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7詞典 1分類詞匯 26
《漢語大詞典》:討示(討示)
猶請示。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酬答書札》:“如鄰邑同寅,鄰紳遠(yuǎn)友,差人投書,著柬房置簿,挨次登號,先具稟單討示。”
分類:請示
《國語辭典》:奏請(奏請)  拼音:zòu qǐng
古代臣子向君王上奏建議、請示?!稘h書。卷三四。彭越傳》:「呂后令其舍人告越復(fù)謀反。廷尉奏請,遂夷越宗族?!埂度龂萘x》第九回:「卿不候奏請,輒入長安,意欲何為?」
《國語辭典》:請事(請事)  拼音:qǐng shì
請求指示如何處理事情。《儀禮。士昏禮》:「擯者出請事,入告。」《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div>
《漢語大詞典》:不請(不請)
不必請示。漢書·五行志上:“上思 仲舒 前言,使 仲舒 弟子 呂步舒 持斧鉞治 淮南 獄,以春秋誼顓斷於外,不請。既還奏事,上皆是之?!?顏師古 注:“不請者,不奏待報(bào)?!?/div>
《漢語大詞典》:上請(上請)
(1).向上級請求或請示。韓非子·二柄:“ 田常 上請爵祿而行之羣臣。” 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公將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國,不足於資,宜上請,安有賣官以受錢邪?’”元史·河渠志一:“眾議紛紜,互陳利害,當(dāng)事者疑惑不決,必上請朝省?!?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太常博士》:“即如廢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將相列名上請,必曰:臣 敞 等,謹(jǐn)與博士議云云。其重之如此?!?br />(2). 唐 宋 禮部試士出試題,準(zhǔn)舉子進(jìn)問題意,謂之“上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 唐 禮部試詩賦題,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為之,故舉子皆得進(jìn)問題意,謂之上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知貢舉等官,於廳前備香案穿秉而拜,諸士人皆答拜。方下簾幙,出示題目于廳額。題中有疑難處,聽士人就簾外上請。”
《漢語大詞典》:中覆
(1).朝廷的批復(fù)。漢書·馮唐傳:“賞賜決於外,不從中覆也。” 顏師古 注:“覆謂覆白之也?!?宋 蘇舜欽 《己卯冬大寒有感》詩:“近聞邊方奏,中覆多沉沒?!?br />(2).向朝廷請示。新唐書·鄭畋傳:“事有機(jī)急,不可中覆,請便宜從事。”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四年:“臨機(jī)趨變,安用中覆。”
《漢語大詞典》:咨稟(諮稟)
(1).請示、稟報(bào)。后漢書·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內(nèi)外諮稟,事同成人。”南史·臧質(zhì)傳:“時(shí) 孝武 自攬威權(quán),而 質(zhì) 以少主遇之,刑政慶賞,不復(fù)諮稟朝廷?!?span id="v6yq61i" class="book">《舊唐書·高崇文傳》:“ 崇文 不通文字,厭大府案牘諮稟之繁?!?br />(2).請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下·求那跋摩:“初, 跋摩 至 京 , 文帝 欲從之受《菩薩戒》,會(huì)虜寇侵疆,未及諮稟,奄而遷化?!?唐 智昇 開元釋教錄卷四:“ 龍光 道生 慧解洞微,亦入 關(guān) 諮稟?!?/div>
《漢語大詞典》:先請(先請)
事先請示。后漢書·黨錮傳·李膺:“ 膺 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陽 獄。受辭畢,即殺之。 讓 訴冤於帝,詔 膺 入殿,御親臨軒,詰以不先請便加誅辟之意?!?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 建武 三年,詔曰:‘吏不滿百石,下至墨綬長相,有罪先請?!?朔 為縣令,法應(yīng)先請,然后加刑也?!?/div>
《國語辭典》:咨請(咨請)  拼音:zī qǐng
1.公文用語。平行單位間互相商請意見。
2.法條用語。例如總統(tǒng)根據(jù)《憲法》第69條咨請立法院召開臨時(shí)會(huì)。
《國語辭典》:詳文(詳文)  拼音:xiáng wén
舊時(shí)官吏對上級官員的文書?!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干俦?jù)著蕭云仙的詳文,咨明兵部?!?/div>
《漢語大詞典》:疑奏
(1).呈報(bào)疑難案件的奏章。漢書·兒寬傳:“還至府,上畜簿,會(huì)廷尉時(shí)有疑奏,已再見卻矣,掾史莫知所為。”
(2).謂把未經(jīng)判決的疑難案子上奏請示。魏書·刑罰志:“於是事無大小,皆令據(jù)律正名,不得疑奏?!?/div>
《漢語大詞典》:讞奏(讞奏)
將審理案件的情況向朝廷上報(bào)和請示。南齊書·百官志:“僕射掌朝軌,尚書掌讞奏。”
《漢語大詞典》:稟辭(稟辭)
舊指官員赴外地任所前,謁見長官請示辭行。《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你如何不稟辭 河伯 ,也去跳 龍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tái)給他一個(gè)到 通州 勘荒的差使,當(dāng)天奉了札子,當(dāng)天就稟辭去了?!?span id="l0uhzq0" class="book">《老殘游記》第七回:“ 老殘 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將行李裝好,候 申東造 上衙門去稟辭?!?清 容閎 《西學(xué)東漸記》第十四章:“余籌備既畢,乃稟辭 曾督 ,別諸友而首途?!?/div>
《漢語大詞典》:進(jìn)請(進(jìn)請)
進(jìn)奏并請示。陳書·后主張貴妃傳論:“是時(shí), 后主 怠於政事,百司啟奏,竝因宦者 蔡脫兒 、 李善度 進(jìn)請, 后主 置 張貴妃 於膝上共決之?!?/div>
分類:請示
《漢語大詞典》:訊報(bào)(訊報(bào))
(1).謂文書信函。 宋 陳傅良 《右奉議郎新權(quán)發(fā)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狀》:“自著抄書及造次訊報(bào),字畫不以行草?!?br />(2).謂稟示,請示。 清 王晫 今世說·政事:“ 王阮亭 為 揚(yáng)州 法曹,地殷務(wù)劇,賓客日進(jìn)。早起坐堂皇,目覽文書,口決訊報(bào),呼謈之聲沸耳,案牘成於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