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9
詞典
2
分類詞匯
7
分類詞匯
診疾
視藥
望色
四診
瞧病
切診
看醫(yī)生
《漢語大詞典》:
診疾(診疾)
診病。 明
黃淳耀
《兩徐子合稿序》
:“如 漢 廷老吏,本反疑獄;國工診疾,見垣一方?!?/div>
分類:
診病
《漢語大詞典》:
視藥(視藥)
(1).察看湯藥。
《
北史·藝術傳下·許智藏
》
:“祖 道幼 ,常以母疾,遂覽醫(yī)方,因而究極,時號名醫(yī)。誡諸子曰:‘為人子者,嘗膳視藥,不知方術,豈謂孝乎。’”
(2).指親臨診病施藥。 明
沈德符
《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
》
:“尚書 金鈍 以疾在告,上令太醫(yī)往視藥?!?/div>
分類:
察看
親臨
湯藥
診病
施藥
《漢語大詞典》:
望色
中醫(yī)診病方法之一。望氣色以察病情。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
:“ 越人 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張守節(jié) 正義:“
《素問》
云:面色青,脈當弦急;面色赤,脈當浮而短;面色黑,脈當沉浮而滑也?!?/div>
分類:
中醫(yī)
診病
望氣
氣色
病情
《國語辭典》:
四診(四診)
拼音:
sì zhěn
中醫(yī)上指望、聞、問、切四種診病的方法。
分類:
中醫(yī)
醫(yī)學
診病
《國語辭典》:
望聞問切(望聞問切)
拼音:
wàng wén wèn qiè
望,觀察氣色。聞,診聽聲息。問,詢問癥狀。切,摸脈象。望聞問切是中醫(yī)診病的四種方法。元。施惠《幽閨記》第二五出:「(末)翁大醫(yī)你還要看癥真仔細下藥。(凈)這等待我再望聞問切。」《金瓶梅》第五四回:「貴道里望聞問切,如先生這樣明白脈理,不消問的,只管說出來了?!?/div>
分類:
中醫(yī)
診斷
疾病
氣色
聲息
《國語辭典》:
瞧病
拼音:
qiáo bìng
看病、診病?!段拿餍∈贰返谖迤呋兀骸负蚜藥拙?,陪到上房瞧病?!?/div>
分類:
看病
診病
《國語辭典》:
切診(切診)
拼音:
qiè zhěn
中醫(yī)界指運用指端的觸覺,在病患身體的某部位進行觸摸、按壓的診病方式。分脈診和觸診兩類。脈診常自病人腕關節(jié)下方橈動脈的寸口部,探取脈象的變化。觸診是對病人的皮膚、腹、胸及病痛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從而測知局部冷熱、軟硬、壓痛、包塊或其他異常變化現(xiàn)象。
分類:
中醫(yī)
運用
觸覺
病患
身體
觸摸
按壓
診病
《國語辭典》:
看醫(yī)生(看醫(yī)生)
拼音:
kàn yī shēng
找醫(yī)生診病。如:「瞧你咳得這么厲害,還是去看醫(yī)生吧!」
分類:
醫(yī)生
診病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