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146,分77頁顯示  上一頁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猇聲狺語
郤語
膝語蛇行
夏蟲語冰
下斷語
玄辭冷語
笑語滿谷
笑語指麾
歇后語
歇后迷語
小巢語鳳
呢喃細(xì)語
默默不語
默默無語
平家物語
《漢語大詞典》:猇聲狺語(猇聲狺語)
形容惡言叫罵。紅樓夢(mèng)第八七回:“妹生辰不偶,家運(yùn)多艱,姊妹伶仃,萱親衰邁。兼之猇聲狺語,旦暮無休?!?/div>
分類:惡言叫罵
《韻府拾遺 語韻》:郤語(郤語)
鬼谷子聞聲和音解仇斗郤綴去郤語攝心守義
《漢語大詞典》:膝語蛇行(膝語蛇行)
跪著說話,伏地而行。極言其畏服。 明 袁宏道 《徐文長傳》:“是時(shí)公督數(shù)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div>
分類:伏地畏服
《漢語大詞典》:夏蟲語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見聞,知識(shí)短淺。語本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shí)也。” 清 王韜 《六合將混為一》:“不審倚伏之機(jī),不明順逆之故,是猶醯鷄處甕,別有一天,夏蟲語冰,莫知其候也?!?span id="wznpdb2" class="book">《文選·孫綽〈游天臺(tái)山賦〉》:“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 李善 注:“言淺近小智,同乎夏蟲,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矯也。” 張銑 注:“夏蟲不知冬有寒冰,亦猶小智不識(shí)高道,故笑之?!?宋 梅堯臣 《中伏日永叔遺冰》:“巨塊置我前,凝結(jié)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類夏蟲疑。”
《漢語大詞典》:下斷語(下斷語)
作出判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九回:“在我們旁觀的呢,實(shí)在不敢下斷語?!?/div>
分類:出判判斷
《漢語大詞典》:玄辭冷語(玄辭冷語)
玄妙冷雋的言辭。 明 文璧 《〈南濠居士詩話〉序》:“詩話必具史筆, 宋 人之過論也。玄辭冷語,用以博見聞資談笑而已,奚史哉?”
分類:玄妙言辭
《分類字錦》:笑語滿谷(笑語滿谷)
穆員新安谷記春之日百花流鶯笑語滿谷迭相為主待人為賓
分類:
《漢語大詞典》:笑語指麾(笑語指麾)
謂一面談笑,一面指揮調(diào)度。 唐 韓愈 《杜君墓志銘》:“纂辭奮筆,渙若不思;公牒盈前,笑語指麾?!?/div>
《國語辭典》:歇后語(歇後語)  拼音:xiē hòu yǔ
一種漢語特有的隱語。通常由兩個(gè)部分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為引導(dǎo);后半部則像說明,為表達(dá)的重點(diǎn)。其特色在于使語言表達(dá)過程中,產(chǎn)生隱晦、恍悟與暫停、豁然的效果。若運(yùn)用得當(dāng),可使意念的說明詼諧靈動(dòng),妙趣橫生。如:「十五個(gè)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漢語大詞典》:歇后迷語(歇後迷語)
即歇后語。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春秋必待《傳》而后明,是歇后迷語矣!”參見“ 歇后語 ”。
分類:歇后語
《國語辭典》:歇后語(歇後語)  拼音:xiē hòu yǔ
一種漢語特有的隱語。通常由兩個(gè)部分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為引導(dǎo);后半部則像說明,為表達(dá)的重點(diǎn)。其特色在于使語言表達(dá)過程中,產(chǎn)生隱晦、恍悟與暫停、豁然的效果。若運(yùn)用得當(dāng),可使意念的說明詼諧靈動(dòng),妙趣橫生。如:「十五個(gè)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分類字錦》:小巢語鳳(小巢語鳳)
王逢 聽鄭廷美彈琴詩 何處春深云滿林,小巢并語梧花鳳。
分類:
《國語辭典》:呢喃細(xì)語(呢喃細(xì)語)  拼音:ní nán xì yǔ
不斷的小聲說話。《歧路燈》第三五回:「及至興官醒時(shí)哭了,紹聞聽南間尚呢喃細(xì)語,呼來時(shí),堂樓門已開了?!挂沧鳌膏?xì)語」。
分類:不斷聲說
《國語辭典》:默默不語(默默不語)  拼音:mò mò bù yǔ
沉靜不說一句話。《紅樓夢(mèng)》第三一回:「湘云舉目一驗(yàn),卻是文采輝煌的一個(gè)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語?!?/div>
《國語辭典》:默默無語(默默無語)  拼音:mò mò wú yǔ
默不作聲,不說一句話?!段拿餍∈贰返谝欢兀骸副娙寺犃怂?,一齊默默無語?!挂沧鳌负俸贌o語」。
《國語辭典》:平家物語(平家物語)  拼音:píng jiā wù yǔ
書名。原作三卷,于鐮倉初期編成,是日本軍紀(jì)物語的最高成就。全篇以佛教的因果、無常觀為基調(diào),敘述平家一族的榮華、沒落、以至滅亡。其行文的方式是在和漢混淆中,加上對(duì)話的散文體敘事詩編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