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7,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侄娣
溫禺
水盆
洪胄
鈞眷
翠冠
雀翎
臺吉
蔭戶
華素
進鮮
復(fù)謚
禮治
顯謚
弁绖
《漢語大詞典》:侄娣(姪娣)
古代諸侯貴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從嫁為媵妾者。禮記·曲禮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孔穎達(dá) 疏:“姪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從妻來為妾也?!?span id="v7rmin2" class="book">《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媵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姪娣從。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士一妾,大夫二,諸侯有姪娣九女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溫禺
匈奴 貴族封號。文選·班固〈封燕然山銘〉:“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 張銑 注:“溫禺、尸逐,皆 匈奴 君長名號。”后漢書·南匈奴傳:“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左右溫禺鞮王,次左右漸將王,是為六角:皆單于子弟,次第當(dāng)為單于者也?!?/div>
《國語辭典》:水盆  拼音:shuǐ pén
盛水的盆子。
《漢語大詞典》:洪胄
王侯貴族的后代。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誕育洪胄,纂戎于 魯 。” 南朝 梁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謙誄》:“昭昭洪胄,映策光書。”
《漢語大詞典》:鈞眷(鈞眷)
對豪門貴族的家眷或他人的親屬的尊稱。《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當(dāng)時怕春歸去,將帶著許多鈞眷游春?!?span id="wzini7f" class="book">《剪燈馀話·賈云華還魂記》:“到彼讀書之暇,當(dāng)往訪故 賈平章 鈞眷 邢國 莫夫人 。” 明 朱鼎《玉鏡臺記·議婚》:“使吾女獲配英賢,庶不負(fù)侯門鈞眷?!?/div>
《漢語大詞典》:翠冠
(1).翠玉所飾之冠。為古代貴族婦女所服用。 宋 周密 武林舊事·皇后歸謁家廟:“皇后散付本府親屬、宅眷、干辦、使臣已下……翠花、翠冠。” 明 唐順之 《封孺人莊氏墓志銘》:“其封十五六年,余未嘗為置一翠冠?!?br />(2).鳥頭上高聳的翠毛。 北齊 劉晝 新論·知人:“及鳳之成,翠冠云聳,朱距電搖,錦身霞散,綺翮焱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雀翎
指孔雀或鹖的尾毛。 清 代用作賞給貴族與高級官員的冠飾。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雙眼、三眼者是因功勛得到的特殊賞賜。因用以借指朝廷大臣。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只見那座宮門的臺階兒倒有一人多高,正門左門掩著,只西邊這間的門開著一扇,豹尾森排,雀翎拱衛(wèi)。”
《漢語大詞典》:臺吉(臺吉)
舊時 蒙古 王公的爵位名號。后亦用作軍銜和行政區(qū)長官的稱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記辛亥敗兵事:“ 噶 ( 噶爾丹策零 )少年聰黠……諸臺吉樂為之用。”
古時 蒙古 貴族的稱號。源出漢語“太子”。 成吉思汗 時只用于皇子,后來漸成為 成吉思汗 后裔的通稱。 清 朝沿用其名作為封爵之一,在王、貝勒、貝子、公之下,分四等,以封贈 蒙古 及西北邊疆某些民族的貴族首領(lǐng)。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一二等臺吉,許以一子襲職外,餘子概為四品?!?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至于 蒙古 ,戈壁曼延……即不得不張幕而處,其王與臺吉輩,雖有寢室,而不可遍及烝民?!?/div>
《漢語大詞典》:蔭戶(蔭戶)
中國 封建社會中官僚、貴族、地主、豪紳依仗特權(quán)和勢力控制的一部分戶口。 東漢 時的奴客、僮客, 魏 晉 時的佃客, 唐 中葉以后的莊客,都屬蔭戶。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三年:“ 燕 王公、貴戚多占民為蔭戶,國之戶口,少於私家。”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jié):“他們還競相強占大量的勞動力,作為自己的蔭戶?!?/div>
《漢語大詞典》:華素(華素)
(1).華麗與樸素;奢華與儉樸。 南朝 宋 謝靈運 《江妃賦》:“姿非定容,服無常度,兩宜歡顰,俱適華素?!?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臣由來華素,已具上簡,每欲存衷,意慮不周,或有乖當(dāng)?!?br />(2).指貴族與庶民。 南朝 梁 裴子野 《宋略·選舉論》:“朝廷州里,學(xué)行是先,雖名公子孫,還齊布衣之伍;士庶雖分,本無華素之隔?!?/div>
《漢語大詞典》:進鮮(進鮮)
(1).謂封建時代官僚貴族向皇帝進獻(xiàn)水果魚蝦等時鮮物品。紅樓夢第七回:“咱們送他的,趁著他家有年下進鮮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給他們帶了去罷?!币槐咀鳌?送鮮 ”。
(2).謂向尊長者進獻(xiàn)時鮮物品。《醒世姻緣傳》第七一回:“ 童奶奶 道:‘我變了幾兩銀子,待來還老公;又尋了幾個佛手柑與老公進鮮。’”
《漢語大詞典》:復(fù)謚(複諡)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的帶有褒貶意義的二字稱號。《通典·禮六四》:“ 安平獻(xiàn)王 孚 、 齊獻(xiàn)王 攸 并單諡。自頃復(fù)諡者,非大 晉 舊典,必重復(fù)諡也,蓋是近來儒官相承近意耳?!?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xiàn)四·謚文公:“ 劉后村 云:‘諡,古也;復(fù)諡,非古也?!?封演 云:‘諡二字者,一字為文,一字為質(zhì)?!?/div>
《漢語大詞典》:禮治(禮治)
儒家所提倡的一種統(tǒng)治方式。禮,指維護貴族等級秩序的一整套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guī)范、儀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禮治,要求統(tǒng)治階級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禮制,以便于鞏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統(tǒng)治人民。
《漢語大詞典》:顯謚
見“顯諡”。
昭彰帝王貴族大臣生前事跡的稱號。
《國語辭典》:弁绖(弁絰)  拼音:biàn dié
吊喪時所戴的麻布素冠?!吨芏Y。春官。司服》:「凡吊事,弁绖服?!?jié)h。鄭玄。注:「弁绖?wù)呷缇糅投丶迎h(huán)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