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諷籀(諷籀)
諷讀。 漢 許慎 《〈說文解字〉敘》:“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div>
《漢語大詞典》:諷切(諷切)
諷喻切責。晉書·傅咸傳:“ 咸 復與 駿 箋諷切之。 駿 意稍折,漸以不平?!?明 葉盛 水東日記·尹鳳岐詩諷時事:“ 尹鳳岐 先生在翰林,好作詩諷切時事?!?章炳麟 《〈革命軍〉序》:“嗟乎!世皆嚚昧而不知話言,主文諷切,勿為動容?!?/div>
分類:諷喻切責
《漢語大詞典》:諷告(諷告)
以委婉的話語告知。后漢書·李云傳論“禮有五諫,諷為上” 唐 李賢 注:“諷諫者,知患禍之萌而諷告也?!?/div>
《漢語大詞典》:感諷(感諷)
猶諷諭。 金 元好問 《雁門道中詩》:“呼天天不聞,感諷復何補?!?/div>
分類:諷諭
《漢語大詞典》:歌諷(歌諷)
歌詠吟誦。 唐 沈佺期 《傷王學士》詩:“目絶毫翰灑,耳無歌諷期?!?/div>
分類:歌詠吟誦
《漢語大詞典》:朗諷(朗諷)
高聲諷誦。 明 宋濂 《王冕傳》:“嘗倣周禮,著書一卷,坐臥自隨,秘不使人觀。更深人寂,輒挑燈朗諷?!?明 李東陽 《墜馬后柬蕭文明給事長句并呈同游諸君子》詩:“高吟朗諷猶舌存,欹坐仄書書屢誤?!?/div>
分類:高聲諷誦
《漢語大詞典》:隱諷(隱諷)
用暗示性的語言加以勸告或指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周克昌:“既入門,夫妻調笑甚懽;而 昌 恒獨宿,若無所私。逾年,秋戰(zhàn)而捷, 周 益慰。然年漸暮,日望抱孫,故嘗隱諷 昌 , 昌 漠若不解?!?郭沫若 《海濤集·神泉》:“在 神泉 天天等風,不由自主地在腦子里愛想著這些問題。而答案呢?隱諷之間也好像已經有了。”
《駢字類編》:陰諷(陰諷)
宋史陸師閔傳曾布議使督本部兵赴熙河共攻師閔承命踴躍集兵四方以待而章惇陰諷熙帥鐘傳先出塞敕師閔聽傳節(jié)制筑淺井又筑癿啰皆不成而還
《漢語大詞典》:箴諷(箴諷)
箴刺諷諫。北史·張晏之傳:“ 晏之 詩云:‘天下有道,主明臣直,雖休勿休,永貽世則?!?文宣 笑曰:‘得卿箴諷,深以慰懷。’”新唐書·儒學傳上·孔穎達:“皇太子令 穎達 撰《孝經章句》,因文以盡箴諷?!?/div>
分類:諷諫
《漢語大詞典》:比諷(比諷)
(1).以“比”的藝術手法進行諷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韓翃:“比諷深於 文房 ,筋節(jié)成於 茂政 ,當時盛稱焉?!?br />(2).謂詠詩。 宋 曾鞏 《九月九日》詩:“獻酬興未薄,比諷思猶騁?!?/div>
《漢語大詞典》:見諷(見諷)
見“ 見風 ”。
《漢語大詞典》:講諷(講諷)
講讀諷諫。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 邇英閣 ,講諷之所也?!?span id="xasjfez" class="book">《宋史·儒林傳一·邢昺》:“是冬, 昺 上表自陳夙侍講諷,遷右諫議大夫?!?/div>
分類:講讀諷諫
《漢語大詞典》:諷采(諷采)
諷誦領會。文選·吳質〈答東阿王書〉:“還治諷采所著,觀省英瑋,實賦之宗,作者之師表也?!?呂向 注:“還治,謂休公務之暇,乃諷誦 子建 所賜之文?!?/div>
分類:諷誦領會
《漢語大詞典》:諷持(諷持)
諷誦修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安清:“出家修道,博曉經藏,尤精阿毗曇學,諷持禪經,畧盡其妙?!?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三·慧遠:“常欲總攝綱維,以大法為己任,精思諷持,以夜續(xù)晝?!?/div>
分類:諷誦修持
《漢語大詞典》:諷令(諷令)
謂婉言勸使。舊唐書·僕固懷恩傳:“ 遵慶 既至, 懷恩 抱其足號泣而訴, 遵慶 因宣圣恩優(yōu)厚,諷令入朝, 懷恩 許諾?!?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曾易之 ﹞知 信州 玉山縣 ,坐法失官。閒居十餘年,執(zhí)政憐之,諷令至京師?!?/div>
分類: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