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0詞典 2分類詞匯 38
《漢語大詞典》:辨說(辨説)
(1).辨析論述。禮記·仲尼燕居:“辨説得其黨?!?孔穎達(dá) 疏:“謂分辨論説、、、《樂》之等,各得其黨類,不乖事之義理。”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中:“執(zhí)事所以教,反復(fù)數(shù)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説,若鄙説一明,則此數(shù)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説而釋然無滯。”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陽明 登壇講學(xué),反覆辨説‘良知’二字?!?br />(2).論辯。辨,通“ 辯 ”。《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今境內(nèi)之民及處官爵者,見朝廷之可以巧言辨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宋 曾鞏 《亡兄墓志銘》:“有智策,能辨説,其貫穿反復(fù),人莫有能屈之者?!?br />(3).辯解,分辯。辨,通“ 辯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一時心慌,不及問他從何而來,且自辨説道:‘我非忘卿,只因歸到家中,叔父先已別聘,強我成婚,我力辭不得。所以蹉跎至今,不能來你那里?!?br />(4). 中國 古代邏輯名詞。指推理和論證。荀子·正名:“辨説也者,不異實名以喻動靜之道也。”
《國語辭典》:懸河(懸河)  拼音:xuán hé
1.傾瀉不止的河水?!读簳?。卷一。武帝本紀(jì)上》:「譬猶崩泰山而壓蟻壤,決懸河而注熛燼,豈有不殄滅者哉!」
2.比喻善用辭令,說話滔滔不絕。唐。劉長卿 西陵寄一上人詩:「多謝清言異玄度,懸河高論有誰持?」唐。羅隱 詩:「須信禍胎生利口,莫將譏思逞懸河?!挂沧鳌笐液訛a水」。
《國語辭典》:譊譊  拼音:náo náo
1.爭辯聲。漢。揚雄《法言。寡見》:「譊譊者,天下皆訟也。」
2.怒叫聲。漢。無名氏〈孤兒行〉:「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漢語大詞典》:論訴(論訴)
論辯申訴。宋書·王藻傳:“前后嬰此,其人雖眾,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無敢論訴?!?span id="qmqsi8s"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僖宗光啟元年》:“夏,四月, 令孜 自兼兩池榷鹽使,收其利以贍軍。 重榮 上章論訴不已?!?胡三省 注:“論,盧昆翻,説也,辯也。”宋史·刑法志三:“ 崇緒 特以田業(yè)為 馮 強占,親母衣食不給,所以論訴。”
分類:論辯申訴
《國語辭典》:論辨(論辨)  拼音:lùn biàn
1.評量、辨析?!抖Y記。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后使之?!埂度龂?。卷二。魏書。文帝記》:「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聽斷大政,論辨得失?!?br />2.文體名。其體蓋源自古代諸子,旨在論證說理。如清朝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有論辨類。今多稱為論說文。
《國語辭典》:論辯(論辯)  拼音:lùn biàn
各自據(jù)理說明自己的看法,并駁斥對方的缺失。如:「關(guān)于這件提案,應(yīng)由持正、反意見的雙方進(jìn)行論辯,再交由大會表決?!?/div>
《國語辭典》:論辨(論辨)  拼音:lùn biàn
1.評量、辨析。《禮記。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后使之?!埂度龂?。卷二。魏書。文帝記》:「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聽斷大政,論辨得失?!?br />2.文體名。其體蓋源自古代諸子,旨在論證說理。如清朝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有論辨類。今多稱為論說文。
《國語辭典》:劇論(劇論)  拼音:jù lùn
激烈的辯論?!对?。卷一八一。元明善傳》:「初在江西、金陵,每與虞集劇論,以相切劘?!?/div>
《漢語大詞典》:爭辨
爭論辯駁。 宋 葉適 《徐德操墓志銘》:“在 邵武 ,危與守爭辨,數(shù)軋其不義,幾得罪?!?span id="guu4agq" class="book">《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 趙昇 也不爭辨?!?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棘闈志異》:“僕大驚,爭辨不已?!?/div>
《國語辭典》:爭辯(爭辯)  拼音:zhēng biàn
爭論、辯論。《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此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合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挂沧鳌笭幈妗埂?/div>
《漢語大詞典》:論駁(論駁,論駮)
亦作“ 論駮 ”。
(1).辯論駁正。三國志·魏志·王肅傳:“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jì)、輕重,凡百餘篇?!?唐 陸贄 《盧翰劉從一門下中書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載張,論駮是非,不可以不審;宣揚憲令,不可以不明?!?span id="qgcyucs"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國家倣 唐 舊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賞刑之非當(dāng),其在中書,則舍人得以封還,其在門下,則給事得以論駁?!?梁啟超 《生計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諸國之學(xué)者所引申所論駁,亦皆以此為論理之中心?!?br />(2).評論辯駁的奏章。新唐書·齊澣傳:“論駁及誥詔皆援準(zhǔn)古誼,朝廷大政必咨之,時號‘解事舍人’。”
《漢語大詞典》:論請(論請)
論辯請求。宋史·趙安易傳:“吏部尚書 宋琪 等言:‘ 劉備 時蓋患錢少,因而改作。今 安易 之請反患錢多,非經(jīng)久計也?!?安易 論請不已,仍募工鑄大錢百餘進(jìn)之。”
分類:論辯請求
《漢語大詞典》:講會(講會)
(1).僧侶講經(jīng)說法的集會。正法華經(jīng)·安行品:“唯與講會而共從事,縱有所説,亦無所著,是為禮節(jié)?!?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二·道安:“每講會法聚,輒羅列尊像,布置幢幡,珠珮迭暉,煙華亂發(fā)?!?唐 道宣 續(xù)高僧傳·義解八·善胄:“通敏易悟,機達(dá)為心,預(yù)涉講會,樂詳玄極?!?br />(2). 宋 明 理學(xué)家學(xué)術(shù)論辯的集會,是當(dāng)時書院教學(xué)的重要組織形式。始于 南宋 呂祖謙 主持的 朱熹 、 陸九淵 進(jìn)行論戰(zhàn)的“鵝湖之會”。 清 朝中葉以后,講會制度逐漸消失。明史·史孟麟傳:“ 孟麟 素砥名節(jié),復(fù)與東林講會,時望益重?!?清 黃宗羲 《陳夔獻(xiàn)墓志銘》:“制科盛而人才絀,於是當(dāng)世之君子立講會以通其變,其興起人才,學(xué)校反有所不逮?!?/div>
《漢語大詞典》:妙辯(妙辯)
亦作“ 妙辨 ”。 圓融無礙的論辯。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師碑》:“妙辯無相,深言不生?!?唐 駱賓王 《和王記室從趙王春日游陀山寺》:“彫談筌奧旨,妙辨漱玄津?!?/div>
《漢語大詞典》:論門(論門)
(1).置放經(jīng)藏的地方。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 雪山 羅漢爭造論門, 鷲嶺 名僧俱傳經(jīng)藏?!?br />(2).論辯的門類。百喻經(jīng)·二子分財喻:“論門有四種:有決定答論門……名置答論門?!?/div>
《漢語大詞典》:英辯(英辯)
精辟的論辯。 三國 魏 曹植 《輔臣論》:“英辯博通,見傳異慶,德實充塞于內(nèi),知謀縱橫于外?!?晉 左思 《魏都賦》:“英辯榮枯,能濟其厄?!?唐 陸龜蒙 《再酬襲美先輩見和讀〈襄陽耆舊傳〉之作》:“ 劉生 吐英辯,上下窮高卑。”
分類:精辟論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