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83,分93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同語
危語
要語
發(fā)語
靜語
語轉(zhuǎn)
壯語
謾語
謾語
世語
讖語
褒語
雜語
語遲
微語
《漢語大詞典》:同語(同語)
“同日而語”的略語。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桂林臬署三異:“忠臣烈士,死不為猿鶴,即為神龍,豈花妖木客所可同語乎?”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二人者雖不可與公同語,然比之向時刺客取首延頸以授吏……若兩人矣?!眳⒁姟?同日而語 ”、“ 同日而論 ”。
《漢語大詞典》:危語(危語)
使人害怕的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桓南郡 與 殷荊州 語次,因共作了語……次復(fù)作危語。 桓 曰:‘矛頭淅米劒頭炊?!?殷 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 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 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span id="l7s0u5h" class="book">《明史·楊廷和傳》:“ 廷和 以其弱可脅也……詳言 江彬 反狀,以危語怵之。”
分類:害怕
《漢語大詞典》:要語(要語)
重要的話。 宋 葉適 《宗記序》:“佛學由 可 至 能 自為宗,其説蔓肆數(shù)千萬言, 永嘉 鮑埜 刪擇要語,定著百篇?!?/div>
分類:要語
《漢語大詞典》:發(fā)語(發(fā)語)
(1).說話,開口。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是以伊、惟、夫、蓋、發(fā)語之端也。焉、哉、矣、兮,斷句之助也?!?宋 程大昌 演繁露·秘書省書繁露后:“ 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為不可。’又曰:‘以赤統(tǒng)者幘尚赤,諸如此類,亦皆附物著理,無憑虛發(fā)語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謬也?!?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四:“ 修羊公 , 魏 人……后以道聞於上, 漢景帝 禮之,使止王邸中。數(shù)歲,道不可得,有詔問公何日發(fā)語,未幾牀上化為白石羊。”
(2).猶責怪。警世通言·喬彥杰一妾破家:“卻説 喬俊 合當窮苦,在 東京 沈瑞蓮 家,全然不知家中之事。住了兩年,財本使得一空,被虔婆常常發(fā)語道:‘我女兒戀住了你,又不能接客,怎的是了?’”
分類:責怪開口
《漢語大詞典》:靜語(靜語)
平靜地談話。 唐 白居易 《獨樹浦雨夜寄李六郎中》詩:“閑游預(yù)算分朝日,靜語多同待漏時?!?唐 賈島 《就可公宿》詩:“靜語終燈焰,餘生許嶠云。”
《漢語大詞典》:語轉(zhuǎn)(語轉(zhuǎn))
語音轉(zhuǎn)變。《方言》第三“蘇、芥,草也” 晉 郭璞 注:“漢書曰:‘樵蘇而爨’,蘇猶蘆,語轉(zhuǎn)也?!?span id="zspmfr5" class="book">《方言》第五“杷, 宋 魏 之間謂之渠挐,或謂之渠疏” 晉 郭璞 注:“語轉(zhuǎn)也。”
《國語辭典》:壯語(壯語)  拼音:zhuàng yǔ
1.豪邁的話語。《晉書。卷三七。宗室傳。譙剛王遜傳》:「彼不知懼而學壯語,此之不武,何能為也?!?br />2.壯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北部和南部兩個方言。以單音詞居多數(shù),以詞序和虛詞為主要語法手段。近來受漢語影響,吸收許多新漢語借詞,并產(chǎn)生一些新的語音和語法結(jié)構(gòu)形式。西元一九五五年創(chuàng)造以拉丁字母為基礎(chǔ)的文字。越南岱族和儂族的語言跟中國壯語十分相近。
《國語辭典》:謾語(謾語)  拼音:màn yǔ
謊言、亂說。明。陳繼儒《李公子傳》:「頃固以謾語誑君一杯酒耳,實不曉詩為何物。」
《漢語大詞典》:謾語(謾語)
(1).說謊話。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一:“ 光 年五六歲,弄青胡桃,女兄欲為脫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湯脫之。女兄復(fù)來,問脫胡桃皮者。 光 曰:‘自脫也。’先公適見,訶之曰:‘小子何得謾語?!?光 自是不敢謾語?!?span id="cvdlsp5" class="book">《明史·左良玉傳》:“ 馬士英 、 阮大鋮 用事,慮東林倚 良玉 為難,謾語修好,而陰忌之。”
(2).謊話。 郭希仁 《錢君定三傳》:“抵 青門 ,仰瞻城郭壯偉,嘆曰:古人謂攻城略地,殊非易事,向嗤為謾語,今乃信之?!?/div>
《漢語大詞典》:世語(世語)
(1).世俗的言論。《無量壽經(jīng)》卷下:“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明 劉基 《招隱》:“世語我不接,世士我不逢?!?br />(2).俗語。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唯 王 、 宋 著書,敘 元 、 高 時事,抗詞正筆,務(wù)存直道,方言世語,由此畢彰。而今之學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語傷淺俗。”
《國語辭典》:讖語(讖語)  拼音:chèn yǔ
預(yù)測吉兇,可為日后徵兆的話。清。洪升《長生殿》第一○出:「就里難言藏讖語,猜詩謎杜家何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后邊照應(yīng)將來,卻像是個讖語響卜,一毫不差?!?/div>
《漢語大詞典》:褒語(襃語)
亦作“褒語”。 褒獎的言詞。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建康頭陀》:“時同舍生十人,唯 邢之縡 者最負才氣,為一齋推重,適從外來,眾扣之,曰:‘也是箇官人?!詿o襃語?!?span id="knaifcz" class="book">《宋史·牟子才傳》:“帝曰:‘謫詞皆褒語,可更之。’ 子才 不奉詔?!?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 南京 六部都察院之長, 嘉靖 以前,有乞休及起用而辭者,往往奉旨不允而稱卿以留之……惟 林尚書 云同 一次稱卿,且有褒語為異恩?!?/div>
分類:褒獎言詞
《漢語大詞典》:雜語(雜語)
(1).主旨各異之語,各種學說。史記·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厥協(xié)六經(jīng)異傳,整齊百家雜語?!?張守節(jié) 正義:“ 太史公 撰史記,言其協(xié)于六經(jīng)異文,整齊諸子百家雜説之語,謙不敢比經(jīng)藝也?!?br />(2).指怪誕鄙俗之語。后漢書·襄楷傳:“其言以陰陽五行為界,而多巫覡雜語?!?span id="ftbnayf" class="book">《南史·荀伯子傳》:“ 伯子 少好學,博覽經(jīng)傳,而通率好為雜語,遨游閭里,故以此失清途?!?/div>
《韻府拾遺 支韻》:語遲(語遲)
潛確類書:楊元琰數(shù)歲未言,相者曰:語遲者神足必為重器。
分類:語遲
《漢語大詞典》:微語(微語)
(1).猶微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高司寇詩:“曠懷久矣推先輩,微語還堪悟后賢?!?清 昭梿 嘯亭雜錄·張文和之才:“ 鄂公 有所過失,公必以微語譏諷,使 鄂公 無以自容?!眳⒁姟?微辭 ”。
(2).細語。 馮雪峰 《雪峰寓言·鴆、鹯及鳥兒們和森林》:“鳥兒們睡得非常熟,但也聽到了森林的微語。”
分類:細語
《國語辭典》:微辭(微辭)  拼音:wéi cí
不直接說明,而用隱微方式批評的言辭。漢。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故卑身賤體,說色微辭,愉愉煦煦,終無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為也?!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徵圣》:「雖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挂沧鳌肝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