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進士(進士)  拼音:jìn shì
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士科,唐宋因之,其時凡舉人試于禮部合格者,稱為「進士」。明、清之制,會試中式,殿試后賜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皆通稱為「進士」?!都t樓夢》第二回:「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縣?!?/div>
《國語辭典》:小試(小試)  拼音:xiǎo shì
1.稍微試一下?!妒酚?。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
2.科舉時代選拔秀才的考試。也稱為「小考」。
《國語辭典》:小考  拼音:xiǎo kǎo
1.舊時科舉時代稱選拔秀才的考試為「小考」。《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再過幾年,連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好歹在家里安安分分的讀書,用上兩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也稱為「小試」。
2.目前各級學校在學期中隨堂舉行的臨時測驗。有別于期中、期末等大考。
《漢語大詞典》:公薦(公薦)
宋 代臺閣近臣推薦貢舉人,謂之“公薦”。續(xù)資治通鑒·宋太祖乾德元年:“故事,每歲知貢舉官將赴貢院,臺閣近臣得薦抱才藝者,號曰公薦?!?/div>
《國語辭典》:制舉(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選舉人才的方法?!豆茏印V婧稀罚骸搞^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賢佐之制舉也?!?br />2.唐朝科舉的一種,由天子親試。《宋史。卷一五六。選舉志二》:「制舉無???,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親策之?!?/div>
《國語辭典》:發(fā)解(發(fā)解)  拼音:fā jiè
唐宋時,凡應貢舉者,由所在州縣解送至京,稱為「發(fā)解」。明清稱鄉(xiāng)試考上舉人為「發(fā)解」?!队魇烂餮浴>矶?。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三歲發(fā)解,連科及第?!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缸愿呦壬l(fā)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卻不曾到京師一晤?!?/div>
《漢語大詞典》:一適(一適)
(1).一度貢舉或推薦。 漢 劉向 說苑·修文:“諸侯三年一貢士,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尊賢,三適謂之有功。”漢書·武帝紀作“壹適”。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適,得其人?!?br />(2).一種快意之事。北齊書·邢子才傳:“有書甚多,而不甚讎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br />(3).一往。宋史·公主傳·神宗十女:“ 徐國長公主 歲時簡嬉游,十年間,惟一適 西池 而已?!?br />(4).一概適合。朱子語類卷三:“ 原思 之辭常祿,使其茍有餘,則分諸鄰里鄉(xiāng)黨者,凡取予一適於義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御試(御試)
殿試??婆e時代,帝王于宮殿內考試貢舉之士。 宋 龔鼎臣 東原錄:“時 庠 ( 黃庠 )以疾不能就御試,旣愈,陳述於貢院?!?span id="2gbxpiz"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自來御試賦題,皆士人嘗擬作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四·旂音:“ 康熙 己未,御試博學鴻儒, 施愚山 侍講卷閣擬一等,上親閲定名?!?/div>
《漢語大詞典》:貢部(貢部)
主持貢舉的部門。宋史·范質傳:“舉進士時, 和凝 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 質 所試文字,重之?!?/div>
《國語辭典》:復試(複試)  拼音:fù shì
有些考試分成兩階段,第二階段稱為「復試」。如:「本研究所入學考試,第一階段初試為筆試,第二階段復試為面試。」
《國語辭典》:摭言  拼音:zhí yán
書名。五代王定保撰,十五卷。敘述唐代的貢舉制度及摭拾社會軼聞。也稱為「唐摭言」。
《漢語大詞典》:府解
唐 代府州貢舉士子會試于京師稱為府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爭解元:“ 高貞公 郢 就府解后,時試官別出題目曰《沙洲獨鳥 賦 》。 郢 援筆而成?!?/div>
《漢語大詞典》:漕試(漕試)
宋 貢舉考試方式之一。 景祐 年間,命各路轉運司類試現任官員親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轉運司類聚本路現任官所牒送隨侍子弟和五服內親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舉人、宗女夫等,舉行考試,試法同州、府解試。漕試合格,即赴省試。 宋 趙升 朝野類要·舉業(yè)有“漕試”條。宋史·選舉志二:“ 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諸路漕試,合國子試,兩項科舉及免舉人,不下千數?!?紹定 間,以漕試、胄試無親可避者亦許試,或謂時相徇於勢要子弟故也?!?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歐陽文忠文:“ 茅 云:‘舉進士何以得讓?’按:舉進士乃漕試也?!?/div>
《漢語大詞典》:壹適(壹適)
一度貢舉或推薦。漢書·武帝紀:“ 元朔 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壹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眳⒁姟?一適 ”。
《漢語大詞典》:一適(一適)
(1).一度貢舉或推薦。 漢 劉向 說苑·修文:“諸侯三年一貢士,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尊賢,三適謂之有功?!?span id="rscxnd9" class="book">《漢書·武帝紀》作“壹適”。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適,得其人?!?br />(2).一種快意之事。北齊書·邢子才傳:“有書甚多,而不甚讎校。見人校書,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書至死讀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誤書思之,更是一適。’”
(3).一往。宋史·公主傳·神宗十女:“ 徐國長公主 歲時簡嬉游,十年間,惟一適 西池 而已?!?br />(4).一概適合。朱子語類卷三:“ 原思 之辭常祿,使其茍有餘,則分諸鄰里鄉(xiāng)黨者,凡取予一適於義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群見(羣見)
舊時諸貢舉人到闕入對之謂。 唐高祖 長壽 二年十月始詔舉人元日隨物入貢,此貢人群見之始。見 宋 王溥唐會要卷七六。 宋 沈括 夢溪筆談·人事:“舊制天下貢舉人到闕,悉皆入對,數不下三千人,謂之羣見?!?
《漢語大詞典》:召貢(召貢)
征召貢舉。文選·蔡邕〈郭有道碑〉:“委辭召貢,保此清妙?!?張銑 注:“召貢,謂舉也。”
分類:征召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