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4—1127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字彥成。譚章子。哲宗元符三年進士。時王氏學盛行,世績置其書不觀。又中詞學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不附蔡攸、梁師成。久次不遷。官吏部,幸臣妄引恩澤任子,持不與。擢中書舍人,上言謹命令、惜名器等六事,為當路所疾。進給事中兼侍讀,改禮部侍郎。金騎南下,扈車駕至金帥帳,以十害說其用事者,金人聳聽。張邦昌令直學士院,稱疾不起。以憂卒。建炎初追謚端潔。有文集及《易傳》、《奏議》、《外制》、《師陶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譚世績(一○七四——一一二七),字彥成,潭州長沙(今湖南長沙)人。元符三年第進士,教授郴州,又中詞學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后為司門員外郎、遷吏部,后擢中書舍人,言為當路所疾,以徽猷閣待制知婺州。進給事中兼侍讀,改禮部侍郎。張邦昌僭國,令直學士院,稱疾不起。建炎元年以憂卒,年五十四,贈端明殿學士。有《易傳》十卷、《本朝宰執(zhí)表》八卷、文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七有傳,又見《宋史》卷二○二、二○三、二○八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譚綸,茶陵(今屬湖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刈嗝M士(清嘉慶《茶陵州志》卷一六)。

人物簡介

簡介
政和七年(1117)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宣和七年(1125)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
譚銳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宣和二年(1120)任雷州知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四○
譚稹,徽宗朝內(nèi)侍。宣和二年為兩浙制置使討方臘,四年以常德軍節(jié)度使為太尉,五年為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旋加檢校少傅。六年落太尉。建炎改元,詔與蔡京、童貫等永不收敘。見《宋史》卷二二《徽宗紀》四、卷二三《欽宗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長沙人。徽宗政和五年進士。張邦昌以為屯田郎中,力拒之。高宗紹興四年知筠州事,歲饑民不能輸,請罷征,監(jiān)司督益急,坐降秩。致仕歸,民立祠祀之,號曰古譚。
全宋詩
譚申,長沙(今屬湖南)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進士(《宋元學案補遺》卷六)。張邦昌辟為屯田郎中,不拜。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知筠州,后知端州。致仕歸鄉(xiāng),民祠其所居之地曰古潭。事見清同治《長沙縣志》卷二三。今錄詩二首。
譚兗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建炎二年(1129)任鄧州知州。
譚希莊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建炎四年(1130)任全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鎮(zhèn)江府金壇人,字勝中,一作勝仲?;兆谡投?一作八年)進士。授宣州大平丞,泰州興化令,以平盜功改通判邵州。高宗紹興七年為宗正丞。終秘書少監(jiān)。善為詩,尤工絕句。有《華陽居士集》。
全宋詩
譚知柔,字勝仲,金壇(今屬江蘇)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授宣州太平丞,歷知泰州興化,江州德安、衡州茶陵縣。以平黃岡盜功通判邵州。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為宗正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二),兼權(quán)禮部郎官,官終秘書少監(jiān)。有《華陽居士集》,已佚?!?a target='_blank'>京口耆舊傳》卷八、《南宋館閣錄》卷七、元《至順鎮(zhèn)江志》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 【介紹】: 金女真人,本名斜也。熙宗時以告吳十反,超授龍虎衛(wèi)上將軍,封譚國公,出為太原尹。以贓免。海陵時,以其為徒單后父,官至太師,封梁晉國王。卒謚忠。
譚知默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二年(1142)任太府寺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譚宗,韶州樂昌(今廣東樂昌)人。紹興八年進士。紹興間曾為南恩州教授。見雍正《廣東通志》卷三一,民國《陽江縣志》卷三六。
譚璨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三
譚璨,紹興中內(nèi)侍。見《中興禮書》卷一○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譚篆,字拂云,號天池,仙井監(jiān)仁壽(今四川仁壽)人,望子。紹興中進士,父子皆以文章名世。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選舉六五、卷一五一人物四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3—1185 【介紹】: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元詩選
處端,一名玉,號長真子,東牟人也。生而穎異,善草隸書。大定丁亥重陽,全真開化真人王哲飛錫仙游,以往契夙緣,訪尋知友。于東牟得處端及丹陽子馬鈺,于東萊掖水得長生子劉處玄,于登州棲霞得長春子丘處機,所謂譚、馬、丘、劉是也。從游抵夷門,真人付以口訣而逝。處端與三子挈徒西至終南山,即真人舊隱,傳襲其道,十有馀年,嗣后各從所之。處端往來于洛川之上,行化度人,所至云集。其歌詠舉筆即成,同里范懌德裕謂其包藏妙用,敷暢真風,引人歸善,甚有益于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