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gtlkq"><delect id="gtlkq"></delect></bdo>
<label id="gtlkq"><big id="gtlkq"></big></label>
    <label id="gtlkq"></label>

    <rt id="gtlkq"><small id="gtlkq"></small></rt><rt id="gtlkq"><small id="gtlkq"></small></rt>
    1. <rt id="gtlkq"><small id="gtlkq"><legend id="gtlkq"></legend></small></rt>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赤壁  拼音:chì bì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內(nèi):(1)位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三國時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大破曹操軍隊于此。(2)位黃岡縣城外的赤鼻磯。為蘇軾赤壁賦所詠之地。(3)位武昌縣東南。也稱為「赤磯」。(4)位漢陽縣沌口的臨嶂山,與烏林峰相對。
      《漢語大詞典》:赤鼻磯(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黃州市 城西北 江 濱,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稱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東坡》詩:“ 赤鼻磯 頭橫曙煙, 吳王城 下浪連天?!?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湖廣二·黃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漢川門 外,屹立 江 濱,土石皆帶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蘇軾 以為 周瑜 敗 曹公 處,非也?!币嘧鳌?赤壁磯 ”。 元 宋方壺 《梧葉兒·懷古》曲:“ 黃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為?都打入漁樵話里?!?/div>
      《漢語大詞典》:赤壁磯(赤壁磯)
      見“ 赤鼻磯 ”。
      《漢語大詞典》:赤鼻磯(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黃州市 城西北 江 濱,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稱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東坡》詩:“ 赤鼻磯 頭橫曙煙, 吳王城 下浪連天。”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湖廣二·黃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漢川門 外,屹立 江 濱,土石皆帶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蘇軾 以為 周瑜 敗 曹公 處,非也?!币嘧鳌?赤壁磯 ”。 元 宋方壺 《梧葉兒·懷古》曲:“ 黃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為?都打入漁樵話里?!?/div>
      《國語辭典》:赤壁賦(赤壁賦)  拼音:chì bì fù
      文章名。宋蘇軾所撰。有前、后〈赤壁賦〉,為蘇軾謫居黃州時,與賓客泛舟游湖北省黃岡縣城外赤鼻磯后所寫的作品。文中借曹操、周郎之事,興發(fā)萬物興衰消長之理,吐語高妙,為散賦的代表作。
      《國語辭典》:后赤壁賦(后赤壁賦)  拼音:hòu chì bì fù
      文章名。為宋朝蘇軾貶官黃州時,與賓客游赤壁之后所寫的作品。為使與前赤壁賦有所區(qū)別,此篇遂題為后赤壁賦。明朝張瑞圖曾將其寫成書法作品,現(xiàn)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語辭典》:鏖兵赤壁  拼音:áo bīng chì bì
      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zhàn)。比喻艱苦作戰(zhàn),獲取勝利。參見「赤壁鏖兵」條。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幼習(xí)兵書苦用功,鏖兵赤壁顯威風(fēng),曹劉豈是無雄將,只俺周郎名振大江東?!?/div>
      《國語辭典》:赤壁鏖兵  拼音:chì bì áo bīng
      鏖兵,雙方戰(zhàn)爭激烈,死傷眾多。赤壁鏖兵指漢建安十三年,孫權(quán)與劉備聯(lián)軍在赤壁與曹操苦戰(zhàn),最后大破曹兵,形成三國鼎立的事。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東吳力氣?!埂度龂萘x》第四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后亦用以比喻歷經(jīng)艱苦奮戰(zhàn),終于獲取勝利。也作「鏖兵赤壁」。
      《國語辭典》:赤壁懷古(赤壁懷古)  拼音:chì bì huái gǔ
      1.宋蘇軾所作〈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為蘇軾游歷赤壁后所寫的作品。
      2.詩名。清秋瑾所作。七言絕句。全詩為:「潼潼水勢響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怪道儂來憑吊日,岸花焦灼尚馀紅?!?/div>
      《國語辭典》: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  拼音:chì bì zhī zhàn
      東漢建安十三年(西元208),曹操統(tǒng)一北方,本欲乘勝滅吳,統(tǒng)一天下,然孫權(quán)與劉備合力抵禦,十月戰(zhàn)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魚縣東北),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分類字錦》:赤壁燒營(赤壁燒營)
      吳志周瑜傳:權(quán)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曹公入荊州,權(quán)遣瑜及程普等逆曹公,遇于赤壁。曹公軍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shù)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顧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fā)火。時風(fēng)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
      分類:將領(lǐng)
      《分類字錦》:赤壁風(fēng)月(赤壁風(fēng)月)
      黃庭堅 赤壁風(fēng)月笛,玉堂云霧窗。
      分類: