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全部 14分類詞匯 14
《國語辭典》:六甲  拼音:liù jiǎ
1.天干地支相配計算時日,其中有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故稱為「六甲」?!稘h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jié)?!?br />2.俗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相傳男女于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天配合,最易懷孕,故名?!稏|周列國志》第二回:「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受幸,身懷六甲,已兩月矣?!?br />3.一種五行方術,可據(jù)以隱遁或避除神鬼。南朝陳。徐陵答諸求官人書〉:「五行有驛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說?!?br />4.道教指供天帝驅(qū)使的陽神。道士可用符咒召請以祈驅(qū)鬼?!端问?。卷七一。律歷志四》:「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風電,筴鬼神?!?br />5.星名?!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華蓋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陰陽而配節(jié)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農(nóng)時也。」
《國語辭典》:絕句(絕句)  拼音:jué jù
一種近體詩。每首四句而合平仄格律的詩。分每句五個字的五言絕句,及每句七個字的七言絕句兩種。
《國語辭典》:禽言  拼音:qín yán
1.禽鳥的鳴聲。唐。宋之問謁禹廟〉詩:「猿嘯有時答,禽言常自呼?!?br />2.一種詩體。由宋人梅堯臣所創(chuàng)。作者先依據(jù)禽鳥的鳴聲命名,再由名字引發(fā)聯(lián)想,抒寫情感。宋。蘇軾〈五禽言詩。敘〉:「梅圣俞嘗作四禽言。余謫黃州,寓居定惠院。繞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葦。春夏之交,鳴鳥百族,土人多以其聲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體作五禽言?!?/div>
《漢語大詞典》:琴操
(1).琴曲著錄。傳為 漢 蔡邕 所著。分上下兩卷,記述四十七個古琴曲的故事,是解說琴曲標題的第一部著作。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五:“昔 趙 殺 鳴犢 , 仲尼 臨河而漢,自是而返,曰:‘ 丘 之不濟,命也夫!’《琴操》以為 孔子 臨 狄水 而歌矣?!?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 陽 曰:‘侄素未讀《琴操》,實無所愿?!?十娘 曰:‘但隨意命題,皆可成調(diào)?!唬骸m所奏《颶風操》,不知可得幾日學?’”
(2).詩體名。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口號,有歌行,有樂府,有楚詞,有琴操?!?br />(3). 宋 時 杭州 名妓,與 東坡 相善。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名妓 月賓 ,嘗往來 漁洋山人 家,如 東坡 之於 琴操 也?!?/div>
《漢語大詞典》:今律
詩體名。始于 初唐 成熟于 中唐 的一種比較嚴密的詩歌格律。與尚未脫離古詩氣脈的“古律”相對而言。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古律,有今律?!?/div>
《國語辭典》:近體詩(近體詩)  拼音:jìn tǐ shī
包括絕句、律詩、排律等形式,約形成于唐代,相對于古體詩而言。聲韻有定則,且除排律外,句數(shù)都有限制。也稱為「今體詩」。
《漢語大詞典》:首尾吟
詩體名。詩的首句與末句相同。始于 宋 邵雍 《首尾吟》:“ 堯夫 非是愛吟詩,詩是 堯夫 春出時。一點兩點小雨過,三聲五聲流鶯啼。盃深似錦花間醉,車穩(wěn)如茵草上歸。更在太平無事日, 堯夫 非是愛吟詩。”后稱這類形式的詩為“首尾吟”。
《國語辭典》:古體詩(古體詩)  拼音:gǔ tǐ shī
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于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shù)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偶。簡稱為「古詩」。
《國語辭典》:四言詩(四言詩)  拼音:sì yán shī
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以四字為主,是中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
《國語辭典》:玉臺體(玉臺體)  拼音:yù tái tǐ
南朝陳徐陵編有玉臺新詠一書,內(nèi)容多纖巧艷麗之作,故后世稱纖麗之詩為「玉臺體」。簡稱為「玉臺」。
《國語辭典》:新體詩(新體詩)  拼音:xīn tǐ shī
一種詩體。形成于南朝齊武帝永明時,特講求聲律和對偶,為過渡到唐代近體詩的詩體。
《國語辭典》:永明體(永明體)  拼音:yǒng míng tǐ
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沈約、謝朓、王融等所創(chuàng)的詩體。特色是講究聲律,以四聲對應規(guī)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
分類:詩體
《國語辭典》:新詩(新詩)  拼音:xīn shī
1.新作的詩?!段倪x。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固?。杜甫解悶〉詩一二首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br />2.一種五四運動后流行的白話詩體。其特色除以白話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協(xié)韻,完全不同于古時作詩的體例規(guī)則,較為自由、活潑。也稱為「白話詩」、「現(xiàn)代詩」。
分類:詩作
《漢語大詞典》:七言律詩(七言律詩)
詩體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對仗及用韻,都有一定格律。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唐人七言律詩,當以 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span id="usw3hct" class="book">《紅樓夢》第三七回:“將這題目謄好,都要七言律詩,明日貼在墻上,他們看了,誰能那一個,就做那一個。”亦省作“ 七言律 ”。 元 楊載 詩法家數(shù)·律詩要法:“五言律難於七言律,七言下字較粗實,五言下字較細嫩。”紅樓夢第四八回:“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div>
《國語辭典》:十四行詩(十四行詩)  拼音:shí sì háng shī
詩體名。一種西洋詩的詩體。全詩分十四行,故稱為「十四行詩」。依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義大利式,每首分前八行、后六行兩段,前段敘述一件事情或提出一個問題,后段做總結或回答問題。一為英國式,每首分四段,最后兩行通常就前三段的內(nèi)容加以評論或總結。也稱為「商籟體」。
《漢語大詞典》:試帖詩(試帖詩)
詩體名。源于 唐 代,受“帖經(jīng)”、“試帖”影響而產(chǎn)生,為科舉考試所采用。其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 清 代試帖詩,格式限制尤嚴,內(nèi)容大多直接或間接歌頌皇帝功德,并須切題。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長達四十韻、四百字,故稱其‘鯤鯨噴迢遞’(有如長鯨大鯤,噴出的水氣長遠)。這是 唐 人應試詩的新形式,后人稱為‘試帖詩’?!?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jīng)〉》:“只有他書多,而且特別。制藝和試帖詩,自然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