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誓要
約誓。管子·小匡:“與諸侯飾牲為載書,以誓要於上下薦神?!?尹知章 注:“謂以上下之神祇為盟誓。”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鉅鹿 張翔 銜王命使 交部 ,乘勢募 靖 ,欲與誓要, 靖 拒而不許?!?/div>
《漢語大詞典》:誓章
記載誓詞的文件。 孫中山 《建國方略·能知必能行》:“會成而后,由會中各員向全縣人民執(zhí)行之,必親筆簽名於誓章,舉右手向眾宣讀之。其誓章藏之自治會,而發(fā)給憑照?!?/div>
《漢語大詞典》:六誓
尚書中六篇誓文的總稱。《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 ” 晉 范寧 注:“誥誓,尚書六誓七誥是其遺文?!?楊士勛 疏:“六誓者,即尚書《甘誓》、《湯誓》、《牧誓》、《泰誓》、《費誓》、《秦誓》也?!?/div>
分類:六篇
《漢語大詞典》:誓狀(誓狀)
猶今之保證書。 明 唐順之 《公移·牌》:“汝等依得吾言,然后許汝進(jìn)誓狀,永不敢侵犯。”
分類:保證書
《韻府拾遺 馬韻》:誓寫(誓寫)
岑參詩:誓寫一切經(jīng)。欲向萬卷馀。
《漢語大詞典》:誓刃
即誓劍。《七國春秋平話》卷中:“我王御牌誓刃,若不早赴朝庭,就便誅之?!眳⒁姟?誓劍 ”。
《國語辭典》:誓劍(誓劍)  拼音:shì jiàn
皇帝授予出巡大臣的寶劍,可代表皇帝的權(quán)力?!肚迤缴教迷挶?。風(fēng)月瑞仙亭》:「乃拜長卿為中郎將,持節(jié),擁誓劍金牌,先斬后奏?!?/div>
分類:發(fā)誓
《漢語大詞典》:誓民
約束、告戒吏民。周禮·夏官·大司馬:“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div>
《漢語大詞典》:誓肌
猶言刻骨銘心。語本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撫臆論報,早誓肌骨?!?張銑 注:“銘鏤肌骨而不忘。” 清 吳偉業(yè) 《思陵長公主挽詩》:“誓肌封斷骨,茹戚吮殘創(chuàng)?!?/div>
分類:刻骨銘心
《漢語大詞典》:誓骨
《淮南子·齊俗訓(xùn)》:“故 胡 人彈骨, 越 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 高誘 注:“ 胡 人之盟約,置酒人頭骨中,飲以相詛?!焙笠浴笆墓恰敝赣喠⒚思s,表示決心。 康有為 《上清帝第五書》:“無有結(jié)纓誓骨,慷慨圖存者。”
《分類字錦》:四誓
迦葉經(jīng)菩薩有四種畢定誓。
分類:
《漢語大詞典》:質(zhì)誓(質(zhì)誓)
盟誓。《左傳·昭公十六年》:“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杜預(yù) 注:“質(zhì),盟信也?!?/div>
分類:盟誓
《漢語大詞典》:鴻誓(鴻誓)
隱逸的志愿。 晉 陸機(jī) 《七徵》:“乃有通微大夫,怨皇后之失寶,傷鴻誓之后聞。”
分類:隱逸志愿
《漢語大詞典》:黃龍誓(黃龍誓)
以黃龍為信物,訂立誓約。 清 吳偉業(yè) 《贈家侍御雪航》詩:“至今 青海 頭,共刻黃龍誓?!眳⒁姟?黃龍 ”。
《國語辭典》:黃龍(黃龍)  拼音:huáng lóng
1.黃色的龍。《史記。卷二八。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br />2.地名。金國都城。宋金交戰(zhàn)時,岳飛曾說要直搗金國的都城黃龍府。后泛指敵人的都城。如:「直搗黃龍」。
3.佛教禪家七宗之一。參見「黃龍派」條。
4.年號:(1)三國吳大帝的年號(西元229~231)。(2)漢宣帝的年號(西元前49)。
《漢語大詞典》:黷誓(黷誓)
不信守誓言。《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左右不達(dá)英雄從事之道,謂可違信黷誓,而以意氣相致?!?/div>
《駢字類編》:兩誓(兩誓)
隋 無名氏 讀曲歌八十九首 其二十八 連喚歡復(fù)歡,兩誓不相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