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頌(三頌)
詩經(jīng)中的《魯頌》、《周頌》、《商頌》,合稱三頌。其中多為貴族祭祀、祈福之樂章。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但不知 孔子 之所讚嘆忘肉, 季札 之所謂如天之無不覆,如地之無不載者,將謂其聲音耶?抑因聲而想其政治耶?抑聲中之詞義深美,如所謂《三頌》者耶?”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頤志齋叢書》:“譜其所闕《三頌》之譜,而未別為總譜。”
《漢語大詞典》:國胄(國胄)
帝王或貴族的子弟。 晉 潘岳 《閑居賦》:“右延國胄,左納良逸。”晉書·慕容廆載記:“ 平原 劉讚 儒學(xué)該通,引為東庠祭酒,其世子 皝 率國胄束脩受業(yè)焉。”舊唐書·太宗紀(jì)下:“詔以 左丘明 ……等二十一人,代用其書,垂於國胄,自今有事於太學(xué),并命配享 宣尼 廟堂?!?/div>
《國語辭典》:傅母  拼音:fù mǔ
古代負(fù)責(zé)輔導(dǎo)、保育貴族子女的婦人。猶今之保姆?!队魇烂餮?。卷二四。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崔烈討了傅母的人情,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div>
《漢語大詞典》:絺冕
古代貴族用的有繡飾的禮帽。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制絺冕以祭社稷也?!?/div>
分類:貴族禮帽
《國語辭典》:權(quán)家(權(quán)家)  拼音:quán jiā
1.有權(quán)勢的人?!赌鲜?。卷二六。袁湛傳》:「昂依事劾奏,不憚權(quán)家,當(dāng)時號為正直?!?br />2.精通兵法的人、兵法家?!段倪x。曹植。又贈丁儀王粲詩》:「權(quán)家雖愛勝,全國為令名?!?/div>
《漢語大詞典》:甲舍
舊時豪門貴族的宅第。漢書·胡建傳:“ 蓋主 怒,使人上書告 建 侵辱長公主,射甲舍門。” 顏師古 注:“甲舍即甲第,公主之宅。”
《國語辭典》:爵士  拼音:jué shì
英國貴族的榮銜。約可分為四種:一為世襲爵士,指貴族長子繼承的爵位。二為授與爵士,凡對國家具有卓越貢獻者均可獲得賜封。三為宗教爵士,如英國主教可受封。四為法律爵士,法學(xué)家成為法律貴族議員時,可擁有爵位。
《漢語大詞典》:故姑
蒙古 貴族婦女所戴冠名。 宋 彭大雅 《黑韃事略》:“其冠,被髮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婦頂故姑。” 徐霆 疏證:“故姑之製,用畫木為骨,包以紅絹金帛。頂之上,用四五尺長柳枝,或銀打成枝,包以青氈,其向上人,則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飾之,令其飛動;以下人,則用野雞毛?!眳⒁姟?固姑 ”。
《國語辭典》:固姑  拼音:gù gū
蒙古貴族婦女特有的禮冠。以鐵絲結(jié)成,約長三尺,頭冠高聳,并飾以紅青錦繡或珠玉,華麗繁復(fù),能增添雍容華貴的氣勢。也作「罟罟」、「故故」。
《漢語大詞典》:弁服
古代貴族的帽子和衣服。隨場合而異,有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胝朝,則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兇事,服弁服?!?清 任大椿 撰有弁服釋例,解釋周禮、儀禮禮記弁服所用之例,分爵弁服、韋弁服、皮弁服、朝弁服、玄端等門,共一百四十余事。
《漢語大詞典》:造冰
古喪禮。自仲春至秋涼,貴族死后,納冰于盤,置尸床下。禮記·喪大記:“君設(shè)大盤,造冰焉;大夫設(shè)夷盤,造冰焉。” 鄭玄 注:“造,猶內(nèi)也?!?孔穎達(dá) 疏:“造冰焉者,謂造內(nèi)其冰於盤中也?!?唐 劉同昇 《對不供夷盤判》:“綴幾初設(shè),已陳含玉之儀;夷盤不供,何施造冰之禮?”
《漢語大詞典》:隱民(隱民)
(1).古代自附于貴族豪強之家的貧民。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子 曰:‘君其許之!政自之出久矣,隱民多取食焉,為之徒者眾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杜預(yù) 注:“隱,約,窮困?!?楊伯峻 注:“即貧民之投靠 季氏 者?!?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四章第二節(jié):“ 春秋 時代見于記載的‘隱民’、‘私屬徒’、‘賓萌’……‘隱民’和‘私屬徒’也是指貴族們的隱蔽戶口。雖然他們還不是自由的,但是,他們的身份卻不同于奴隸。”
(2).猶隱士。新唐書·杜淹傳:“上好用隱民, 蘇威 以隱者召,得美官。”參見“ 隱士 ”。
《國語辭典》:隱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隱居避世的人?!盾髯?。正論》:「天下無隱士、無遺善?!埂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div>
《國語辭典》:庭長(庭長)  拼音:tíng zhǎng
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中分設(shè)刑事庭、民事庭等,每庭各置庭長一人,除由兼任院長的法官擔(dān)任外,馀由其他法官兼任。職權(quán)為監(jiān)督各庭的事務(wù)。
《國語辭典》:士戶(士戶)  拼音:shì hù
貴族或官宦人家。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孩兒也,你若討了休書,我揀著那官員士戶財主人家,我別替你招了一個?!乖?。無名氏《符金錠。楔子》:「此處汴梁人煙輳集,士戶極多,廣有名園花圃?!挂沧鳌甘藨簟?。
《漢語大詞典》:家眾(家衆(zhòng))
古代貴族的臣仆人等。《左傳·襄公四年》:“ 羿 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 窮 門。”左傳·昭公五年:“ 昭子 即位,朝其家眾,曰:‘ 竪牛 禍 叔孫氏 ,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將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東周列國志》第三六回:“ 呂大夫 守住前門, 卻大夫 守住后門,我領(lǐng)家眾據(jù)朝門,以遏救火之人。”
《漢語大詞典》:甲姓
貴族世家。 唐 白居易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滎陽鄭氏墓志銘》序:“天下有五甲姓, 滎陽 鄭氏 居其一?!?span id="w33jrsm" class="book">《新唐書·儒學(xué)傳中·柳沖》:“‘郡姓’者,以中國士人差第閥閲為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僕者曰‘華腴’,尚書、領(lǐng)、護而上者為‘甲姓’?!眳⒁姟?四姓 ”。
《國語辭典》:四姓  拼音:sì xìng
1.四個姓氏。我國歷代常有以四個豪門貴族合稱為「四姓」的現(xiàn)象。如東漢時有樊、郭、陰、馬四姓;三國吳有朱、張、顧、陸四姓;晉代有雷、蔣、谷、魯四姓;唐代有鄭、盧、李、崔四姓。
2.南北朝時,以郡望或官位分為甲、乙、丙、丁四等貴族,稱為「四姓」?!赌鲜?。卷五六。列傳。張弘策》:「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shù)百人。」《新唐書。卷一九九。儒學(xué)列傳中。柳沖》:「尚書、領(lǐng)、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br />3.印度社會的四種階級?!堕L阿含經(jīng)》卷一三:「世有四姓: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