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46,分77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魯語
秀語
華語
語從
寐語
閑語
同日語
閑言語
凡語
警語
謗語
鐸語
石語
語氣
語脈
《漢語大詞典》:魯語(魯語)
(1). 宋 時 蜀 人用以稱中原語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禮塔》詩:“耳畔逢人無魯語,鬢邊隨我是 吳 霜。”自注:“ 蜀 人鄉(xiāng)音極難解,其為 京洛 音,輒謂之‘虜語’?;蚴琴詡螘r以中國自居,循習至今不改也,既又諱之,改作‘魯語’。”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師古》詩:“遙知夢境尚京塵,啞咤滿船聞魯語?!弊宰ⅲ骸?蜀 人以中原語音為魯語?!?br />(2).指論語。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追遠之説, 魯 語存焉?!卑?,論語·學而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之說。
分類:中原語音
《漢語大詞典》:秀語(秀語)
秀美的語句。 宋 方岳 《深雪偶談》:“‘放了吏人無一事,坐看山鳥喫梅花?!耸切阏Z?!?/div>
分類:秀美語句
《漢語大詞典》:華語(華語)
(1).猶好話。文子·精誠:“昔 南榮趎 恥圣道而獨亡于己……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牢,是以明照海內,名立后世,智絡天地,察分秋毫,稱譽華語,至今不休,此謂名可強立也。”
(2).漢語。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而 彥鸞 ( 崔鴻 )修偽國諸史, 收 ( 魏收 ) 弘 ( 牛弘 )撰《魏》《周》二書,必諱彼夷音,變成華語,等 楊由 之聽雀,如 介葛 之聞牛,斯亦可矣?!?宋 范正敏 《遯齋閑覽·證誤》:“余嘗思之,蓋夷音無正音,用華語譯不能無訛謬。”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擬設繙譯書院議:“又或轉請西人之稍通華語者為之口述,而旁聽者乃為仿佛摹寫其詞中所欲達之意,其未能達者,則又參以己意而武斷其間?!?/div>
分類:漢語好話
《韻府拾遺 冬韻》:語從(語從)
戰(zhàn)國策魏使人因平原君請從于趙趙王不聽出過虞卿曰為入必語從
《漢語大詞典》:寐語(寐語)
夢話;說夢話。 宋 梅堯臣 《和元之述夢見寄詩》:“始知端正心,寐語尚不誑?!?元 馬臻 《春歸曲》:“百勞留春春不許,愁觜喃喃如寐語。”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談書》:“世人白晝寐語,公獨於寐中作白畫語,可謂常惺惺矣?!?/div>
《國語辭典》:閒語(閒語)  拼音:xián yǔ
1.私語、靜語?!妒酚洝>砥咂?。魏公子傳》:「公子再拜,因問。侯生乃屏人閒語。」《后漢書。卷一六。鄧禹傳》:「光武笑,因留宿閒語。」
2.對于他人的批評或不滿意的言語。如:「閒言閒語」。
《漢語大詞典》:同日語(同日語)
(1).同“ 同日而論 ”。漢書·息夫躬傳:“臣與 祿 異議,未可同日語也。”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妖人趙古元:“﹝ 劉天緒 ﹞逆謀顯著,此豈可同日語哉!” 蔡元培 《民族學上之進化觀》:“語言得文字之助,萬里以外,千載而后,均可傳達,較之利用面容手勢者豈可同日語耶?”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比起父親在萬船如蟻之中,將載著數(shù)百軍士的戰(zhàn)艦,駛進 廣州灣 ,自然不可同日語?!?br />(2).謂同樣說。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此可為知者道,未可與拘瑣齷齪之士同日語也?!?/div>
分類:同樣
《漢語大詞典》:閑言語(閒言語)
亦作“閑言語”。 空話;謊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迤逗得 鶯鶯 去,推探 張生 病。恁般閑言語,教人怎地信?” 凌景埏 校注:“閑言語,空話。這里指謊話?!?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何須你簸揚我貪杯酒浸頭,則你那閒言語説念的春風樹點頭。”
分類:空話謊話
《國語辭典》:凡語(凡語)  拼音:fán yǔ
普通通行的詞語?!稜栄?。釋詁》「如、適、之、嫁、徂、逝,往也」句下宋。邢炳。疏:「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
《國語辭典》:警語(警語)  拼音:jǐng yǔ
有警惕作用的詞句。《宋史。卷二六三。李穆傳》:「肅字季雍,七歲誦書知大義,十歲為詩,往往有警語?!?/div>
《漢語大詞典》:謗語(謗語)
猶謗言。后漢書·楊震傳:“今 趙騰 所坐激訐謗語為罪,與手刃犯法者有差。” 唐 柳宗元 《與蕭翰林俛書》:“謗語轉侈,囂囂嗷嗷。”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語智·楊廷和顧鼎臣》:“如論語‘無為而治’節(jié),孟子‘我非 堯 舜 之道’二句題,主司皆獲譴,疑‘無為’非有為,‘我非 堯 舜 ’四字,是謗語也。”參見“ 謗言 ”。
分類:謗言
《漢語大詞典》:謗言(謗言)
(1).怨恨、指責的話。左傳·成公十八年:“舉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所以復霸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爭資料·山東萊陽縣官民交戰(zhàn)事續(xù)聞》:“ 山東 萊陽縣 之役,謗言至今未已。”
(2).造謠中傷的話。孔叢子·陳士義:“王曰:‘假以自顯,無傷也?!瘜υ唬骸撛熘r言,以誣圣人,非無傷也。’” 明 李贄 《德業(yè)儒臣前論》:“今夫造為謗言,誣陷一家者,其罪誅。”《解放日報》1985.4.24:“還我清白之后,謗言不攻自破?!?/div>
《漢語大詞典》:鐸語(鐸語)
(1).演奏鐸舞時的擊鐸之聲。 唐 溫庭筠 《蔣侯神歌》:“ 巫娥 傳意托悲絲,鐸語瑯瑯理雙鬢。”
(2).檐鈴聲,風鈴聲。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 陳碧棲 仁玉 騷詞云:‘……羌有懷兮曷愬,風虛徐兮簷鐸語?!?/div>
《駢字類編》:石語(石語)
唐 皎然 酬秦系山人題贈 石語花愁徒自詫,吾心見境盡為非。
《國語辭典》:語氣(語氣)  拼音:yǔ qì
說話的口氣。有決定、商榷、疑問、驚嘆、祈使、命令等的分別。
《漢語大詞典》:語脈(語脈)
語言的脈絡;文理。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王臨川 語脈與 南豐 絶不相類。”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六·笨字義:“凡讀古人文字,務須平心易氣,熟察上下語脈,得其立言本意乃可。” 清 張爾岐 《蒿庵閑話》卷一:“今詳語脈,首句自為一事,重在無出鄉(xiāng)。”
分類:脈絡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