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383,分93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新語
圣語
語云
鶴語
蠻語
語燕
國語
轉(zhuǎn)語
語多
詩語
韻語
醉語
禽語
語音
語意
《國語辭典》:新語(新語)  拼音:xīn yǔ
1.新的話題、語詞。唐。杜甫解悶〉詩一二首之六:「即今耆舊無新語,謾釣槎頭縮項(xiàng)鳊?!?br />2.書名。漢陸賈著,二卷,十二篇。漢代子書中,以《新語》最純最早,貴仁義,賤刑威,卓然儒者之言。
《漢語大詞典》:圣語(聖語)
皇帝或圣人的言語。 宋 張先 《天仙子·公擇將行》詞:“坐治 吳州 成樂土,詔卷風(fēng)飛來圣語?!?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是皆宰執(zhí)因奏事暇,親聆圣語如是?!?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三:“論語:‘如其仁,如其仁?!?孔 傳曰:‘誰如 管仲 之仁?’ 朱子 因之,謂‘誰如其仁者?’於‘如’字上加一‘誰’字,便是增益圣語矣。”
《漢語大詞典》:語云
常言道。例如: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動(dòng)吾幼以及人之幼”。——·林覺民《與妻書》
分類:常言言道
《漢語大詞典》:鶴語(鶴語)
(1).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 晉 太康 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見二白鶴語於橋下曰:‘今茲寒,不減 堯 崩年也?!妒秋w去。”后以“鶴語”謂鶴壽長而多知往事。 唐 崔湜 《幸白鹿觀應(yīng)制》詩:“鸞歌無歲月,鶴語記春秋?!?清 趙執(zhí)信 《清明后大雪》詩:“泠泠鶴語溯 唐 堯 ,卯酒微曛抵敝貂?!?br />(2).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shí)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焙笠蛞浴苞Q語”指勸人學(xué)仙。 唐 李端 《游終南山因寄蘇奉禮士尊師苗員外》詩:“雞聲傳洞遠(yuǎn),鶴語報(bào)家遲。童子閑驅(qū)石,樵夫樂看棋?!?明 游潛 《獨(dú)眺》詩:“空城留鶴語,千歲幾來歸?!?br />(3).鶴的鳴聲。 唐 姚合 《寄孫路秀才》詩:“潮去蟬聲出,天晴鶴語多?!?/div>
《漢語大詞典》:蠻語(蠻語)
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言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郝隆 為 桓公 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huì)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 隆 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云:‘娵隅躍清池。’ 桓 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桓公 曰:‘作詩何以作蠻語?’ 隆 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唐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詩:“ 楚 歌催晚醉,蠻語入新詩?!?明 王世貞 《曲藻》:“不可作者:俗語、蠻語、謔語、嗑語、市語、方語、書生語、譏誚語。” 林景行 《日夕睡起繞籬愴念歸而有作》詩:“昏燈且校篇,蠻語待強(qiáng)記。”
《漢語大詞典》:語燕(語燕)
鳴叫的燕子。 前蜀 牛嶠 《菩薩蠻》詞:“舞裙香暖金泥鳳,畫梁語燕驚殘夢(mèng)?!?宋 晏殊 《迎春樂》詞:“被啼鶯語燕催清曉。正好夢(mèng),頻驚覺。”
分類:鳴叫燕子
《國語辭典》:國語(國語)  拼音:guó yǔ
1.全國統(tǒng)一使用的標(biāo)準(zhǔn)語,有別于方言。
2.本國特有的語言。如清代稱滿洲語為「國語」。
3.書名。春秋時(shí)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別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事跡,自周穆王起,至魯?shù)抗?,共歷五百馀年,為一分國紀(jì)事之史。也稱為「春秋外傳」。
《國語辭典》:轉(zhuǎn)語(轉(zhuǎn)語)  拼音:zhuǎn yǔ
1.改變?cè)瓉碚Z句之意,而另作一語。
2.禪師啟悟弟子時(shí)所提的問題,有時(shí)問題是由弟子提出反問禪師?!斗鸸魑蚨U師碧巖錄》卷一○:「請(qǐng)禪客各下一轉(zhuǎn)語?!埂肚迤缴教迷挶尽;艮I蓮女成佛記》:「堂頭大和尚,我有一轉(zhuǎn)語,敢問和尚則個(gè)?!挂卜Q為「轉(zhuǎn)話」。
3.訓(xùn)詁學(xué)上指因時(shí)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導(dǎo)致語音發(fā)生變化的詞語。
4.書名。清戴震撰,二十章。內(nèi)容為探尋漢語語源之作。書已失傳,《戴東原集》中收有〈轉(zhuǎn)語二十章序〉。
《韻府拾遺 歌韻》:語多(語多)
薛能詩:坐久仆頭出。語多僧齒寒。
《漢語大詞典》:詩語(詩語)
詩的語言。漢書·禮樂志:“其威儀足以充目,音聲足以動(dòng)耳,詩語足以感心,故聞其音而德和,省其詩而志正,論其數(shù)而法立?!?宋 劉攽 《和楊十七傷蘇子美》:“窮途詩語尤慨慷,暮年筆法加豪逞?!?郭沫若 《我的作詩的經(jīng)過》:“詩語的定型反復(fù),是受著 華格訥 歌劇的影響。”
《國語辭典》:韻語(韻語)  拼音:yùn yǔ
押韻的語句。指詩、詞、曲等。《南史。卷一九。謝靈運(yùn)傳》:「嘗于江陵寄書與宗人何勖,以韻語序義慶州府僚佐?!?/div>
《漢語大詞典》:醉語(醉語)
醉后的胡言。 唐 盧綸 《無題》詩:“高歌猶愛思?xì)w引,醉語惟夸漉酒巾。” 宋 江休復(fù) 《江鄰幾雜志》:“ 宋 次道 集 顏魯公 文為十五卷,詩才十八首,多是 湖州 宴會(huì)聯(lián)句詩,公必在其間,又有大言、小言、樂語、滑語、讒語、醉語?!?明 王世貞 《亂后初入?yún)巧岬苄∽谩?/a>詩:“不堪追往昔,醉語亦傷神?!?/div>
《漢語大詞典》:禽語(禽語)
鳥語;鳥鳴。 宋 趙師秀 《春晚即事》詩:“春深禽語改,溪落岸沙高?!?/div>
分類:鳥鳴
《國語辭典》:語音(語音)  拼音:yǔ yīn
1.說話的聲音。如:「語音清晰」。
2.字在口語中所念的音。相對(duì)于讀音而言。如「百姓」的讀音為ㄅㄛˊ ㄒㄧㄥˋ,語音為ㄅㄞˇ ㄒㄧㄥˋ。
《國語辭典》:語意(語意)  拼音:yǔ yì
話中所包含的意思。宋。朱熹 跋歐陽文忠公帖:「前輩交情篤厚,語意真實(shí),于此可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