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蕭漢(?—1643年),字云濤,號象石,江西南豐縣人,明末官員。崇禎三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官湖廣鐘祥縣知縣。崇禎十六年(1643年)抵御李自成,城破被俘,誓死不屈。賊不忍殺,將其禁錮在空屋之中。蕭漢絕食數日,在墻壁題詩而死。賊欽佩其忠義,準備棺木為其裝殮。
人物簡介
【生卒】:?—1644 【介紹】: 明贛州府贛縣人,字子占。萬歷中官河間府通判。天啟元年上屯政條議,升河間府屯田同知。力贊左光斗恢復屯政之議。魏珰柄政,告歸。后起為員外郎。甲申之變,自殺。
人物簡介
朱儀(?—1644年),字象先,寧國府涇縣人。朱儀是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賜特用出身,獲授嘉定知州。張獻忠攻打四川,人民不安,都勸他離去,他堅持不走;張獻忠軍隊來到,多人攻城。他束起野草灌油,焚燒后投擲,城破后再次修復。。張獻忠生氣,因此攻得越來越急;城中弓箭和糧食用盡,朱儀對兒子朱命錫說:「大義不過君親,不可以為不義屈服?!蛊拮雍蠆^然說:「臣死君是忠。子死父是孝。臣妾不能只為夫君守節(jié)!」用金簪刺喉而死。朱儀穿起朝服向北拜,命家人拿起火炬,和命錫及胡氏尸體自焚而死;朱儀生前也擅長文章和書法。
人物簡介
劉彝鼎,號象鉉,陜西延安府綏德州和市里人。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三年授朝邑縣知縣,四年本省同考。五年十二月調繁鄒縣令,士民思德,立生祠城西,有浙江巡撫張延登撰記。七年二月考滿,擢戶部山西司主事,二年五月督理山西大同糧儲,三年七月升山西大同道兵備僉事,六年八月,忤內宦被逮問遣戍,后釋歸。值李過陷榆林,長子劉廷杰戰(zhàn)死鼓樓下,侄子劉廷夔投云巖閣死,賊銜之,乃復迫彝鼎起,令曰:從則擢高官,不從則與子侄同死。彝鼎曰:吾受恩君父,義不辱朝廷,寧甘與子侄同死。賊相語曰:此輩視死真如歸,殺之反遂其愿,不如囚之使受活罪。于是杖縛解西安,至蒲城,軍校少懈得脫,剪須易姓名,授生徒洛川。順治初以閑歸,老晚運坎坷,聞者憐之,然其后自廷杰而下,廷亮、廷向、廷顧、廷勃及祖愚、大年、嗣孔、沛年、瑤、瀛、沄、沅,明經科名歷五世相繼,支庶蕃衍,食廩餼、列黌序者,更夥人,又皆謂忠義報。
人物簡介
【生卒】:?—1645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幼哲。盧象升弟。崇禎十六年進士。官中書舍人。清兵破南京,自殺。維基
盧象觀(?—1645年),字幼哲,直隸宜興縣張渚鎮(zhèn)茗嶺(今江蘇宜興市)人,祖籍江南東道鄞縣(今浙江寧波),明末政治人物。明末大將盧象升之弟。崇禎壬午應天解元,聯捷進士。弘光時在宜興抗清不利,自刎殉國。兄長盧象升,為明末抗清名將。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解元。崇禎十六年(1643年)聯捷癸未科進士,授江西金溪縣知縣;次年甲申之變,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弘光帝自立于金陵,授象觀中書舍人。象觀后流落到宜興。清軍將至,盧象觀在宜興孔廟明倫堂集合眾人,懸掛明太祖、明成祖畫像,打算起兵反抗。清軍一至,眾鄉(xiāng)民反而投降。象觀又散盡家產,募兵數百人。洪承疇再三勸降,被象觀所拒。象觀被流矢射傷,自臉頰貫穿耳部,掉落二齒。清兵駐戴埠,象觀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于新橋,身死不倒。
人物簡介
伍承載,字象坤,號華武,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江西鄉(xiāng)試四十五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會試十六名,三甲二百九十名進士。兵部觀政,三年改泉州府教授,五年升國子監(jiān)博士,七年升南京兵部主事,崇禎二年升員外,每按籍清冊,悉軍運之苦,專疏條論,謂漕非灑帶無以解焚艘之厄,田非清丈無以蘇虛荒之苦。得旨次第行之。崇禎三年升祠祭司郎中,四年三月為云南僉事,臨安兵備道。崇禎十四年起官廣西按察司武緣道僉事。
人物簡介
【生卒】:?—1646 【介紹】: 明廣東東莞人,字麗南。崇禎元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榷稅淮安,以清操聞,累遷饒州知府,以忤巡按御史,被劾降官。后遷湖南道副使。南明永歷帝立,征調土兵至梧州,遇清兵,戰(zhàn)死。全粵詩·卷六四○
