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r />2.農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顾濉6殴?。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br />3.習俗上,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br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氣論》:「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挂卜Q為「三官」。
6.術數(shù)用語。術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漢語大詞典》:免解
宋 承 五代 后唐 制,舉人獲準不經解試(薦名于朝廷的地方考試),直接參加禮部試,稱“免解”。宋史·選舉志三:“舊,太學遇覃恩無免解法, 孝宗 始創(chuàng)行之?!?宋 趙昇 朝野類要·舉業(yè):“﹝十歲以下﹞若能通五經以上,則可以州官薦入於朝廷,而必送中書省覆試,中,則可免解?!?/div>
《漢語大詞典》:免省
宋 代應科舉考試者解試合格后被批準不經省試(禮部的考試)而直接參加殿試,謂之免省。 宋 趙昇 朝野類要·舉業(yè):“上舍試,取中,在省試前,即免省赴殿?!?/div>
《漢語大詞典》:解榜
亦作“ 解牓 ”。 唐 宋 時解試中式的榜文。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其夕忽叩試院門,大聲曰:‘大尹有帖!’試官 沈光 發(fā)之,曰:‘聞解牓內有人,曾與 路巖 作文書者,仰落下?!?宋 陳亮 《后杜應氏宗譜序》:“ 士珪 則 端 行,字 德璋 ,登 宋 咸淳 中解榜,官至 廣東 廉訪司副,以才名著稱?!?span id="tr0orz0" class="book">《文獻通考·選舉五》:“假借春秋太過,諸處解榜,多寘首選。”
《漢語大詞典》:解牒
說明解試情況的公文。宋史·選舉志一:“進士文卷,諸科義卷、帖由,隨解牒上之禮部。有篤廢疾者不得貢?!?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三:“是時, 陳堯佐 為宰相, 韓億 為樞密院副使,既而解牒出, 堯佐 子 博古 為解元, 億 子孫四人皆無落者,眾議喧然?!?清 鄧顯鶴 《湖南靖州訓導毛府君墓志銘》:“中格者隨解牒上之禮部,不中格者絀?!?/div>
《漢語大詞典》:畿解
謂在畿縣參加解試(鄉(xiāng)試)。 明 楊慎 《孝友后華李子玉誄》:“后應貢,有勸令就選學官,又謂且留止試京闈。 子玉 曰:‘吾非薄冷官不為,亦非舍畿解不取。垂白在堂,一弟繫官于遠,誰與就無方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