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1分類詞匯 30
《國語辭典》:訓誡(訓誡)  拼音:xùn jiè
1.教導勸誡。如:「他決定聽從母親的訓誡,改過自新?!?br />2.少年管訓處分中一種較輕微的刑罰。由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內(nèi)執(zhí)行,以當面勸導的方式,告訴受訓誡者錯在哪里,以及該如何改過等。訓誡后,再令少年寫悔過書,并請其父母等注意管教孩子。
《漢語大詞典》:訓告(訓告)
猶教導;訓誡。《書·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胥教誨?!?孔 傳:“嘆古之君臣,雖君明臣良,猶相道告,相安順,相教誨以義方?!?孔穎達 疏:“相訓告以善道?!?宋 王安石 《批答樞密副使韓絳邵亢知樞密院事陳升之等辭免恩命仍斷來章》:“膺斯恩典,於體為宜;毋或終辭,以勤訓告?!?明 方孝孺 《與采苓先生書》之一:“執(zhí)事不察,而過采之,置諸賓客之列,加於子弟之上,使推所聞知,以相訓告?!?蕭紅 《生死場》十三:“可是當走到房門又急轉(zhuǎn)回來,她想起別人的訓告:重要的事情誰也不能告訴,兩口子也不能告訴。”
分類:教導訓誡
《國語辭典》:申誡(申誡)  拼音:shēn jiè
1.告誡責備?!妒酚?。卷四。周本紀》:「王道衰微,穆王閔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誡太仆國之政?!?br />2.公務員犯輕微過失所受的處分。
3.警察在執(zhí)勤時,對違警人用言詞予以申斥告誡,期其悔悟,不致再犯。
《漢語大詞典》:遺誡(遺誡)
亦作“ 遺戒 ”。
(1).猶遺囑。 漢 王符 潛夫論·述赦:“昔大司馬 吳漢 老病將卒, 世祖 問以遺戒?!?span id="bfc08og" class="book">《后漢書·祭遵傳》:“臨死遺誡牛車載喪,薄葬 洛陽 ?!?span id="o1m6xk5" class="book">《北史·韓子熙傳》:“卒,遺戒不求贈諡,其子不能遵奉,遂至干謁?!?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志銘》:“公之將終也,遺誡諸子?!?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一:“且死,遺戒喪車速發(fā)?!眳⒁姟?遺囑 ”。
(2).指前人遺下的訓誡。 漢 張衡 《歸田賦》:“感 老氏 之遺誡,將迴駕乎蓬廬?!?span id="d0g1w0e" class="book">《后漢書·明帝紀》:“圣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為首。”三國志·魏志·趙王干傳:“初封諸侯,訓以恭慎之至言,輔以天下之端士,常稱 馬援 之遺誡。”宋史·李繼和傳:“ 繼隆 罷兵柄,手録 李勣 遺戒授 繼和 ,曰:‘吾門不墜者在爾矣。’”
《國語辭典》:遺囑(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遺言。人在生前或臨終囑咐處理后事的言辭。如:「國父遺囑」。也稱為「遺言」。
2.預先處置身后事務或財產(chǎn)的文書,單獨表示意思的行為,至死后方發(fā)生效力者,稱為「遺囑」。
《漢語大詞典》:軌訓(軌訓)
(1).訓誡。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鎮(zhèn)靜頽風,軌訓囂俗。”
(2).軌范法則。周書·儒林傳·樂遜:“但可宣風正俗,納民軌訓而已。”
《漢語大詞典》:警訓(警訓)
告誡;訓誡。 唐 孫樵 《與高錫望書》:“史家條序人物,宜存警訓,不當徒以官大寵濃,講文張字。”
分類:告誡訓誡
《漢語大詞典》:責告(責告)
訓誡。 宋 王铚 默記卷下:“公責告云:‘不知淑慎以遠罪辜,知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門。’”
分類:訓誡
《漢語大詞典》:訓革(訓革)
訓誡。《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至於體分冥固,道契不墜,風美所扇,訓革千載,其揆一也?!?李善 注:“《蒼頡篇》曰:‘革,戒也?!?李周翰 注:“革,改。”參見“ 訓誡 ”。
分類:訓誡
《國語辭典》:訓誡(訓誡)  拼音:xùn jiè
1.教導勸誡。如:「他決定聽從母親的訓誡,改過自新?!?br />2.少年管訓處分中一種較輕微的刑罰。由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內(nèi)執(zhí)行,以當面勸導的方式,告訴受訓誡者錯在哪里,以及該如何改過等。訓誡后,再令少年寫悔過書,并請其父母等注意管教孩子。
《漢語大詞典》:訓儆(訓儆)
猶訓誡。 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貽子錄:“意必 高從誨 擅 荊渚 時,賓僚如 孫光憲 輩所編,皆訓儆童蒙?!?/div>
分類:訓誡
《漢語大詞典》:訓祀(訓祀)
指有關(guān)祭祀時犧牲、粢盛、尊彝、俎豆之數(shù)禮有常法的訓誡。語本書·高宗肜日:“ 高宗 祭 成湯 ,有飛雉升鼎耳而雊。 祖巳 訓諸王,作《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 孔 傳:“祭祀有常,不當特豐於近廟,欲王因異服罪而改修之。” 宋 歐陽修 等太常因革禮·廟議十二·溫成皇后張氏:“昔 商 宗遭變,飭己思咎, 祖巳 訓祀,無豐于昵,況以嬖寵列于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祖宗之意也。”
《國語辭典》:明訓(明訓)  拼音:míng xùn
明確的訓示。如:「為人子應該孝順父母,古有明訓?!?/div>
分類:明確訓誡
《國語辭典》:圣諭(聖諭)  拼音:shèng yù
帝王誥誡的詔令。清康熙時圣諭有十六條。
《國語辭典》:庭訓(庭訓)  拼音:tíng xùn
父親的教誨?!稌x書。卷八二。孫盛傳》:「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班白,而庭訓愈峻?!?/div>
《國語辭典》:彝訓(彞訓)  拼音:yí xùn
常訓?!稌?jīng)。酒誥》:「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論說》:「圣哲彝訓曰經(jīng),述經(jīng)敘理曰論?!?/div>
《漢語大詞典》:姆訓(姆訓)
女師的訓誡。 宋 蘇軾 《與邁求親啟》:“賢小娘子姆訓夙成,遠有 萬石 之家法?!?/div>
分類:女師訓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