陳象明,字麗南。東莞人。明思宗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官至湖廣副使。著有《塵外賞》?!?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田芳(?—1647年),字象峰,山西汾州府孝義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田芳是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第五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進士,擔任河南歸德府知府,轉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出為陜西督糧參議,歷河南睢陳副使、江西督學僉事。弘光時,升任太常寺卿,桂王朱由榔監(jiān)國后改官太仆寺卿,有廉正聲譽;永歷元年(1647年)永歷帝自平樂東行,他和鄭封在梧州等待,不久瘴病爆發(fā),二人都暴斃,葬在長老寨。
人物簡介
徐大儀(1587年—1644年),字象卿,號太生,江西廣信府貴溪縣民籍。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禮部觀政。四年補授南京武學教授,五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六年升刑部四川司主事,天啟七年丁卯四月代丁艱的貴州主考官林曾典試貴州。崇禎二年(1629年)升刑部廣西司員外郎、貴州司郎中,四年降職為都察院經歷,五年升南職方司員外郎、郎中,六年遷知寧國府。崇禎八年(1635年)乙亥補兩淮鹽運使,鹽課夙逋,大儀立法,置窩給引,鹽行課足,以廉明著績,十一年(1638年)超升淮海兵備道參政。剛直忤時,十三年左遷廣西蒼梧道參議,十五年升云南副使,因征猺有功,賜大中大夫、太仆寺卿,三品誥命。時事變更,隱居上清環(huán)秀宮,匯集縣志,數年而沒。著有《詩經補注》六卷。
人物簡介
王象云,初名象需,山東新城縣(今桓臺縣新城鎮(zhèn))人。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士,歷任大同縣、永清縣知縣。崇禎二年(1629年)冬,皇太極帶兵入關,永清被圍,象云組織堅守,城池不失。因功徵授御史。崇禎四年春(1631年),上疏彈劾王永光推用巡撫之謬,又激烈彈劾周延儒、溫體仁。崇禎帝雖然不用其言,亦未治其罪。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參議。
人物簡介
衛(wèi)先范,字象極,自號樗櫟子,陜西西安府韓城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父衛(wèi)王道,篤志理學,著有《宗極論》。三歲時雙親亡故,由仲兄衛(wèi)先烈撫養(yǎng)。七歲入學,學績名列前茅。因家貧,數度輟學,后得師友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yè)。萬歷四十三年乙卯舉于鄉(xiāng),出新安呂維祺之門。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初令太平,調繁襄陵,攝篆臨汾,又攝太平。襄有河患,先范浩浮梁,民稱曰衛(wèi)公橋。又加意作人,談經課藝,名儒多出其門。天啟五年乙丑(1625年),擢吏部主事,胥吏假印為蠹,光范至,首厘之,以忤魏珰告歸。家居十二年,崇禎十年丁丑(1637年)起考功司主事,升稽勛司員外郎,轉文選郎中,嚴絕私交,毅然以簡賢為己任,時有鐵板釘子之謠。內珰馬化龍欲有所托,先范峻拒之,遂中傷去,貧不能出都,涿鹿馮公贈一個金,始克抵里。李自成入關中,走河東山谷,旋為所系,以追餉,備極毒刑。會諸賊敗散,始以殘年得歸。順治二年,清廷遣官徵辟不就,終守丘園,年八十二終于嚴谷,私謚貞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宣城人,字大美。文章初為陳子龍所推重,晚年與施閏章相友善。家貧,好交游,客至每質衣具酒。有《來諗居集》等。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二
蔡蓁春,字大美,又字象山,號芹溪,宣城人。諸生。有《來認居詩》。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號玉淵。年十八,教授里中。北游京師,考察邊塞形勢,以親老而歸。有《海虞別乘》、《寧夏兵變紀略》、《水利圖說》、《青烏雜著》、《選日要刪》等。卒年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