”參閱元史·亦思馬因傳、明史·兵志四 明 董毅 《碧里雜存·連子弩》。
分類:襄陽回回
《分類字錦》:襄陽竹根(襄陽竹根)
見白粱注。
分類:稻粱
《漢語大詞典》:銅鞮(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筑 銅鞮宮 于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后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zhí)諸 銅鞮 ?!?杜預(yù) 注:“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楊伯峻 注:“據(jù)《嘉慶一統(tǒng)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br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shù)里,而諸侯舍于隸人?!?杜預(yù) 注:“ 銅鞮 , 晉 離宮?!?楊伯峻 注:“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br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徐復(fù)祚《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眳⒁姟?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復(fù)姓。 春秋 時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漢語大詞典》:銅鞮曲(銅鞮曲)
《白銅鞮歌》。也稱《襄陽蹋銅蹄》。樂府清商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鎮(zhèn) ,有童謡云:‘ 襄陽 白銅蹄,反縛 揚(yáng)州 兒?!R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 揚(yáng)州 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 沈約 為三曲,以被絃管?!?宋 梅堯臣 《送周諫議知襄陽》詩:“里兒尚唱《銅鞮曲》,耆舊爭隨畫鹿車?!?/div>
《漢語大詞典》:石城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63733' target='_blank'>《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平明發(fā)兮 蒼梧 ,夕投宿兮 石城 ?!?王逸 注:“ 石城 ,山名也?!?br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縣 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后 秦 伐 趙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貴池 西南。后漢書·方術(shù)傳·高獲:“ 獲 遂遠(yuǎn)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石城:“ 大昕 案……據(jù)《郡國志》: 丹陽郡 有 石城縣 ,當(dāng)是 高獲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陽 。晉書·庾亮傳:“ 亮 有開復(fù)中原之謀…… 亮 當(dāng)率大眾十萬,據(jù) 石城 ,為諸軍聲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節(jié) 東。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橫塞起。” 蕭滌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br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賀鑄 《憶仙姿》詞:“日日春風(fēng)樓上,不見 石城 雙槳。” 康有為 《過石城》詩:“城墻何盤盤,苔莓封之厚,沿溪繞曲曲,帆檣在前后,云此是 石城 ,小邑萬家有?!?br />(7).古城名。見“ 石頭城 ”。
(8).壘石成城。比喻堅固的國防。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國語辭典》:石頭城(石頭城)  拼音:shí tóu chéng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頭山后面。本楚金陵城,漢獻(xiàn)帝十七年(西元212),孫權(quán)重筑,改稱為「石頭城」,為三國吳孫權(quán)的都城。六朝時,為建康的軍事重鎮(zhèn)。唐高祖武德八年(西元625)廢。
《漢語大詞典》:鹿門(鹿門)
(1).古城門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斬 鹿門 之關(guān)以出,奔 邾 ?!?杜預(yù) 注:“ 魯 南城東門?!?br />(2). 鹿門山 之省稱。在 湖北省 襄陽縣 。 后漢 龐德公 攜妻子登 鹿門山 ,采藥不返。后因用指隱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詩:“未因乘興去,空有 鹿門 期。” 明 楊慎 《霞邱歸引》:“ 鹿門 棲隱處,行與 老龐 鄰。”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詩:“但須 鹿門 攜妻子,休俟 臨卭 致騎從?!?/div>
《國語辭典》:杜甫  拼音:dù fǔ
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圣」之稱。唐代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出生于河南鞏縣。官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也稱為「杜工部」。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后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tài)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dāng)時的社會動亂形態(tài)。故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也稱為「杜陵布衣」、「老杜」。
《漢語大詞典》:大堤
(1).堤名。在今 湖北省 襄陽縣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襄陽樂一》:“朝發(fā) 襄陽 城,暮至 大堤 宿?!?唐 李白 《大堤曲》:“ 漢水 臨 襄陽 ,花開 大堤 暖?!?王琦 注:“《一統(tǒng)志》:‘ 大堤 在 襄陽府 城外?!?span id="l1tljbx" class="book">《湖廣志》:‘ 大堤 東臨 漢江 ,西自 萬山 經(jīng) 澶溪 、 土門 、 白龍 、 東津渡 繞城北 老龍堤 ,復(fù)至 萬山 之麓,周圍四十餘里?!?br />(2).樂府曲名。
《國語辭典》:龐公(龐公)  拼音:páng gōng
東漢末年高士。參見「龐德公」條。
《漢語大詞典》:峴山(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zhèn) 襄陽 時,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晉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fēng)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zhèn)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br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br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漢語大詞典》:峴首(峴首)
山名。即 湖北 襄陽縣 南的 峴山 。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詩:“ 峴首 晨風(fēng)送, 江陵 夜火迎?!?清 錢謙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銘》:“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親見之,是能不為之嘆息哉!”參見“ 峴山 ”、“ 峴山碑 ”。
《漢語大詞典》:隆中
(1).山名。在 湖北省 襄陽縣 西。臨 漢水 。 東漢 末, 諸葛亮 隱居于此。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xí)鑿齒 《漢晉春秋》:“ 亮 家於 南陽 之 鄧縣 ,在 襄陽 城西二十里,號曰 隆中 ?!?宋 葉適 《送鄭虞任赴京西檢法官》詩:“回首舊 隆中 ,畦壠長薿薿。”
(2).借指 諸葛亮 。 清 曹寅 《謁文山先生祠》詩:“兩間存正氣,一脈接 隆中 。”
《國語辭典》:藤杖  拼音:téng zhàng
用藤編織而成的手杖。唐。杜甫〈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詩:「兼將老藤杖,扶汝醉初醒?!埂?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換了葛巾野服,拄著天臺藤杖,出來陪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